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后,何太后她是什么意思?   王源的大脑飞快运转。   他不禁想到了两三个月前,何太后对他“自曝家丑”。   当时,王源就有所猜测:太后想通过大婚的事儿,给小皇帝一个教训。   好让他知道,做皇帝就要有所取舍,而不是任性妄为。   而此刻,看到这样认真的何太后,王源又多了一层担忧。   这位临朝太后,并不只是单纯想教训一下小皇帝,而是不愿轻易还政啊。   当初,先帝刚刚驾崩,太后与三位辅臣一起辅佐新君。   何太后为了表明自己并不揽权,并没有设置女官。   比如在前朝的时候,宫里就有“女尚书”。   不是真的尚书,而是用来为皇帝批阅宫外奏折、整理文书资料等。   何太后是女子,她更有册封“女尚书”的需求与条件。   但,何太后并没有这么做。   一来,她想安抚朝臣,证明自己并不是个贪恋权势的人。   她只是担心自己的儿子太年幼,无法亲政,这才不得不亲自出面。   二来,估计也是在向小皇帝表态。   这对至尊母子之间本就不甚亲密,如果何太后表现得太强势,小皇帝心里肯定会有猜忌。   两汉时的太后,有多少把持朝政的?   吕氏、窦氏还有王政君,她们控制朝堂,废立皇帝,外戚乱政更是达到了顶点。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啊。   别说什么至亲血脉,那些专政的太后们,哪个不是皇帝的亲娘?亲祖母?!   权利这种东西啊,太有魅力了。   嫡亲的父子、母子、兄弟、姐妹,都会为了它而反目。   那时的何太后想让所有人知道,她不是个揽权的人,她更不会做吕后、窦后!   所以,她没有册封女尚书。   平时的文书、整理等工作,一般都是由她身边的宫人负责。   这都过了四年了,小皇帝眼瞅着就能大婚亲政,“何太后”却忽然提出要册封王诗玖为女侍中!   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女侍中不是女尚书,但这两种官职都是册封权贵女眷的封号。   而且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职责。   王源真的没办法不去多想。   “皇帝还太小了,而我到底是一个人,需要才学品貌俱佳的女眷们辅佐!”   何甜甜仿佛没有看到王源眼底的探寻,她兀自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道,“除了十九娘,我还看上了萧家的七娘。”   萧家?   兰陵萧氏!   亦是数百年的世家,江左名门哪。   京城这一支的家主萧统,位居吏部尚书,妥妥的实权人物。   “还有杨家的十二娘也不错!”   何甜甜又悠悠的说了一句。   杨家?   弘农杨氏!!   王源知道“何太后”的意思了。   如果王家不愿掺和太后与小皇帝之间的争斗,不许十九娘接受女侍中的册封,人家何太后就会选择其他世家的女眷。   王源眸光闪烁,掌心微微有些汗。   这是个良机,还是个麻烦?   他在心中飞快的衡量。   其实,他们家十九娘最有优势——   祖父是顾命大臣,丈夫是南平王世子,而她本人呢,则有何太后的喜欢与亏欠。   如果王源答应了,王诗玖就是何太后身边最得力、最信任的女官。   王诗玖或许不能上朝参政,但也能通过何太后而接触朝政,拥有一定的权利。   这、对于王家来说,绝对是有利的。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危险。   万一小皇帝亲政了,他与何太后之间必有争斗。   王诗玖作为何太后的“心腹”,肯定会受到波及。   兴许还会成为至尊母子之间的牺牲品。   ……危险与机遇并存啊。   而政治就是这样。   王源出身世家,精于谋划,更擅长提前投资。   过去,他精准的选中了先帝。   让他们王家,在新朝继续傲视众世家。   如今……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女侍中,虽然十九娘也已经出嫁,但——   王源终于有了决断。   不过他嘴上还是客气的说着:“老臣代十九娘谢过娘娘的恩赏!娘娘这般体恤、器重十九娘,十九娘以及整个王家都感激莫名!”   “只是,此事到底关乎十九娘,老臣不好越俎代庖。”   