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朕的大凉国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书袋心中苦笑。   心说高元一这老头子不来,自己倒成了背锅的人了。   更让他反感的是,高元一每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都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   事实上,就凭他的手段,这些谣言如果他不愿意,在镇北城根本就流传不起来。   别说是高元一。   就算是李药师一句话,同样可以免去很多的烦恼。   可是这一次,偏偏高元一和李药师,都不管。   “说说吧。”   沉默片刻之后,女帝把手中的奏疏放下,抬起头偶,目光扫过诸人,淡淡的说道:“高昌的事情,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方孝孺,赵永康面色平静,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明明,之前在朝堂之上,两个人蹦跶的还挺欢的。   可是现在,不知道考虑到了什么事情……   可能是因为御书房之中的女帝表情不太友好,也可能是小书袋一个劲儿的嗑瓜子让他们心烦意乱……   而小书袋看着这古怪的一幕,心里忍不住好笑了一些。   这些人,似乎真的忘了女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他赶紧咳了一声,对李药师挑了挑眉。   李药师一怔,也发觉事情有些微妙。   女帝问话,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就把女帝晾在了那里,是有些不合适。   沉了一下,李药师开口:“陛下……”   刚刚开口说出两个人,女帝一直压抑的怒火还是爆发了出来,怒道:“今天在朝堂上,一个个都挺能说的,怎么现在哑巴了?”   说着话,更是将身前书案上的奏疏捡起来,一把丢了出去,全都掉在了三个人的身前,怒斥道:“自己看!”   “这都是你们上奏的东西!”   “弹劾高元一、李药师,还有高昌王都的事情,全都在这里。”   “怎么?”   “有胆量写,没胆量说?”   “方孝孺,你是不是觉得朕脾气好了?”   “赵永康,你是不是觉得吏部尚书天官第一人,了不起了?”   接连点了两个人的名字,方孝孺和赵永康苦笑医生,连称不敢。   女帝冷哼一声,目光又落在李药师的身上。   李药师倒是没有什么反应。   毕竟,这些上奏的事情,与他无关。   他只是一脸无辜的望着女帝,什么都不说。   这时,还是方孝孺站了出来,轻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陛下。”   “坊间流言蜚语极多。”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陛下近来朝会太少。”   “而且,镇北城只是一城,并非国都。”   “陛下大凉皇帝,北巡以示皇恩足矣。如今已在镇北城生活数月,迟迟不返神都,总是有些不妥。”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方孝孺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方孝孺咽了口唾沫,斟酌了一下言辞,继续说道:“陛下,无论是梁王还是李药师,甚至高昌的事情,其实都不算什么大事。”   “大凉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但是因为陛下一直久居镇北城,难免使人心慌。”   “百姓心慌,流言蜚语传入官员的耳朵里,也令文武百官有些心慌。”   “陛下,臣以为,应当返回神都了。”   这话一出,也没有什么人不明白方孝孺的意思了。   言外之意,只要回到神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没有了。   李药师心中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心说这位大学士真的是……有些异想天开!   要是仅凭这么一点流言蜚语,就能让女帝返回神都。   昔年大凉朝堂,也不会变成那般景象。   这时,赵永康也点头附和:“陛下,如今流言蜚语颇多,不仅影响大凉,也在影响高昌。”   女帝神色冷漠,目光再次落在李药师的身上:“你,说。”   两个字,令李药师不由得心中苦笑。   但是现在,还是只能打起精神苦笑道:“臣将觉得,天下是陛下的,陛下想要做什么,都可以的。”   “流言蜚语,谁传的,杀了就是嘛。”   “高昌王都……”   “严立本带人,又是帮助高昌筑城,又是帮助他们发展农业。”   “高昌这时候翻脸,着实欠揍。”   “但是,镇北军已经裁军,战力大不如前,贸然动兵……”   他稀稀拉拉的说了一堆,基本上全都是废话。   女帝听着,不由得秀眉紧蹙,忍不住冷哼了一声,打断了他的废话。   “朕不想听你们说这些没用的了。”女帝伸手指了指地上散落的奏疏,淡淡的说道:“自己看看吧,看看朕说的对不对。”   方孝孺和赵永康不由得一怔。   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地上捡起奏疏,仔细的看了看。   两个人的脸色,渐渐变的难看了起来。   奏疏,只是普通的奏疏,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不是什么锦绣文章,但是却令方孝孺和赵永康的脸上写满了震惊。   如果这些奏疏上写的是真的,那么这一次……他方孝孺和赵永康,真的是错的有些离谱了!   “近一个月的时间。”   “淮南、江南、岭南、河东,先后出事儿。”   “你们的奏疏呢?”   “文阁可曾收到地方的上书?”   “是没有收到,还是知情不报?”   “倘若不是高元一秘奏,朕还不知道,这四个地方都已经不种土豆、不种红薯了。”   “怎么,不需要了?”   “还有,河东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不炼盐了?”   女帝平静的声音再次响起,冷冷的问道:“朕很想知道,朕已经三令五申的事情,为什么还会出错?”   “唐灿,不管他怎么样,他留下来的这些东西,关乎国计民生,决不能就这么算了。”   “方孝孺,你什么意思?”   实话实说,他并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关于这一点,他和女帝的看法一致。   不管唐灿怎么样,这些东西总是要用,总是要吃……   几个人,全都陷入沉默。   “大凉的问题,不是朕在哪的问题。”女帝站了起来,走出书案,站在几个人的面前,冷冷的说道:“朕在神都,这些消息,就能传入朕的耳朵里了?”   “你们是不是忘了,朕是大凉的皇帝!”   “大凉国土,朕想要在哪,就在哪!”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