第1883章 绝对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德勒知道,自己需要稍稍控制一下节奏,但重点就在于——   高文,是否同意。   和费德勒一样,高文也是一个控制比赛节奏的高手,经历红土和草地赛季打磨后,整个技战术更加成熟,控制能力也更胜一筹。   其实,温布尔登结束后,高文没有打几场比赛,但真正高手就能够看出来,多伦多和特松加的那场比赛,在受伤情况下,高文用不同手法拖住比赛咬住局面,整个节奏控制和战术布局就有明显的进步。   当仇恨者们嚷嚷着高文诈伤从特松加手里偷走一场胜利的时候,专业人士都可以看出高文的出色之处。   今天,也是如此。   第一盘比赛里,费德勒和高文两个人就针对节奏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表面看起来两个人都在发力都在提速,但事实上,绵里藏针的节奏调控贯穿始终,对两位球员的全方位消耗都是不容小觑的。   终究,高文还是年轻,和费德勒一样,两个月时间里没有打几场比赛,但高文的后劲和底蕴还是更深。   第二盘一上来,高文持续冲击,费德勒试图踩刹车,这也意味着博弈还将继续。   “0:15”。   发球局里先丢一分,费德勒非常冷静也非常从容,紧接着就在二区用标志性的内角平击发球拿下一记发球直得。   时速210公里的发球打乱高文的节奏,发球没有兜住,直接飞出底线,这就是费德勒的发球能力。   “15:15”。   费德勒随即就站稳脚跟,表情依旧没有任何慌乱。   高文也紧跟着稍稍调整,接发球站位往后退了一步。   高文从四巨头的接发球战术上汲取了诸多精华,缓缓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战术,接发球站位经常变化。   退后,不意味着保守,也可能是以退为进的烟雾弹。   比如这次。   接发球前后退,但在费德勒抛球的时候却又上步,抢了一步,这是非常典型的穆雷式接发球压迫。   不仅是抢一步,同时重心调动起来,整个身体非常轻盈也非常灵活,脚步一踮,就已经冲了出去。   正手!   只见,高文往前抢的一步为自己争取到一股推动力,正手早早引拍就已经正面撞上去,以身体为后盾,形成一个撞墙式的快带效果。   一扫。   也没有边线,也没有旋转,这纯粹就是快速硬地的经典击球,网球就已经宛若羽箭一般横扫过网。   没有花哨,全靠硬碰。   费德勒的发球动作还没有恢复,脚步明显没有到位,但费德勒也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正手出鞘迅速。   一伸。一拦。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就是难度虽高但缺少惊喜的反弹球,远远不够。   同时,费德勒手腕柔软而坚韧地轻轻一抹。   就是这样一个信手拈来的动作,网球就彻底改变飞行轨迹,沿着直线飞了过去,以巧劲化解高文的接发球抢攻。   球场对面,高文的进攻连续性就被费德勒打断,但横向移动的脚步依旧流畅,转眼就已经来到反手。   高文也不等,脚步往底线内侧一切,就只是小半步而已,击球出手的击球点就已经抢了足足一拍,同时膝盖弯曲、重心下蹲,自下而上地一攥。   撇。   网球就贴着球网低空飞行,钻入斜线的反手位。   “inside-out”的经典线路,节奏衔接猛地上升一个台阶,层层叠叠浩浩荡荡地压缩费德勒的击球空间。   费德勒的脚步稍稍有些犹豫——   分数,重要是重要的,但现在只是第二盘第一局,他需要和高文硬拼体能吗?有些防守是否就干脆放弃?   其实,费德勒还是第一时间条件反射地移动出去,但脚步的些许迟疑依旧可以从移动的速度看出来。   等费德勒脚步到位的时候,击球点就已经非常靠后了,他没有挥拍发力的空间,只能挑一个高球。   一转头,费德勒就看到高文的脚步非常及时地持续上步压迫,一呼一吸之间就已经进入发球区之内。   一拍凌空截击。   干脆。利落。   落地。得分。   “15:30”。   一切,发生得太快太快。   不是纯粹速度,而是节奏与衔接。   单纯从高文的击球来看,并没有发多少力,但整个反应、衔接、决策等等,却将草地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真正熟悉网球的专业人士和资深球迷就能够看出来——   “这一分,高文应该从费德勒身上学习到诸多东西。”   “依靠击球衔接提升节奏,形成一种全场覆盖的压迫。”   詹俊稍稍控制了一下自己,但还是忍不住发出惊叹,眼睛里流露出一抹神采。   “现在,高文依旧在进步依旧在提升依旧在学习,而且对比赛脉络的掌控能力也更上一层楼。”   “第二盘第一局,费德勒就需要面临一个小小的考验。”   尽管现在还没有出现破发点,但阿瑟-阿什球场也能够感受到两位球员对峙的气势天平发生悄然变化。   不由地,费德勒球迷们都屏住呼吸,现场的空气也就稍稍凝结起来。   ACE!   轰,整个球场炸锅了。   同时,费德勒也握拳呼喊出声,哪怕只是一个ACE,但以简单高效的方式化解危机,对费德勒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30:30”。   费德勒成功避免遭遇连续两个破发点的危机,紧紧咬住比分,这一局的情况又悄悄回到了均势局面。   但……真是如此吗?   这一局里,费德勒的两分全部来自于发球,高文的两分则都是制胜分,对峙的胶着呈现出微妙状态。   显然,费德勒也意识到自己发球的重要性,在状态没有能够完全连贯起来的困境下,利用发球制造压迫进而为自己赢得喘息空间和主动机会,这也是费德勒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一种战术。   他,需要一发。   然而——   噢。   全场一片哀叹声之中,费德勒一发出界,接下来不得不面对二发考验。   一看就能够注意到高文脚步前移,靠近底线,形成压力。   和费德勒的“SABR”,从本质来说是一个道理,通过站位以及移动的视觉压力,制造物理层面的冲击。   一区二发。   费德勒选择……近身压反手。   落点和线路再次做出改变,试图挤压高文。   高文的脚步已经让开但还是没有完全让开,双手反拍没有办法完全舒展开来,但高文的意志依旧坚定,双手反拍直来直往地顶回去。   击球线路,相对保守,中路、原路返回。   但是,在击球力量和落点上做文章。   够重够深够冲,就这样迎面朝着费德勒的身体冲过去——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用近身还击近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