何甜甜勾了勾唇角,“中书令说的是,你只管回家说于十九娘听。”   “她愿不愿接受女侍中的封号,都随她。”   王源闻言,赶忙挺直背脊,双手深深一礼,“谢太后娘娘!”   ……   “阿翁,我愿意!”   被祖父命人叫回娘家,听完祖父的转述,王诗玖略略考虑了片刻,就坚定的应道。   她是世家贵女,从小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她可不只是会料理家务、管理奴仆,她也熟读四书五经,研究过历代先祖的政务手札。   之前她想当皇后,不只是因为那个位子尊贵显赫,也是为了能够有机会接触朝政。   这个年代,对于女子的束缚还没有那般严苛。   有些世家的女子,甚至能够会成为父亲、兄弟的智囊。   她们学识渊博,她们眼界开拓,她们足智多谋。   虽然男人总说“女子不得干政”,但一旦坐到了皇后、太后的位子上,很多事就容不得别人拦阻了。   王诗玖倒不是有多大的野心,但她并不甘愿沉寂在后宅之中。   整天在那么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打转,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而烦心。   奈何她不太走运,碰到了一个“恋爱脑”皇帝。   不得已之下,王诗玖嫁给了南平王世子。   当初她之所以在祖父提供的三个候选人里选中南平王世子,也是看重了南平王府既有王爵、又有兵权。   有政权更迭频繁的南北朝做参考,王诗玖这样的顶级世家女,对于皇权并没有太高的敬畏。   不说别人,就是先帝,也是在前朝末帝的手中抢到了江山啊。   这偌大天下,并不一定非要是赵圭来掌管!   当然,王诗玖没有那么凶残,她不会轻易就造反。   她只是有走出后院、指点江山的渴望。   如今,有个更好的机会,不用造反,不用承担奉献,就能跟男人们一样参与朝政!   王诗玖实在无法拒绝!   “这对我,对王家,都好!”   王诗玖看着王源的眼睛,缓缓说道。   王源定定的看着孙女,良久,缓缓点头,“好,你既然愿意,那就去做吧!”   ……   郑念儿与寒门学子在成国公府的菊花宴上一起落入水中,那位学子十分诚恳,亲自跑到郑家门外求亲。   郑家根本不开门,学子百般恳求,引来大群人的围观。   一时间,这件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胡氏都要把牙都咬碎了,一天之内,往宫里送了好几次求救信。   永承帝又气又恨,他再“天真”,也知道郑念儿是被人给算计了。   至于幕后黑手是谁,永承帝心中也有猜测。   肯定不是太后。   永承帝确实跟天后不亲近,如今更是几乎撕破了脸。   但永承帝很清楚,自己这个母亲,是个骄傲的人。   对于她厌恶的人,她会当面表态,而不是弄些鬼祟的手段。   如果她是那种不择手段的人,早就悄悄命人结果的胡氏。   哪会容忍胡氏在自己面前蹦跶了这些年?   当然,何太后对胡氏、以及整个郑家容忍,也有投鼠忌器的原因。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永承帝跟“何太后”数次起冲突。   “何太后”决绝又狠厉,永承帝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   母亲,似乎不像过去那般疼爱他了。   他在母亲的心中,还是唯一嘛?   当然,犯嘀咕归犯嘀咕,但永承帝还是非常确信:郑念儿的事,绝对不是何太后的手笔。   估计是王家,也有可能是其他羡慕嫉妒郑家得宠的人家。   永承帝被困在宫里,他手头上的人脉有限,对于京中的很多消息,也就没有那么灵通。   不过,有一点,永承帝非常肯定。   那就是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件事!   念儿是他的爱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将来也会是他的女人。   他万万不可能把她让给别人,更不可能是个贫苦读书人。   永承帝捏着乳母送来的一封封求救信,心急如焚。   在不针对何太后的时候,他的脑子还是够用的。   比如,他很快就想到问题的症结在那个男人身上。   “给他银钱,或是许他前程,让他不要再去纠缠念儿!”   永承帝命人去郑家处理。   钱,郑家倒是有,永承帝登基后,当年就封了胡氏的丈夫郑有粮一个忠勇伯的爵位。   永承帝的理由也还算过得去,幼时他被送出宫的时候,郑有粮作为何家的部曲,担任护卫的工作。   永承帝练习骑马的时候,马不知怎的就受了惊,危急关头,郑有粮舍身救了他。   为此,郑有粮还被马蹄踩断了一条腿。   直到现在,郑有粮走路都一瘸一拐。   这也是何太后对于郑家的得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重要原因。   胡氏却是可恶,但她以及郑家,确实在宫外悉心照顾、极力保护了永承帝。   有了伯爵,便有俸禄、赐田。   另外,还会有一些京中的商贾投靠。   过去三四年里,永承帝打压何家,却异常尊崇“胡夫人”,让有的小官小吏竟也跑来巴结郑家。   ……就这样,郑家改换了门庭,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舍出一大笔钱,换回郑念儿的“前程”,别说胡氏了,就是老实的郑有粮都觉得划算。   偏偏人家学子根本不要钱,人家想要做官!   想想也是,大渊朝阶级分明,有钱未必能够对当官,但当了官一定能弄到钱。   这位寒门学子之所以愿意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答应王家来做这场局,就是因为王家许诺事成后,推荐他当官。   这年头还没有科举,选拔官员一般都是采用前前朝的九品中正制。   普通寒门想要入朝,只能求得当权者的推荐。   而朝中的权臣,基本上都出身世家。   大渊朝因为是新朝,朝堂上会有些开国功勋,这才稍稍分走了世家的些许地盘。   但,就整体而言,还是世家掌控者官员的选拔。   当然,如果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强势、有威信,也能决定朝臣的任免。   比如先帝,他作为开国之君,既有“开天辟地”的功绩,手中又握有兵马。   就算是那些氏族,也不敢真的跟他硬碰硬。   即便如此,先帝也没有彻底消除世家对朝堂的控制,而是转过来与对方合作。   先帝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还没有亲政的永承帝了。   “可恶!!”   永承帝收到郑家传回来的消息,气急败坏、怒不可遏。   然而,除了生气、砸东西,他竟也无计可施。   不过永承帝到底不蠢,愤怒过后,他又安静下来。   他或许不懂“解决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更新、更大的流言”的套路,但他知道暂避锋芒的道理。   反正他并不在意郑念儿的名声,只要郑家咬死了不嫁女儿,然后把郑念儿送走。   带京中的风波平息下来,他再把念儿接近宫里就可以。   至于什么女人的名节?   呵呵,过去还有二嫁的女人当皇后,母仪天下呢。   郑念儿只是被人陷害了,她依然保有清白之身,只要皇帝不计较,外人就没有瞎逼逼的资格!   永承帝想通了这些,便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胡氏。   胡氏:……还能怎样?   外人都说她一个奴婢,比太后还要风光。   事实上呢,何太后还是高高在上、手握大权,能够让朝臣们敬畏的临朝太后。   而她,连个贫苦的田舍奴都敢欺上门来。   “不急!不急!!”   胡氏恼恨之余,拼命的安抚自己:“一切只等陛下亲政就好了!”   等陛下从何太后、顾命大臣手里夺回了实权,他就能够真的君临天下。   到那时,她这个“胡夫人”才会名正言顺。   而曾经欺辱过她的人,也一定会被她统统踩在脚底下。   包括何氏!   其实,不只是胡氏在期盼小皇帝能够尽早亲政。   就是永承帝,好不容易想到解决郑念儿事情的办法后,也在想着如何亲政。   想要亲政,必须先大婚。   因为在华国,自古以来都是认定,人结了婚才算是真的长大成人。   成家立业,成了家,才能立业啊。   而且,皇帝还能接着大婚的契机,拉拢一些权臣,寻找足够的助力。   只是那些世家,都相继把家中适龄的女孩子都嫁出去了啊。   难道他要去屈就勋贵土鳖家的女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