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三十二章圣上该立皇夫了 高元一,笑容满脸,浑身上下的肥肉都跟着颤抖。 这一幕,终于出现了! “事不宜迟!” 严立本毫不退让,正色说道:“圣上,唐御史忧心国事。” “不问赏赐便主动将今次红薯的收成一半送往淮南,用于赈济灾民。” “如此忠心耿耿之人,世所罕见,朝堂之上更是凤毛麟角!” “圣上若是不赏,唯恐寒心!” 他说的,不无道理。 但是…… 那是两成! 比国库的收入还高一成! “严立本你想过没有,唐御史他主动赈济淮南道,又岂是沽名钓誉、贪财之辈,你如此逼迫圣上赏赐,这将唐御史置于何处!” 他们在吵,女帝的心也有些乱。 太多了,确实是太多了啊! “你有没有想过,两成红薯是多少钱啊!” “用这些钱,朝廷能做多少事情!” 有人心痛的不行。 高元一望向一人,使了个眼色。 小官心领神会,当即说道:“而今神都主粮每斤作价五钱。” “两成红薯的收成,按照严大匠所言,就是四十亿斤,折算成银,二千万两!” 二千万两! “当然,如此多的红薯,远超过往十倍,红薯价格也会明显下跌。” “微臣大胆预测,红薯价格会在每斤一钱上下。” “这么算的话,就是两百万两。” 群臣,又呆住了。 百官哑口无言。 什么叫印钞。 这就是。 在他们还为了几百两银子纠结的时候,唐灿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稳稳的年入两百万两以上! 放在百年之前,两百万两,都是一道的收入! 不,就算放在现在,也堪比安南道的税收。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当然,之前严大匠说过,红薯明年的产量少,以后逐年会增加。” “当红薯全面推广完成,可能超过千亿斤的年产量。” 咣当! 有人晕了。 “而且,倘若将红薯卖给番邦、海外,其价值翻倍也是理所应当。” “国库和唐御史的收入,是天文数字,微臣计算不出来!” 朝堂诸公,已经麻木了。 女帝,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当然,她不是因为天文数字。 而是……按照这个情况,她的大凉,天下农户,都成了给唐灿的佃户! 唐灿,就成了大凉最大的地主。 众人,瞪大了眼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圣上,如此大功,正是当赏啊!” 严立本再次请赏。 谢安石硬着头皮坚持:“圣上,赏赐过重,有伤国本!” “我朝一直施行十税一,如此一来,无异于将税法改成十税三!” “臣……唯恐激起民乱!” 女帝元殇心中在滴血。 当然,不是担心民乱。 以红薯的产量,十税三不可能激起民乱,就算十税五,也不会。 但是这个钱,她眼红啊! 要不……赏给唐灿,以后找个机会把唐灿抄家,什么钱就都有了? 这个念头,在女帝的心中一闪而逝。 沉默之际,文武百官再次吵闹了起来。 或者说,严立本舌战群雄。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一口咬定,圣上颁布的诏令如此,不可更改! 两成的赏赐,必须交给唐灿! “够了!” 女帝冷声开口,喝阻众人。 “梁王,你一直未曾言语,当日李药师入宫献礼的时候,你也在场。”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该如何赏赐,你有什么想法。” 她的言外之意是提醒高元一,最好马上给朕出个主意。 不然的话,她不介意让高元一出来背一口大黑锅。 试想一下,如果群臣知道高元一想要杀死唐灿,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高元一脸上笑容一顿,苦笑着看了一眼女帝。 所有人,目光灼灼的盯着他。 毕竟,一句话关乎数百万两,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而且……这几百万两,还关乎着更重要的事情…… “圣上。”高元一拱手,浑身肥肉颤抖,笑眯眯的说道:“唐御史当赏,毋庸置疑。” “对,对!”严立本大声附和。 “闭嘴!”女帝呵斥一声,转头看着高元一:“你继续说。” “但是圣上当初的恩旨,臣记得不是总粮的两成,而是税粮的两成!”高元一笑眯眯的说完,不再言语。 女帝眼睛一亮! 瞥了一眼上官婉儿,后者心领神会,不动声色,只是运功传音,命蛛网手下赶去准备。 严立本:“高元一,你信口开河!” “当初的圣旨,明明写得总粮两成,何时写过税粮!” “老夫自认没有记错。” “你就是记错了,你老眼昏花,一身肥肉把自己的眼睛遮住了!” “严立本,你想死!” 高元一气势陡然发生变化,浑身上下散发着凌厉的杀气。 严立本吓了一跳,终于想起来面前的胖子是什么人。 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对女帝说道:“圣上,请命人去鸾台取诏令,一看便知!” 女帝微微点头:“来人,去鸾台取诏令!” 谢安石本来还想劝阻,但是无意间看到女帝的眼神平静,顿时猜到了什么,心中一松,不再言语。 高元一,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充耳不闻一旁诸官的言论。 俄顷。 有鸾台官员手持诏令,去而复返。 “念。” “是。” 小官清了清嗓子,抖开诏令:“鸾台,倘若有人育出亩产超过五百斤的良种,根据全国推广的耕种面积计算,每十亩,得税粮一成。” “亩产超过千斤良种,每亩得税粮一成。” “亩产超过两千斤良种,每亩得税粮两成!” 女帝笑了笑,直接开口:“既然朕的诏令如此,诸位也无需多言了,此事,就这么定了!鸾台拟旨,昭告天下,红薯税粮,两成赏赐唐灿!” 朝堂诸公还想说话。 女帝神色一冷:“诸卿可是要陷朕与不仁不义?” 这一下,无人再劝。 一个个跪下,高呼圣明、万岁。 不管怎么说,两成税粮,总好过天下总粮的两成。 虽然仍是可能有几十,甚至几百万两,但是已经不足以动摇国本。 更重要的是,这多出来的两成,女帝可以用其他的手段征召、加税,加快九宫八卦阵的布置。 一举多得! 只是想一想,就让女帝觉得开心。 高元一,也是松了一口气。 女帝冷冷的看了高元一一眼,接着说道:“好了,朕乏了,就这样了。” 话音未落,忽然有人开口:“圣上,臣有事起奏!” 看到说话的人,众人又是一愣,脑袋上都多了一个问号:“他怎么会有事上奏?” 刘裕,前朝皇室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因为最先倒戈支持女帝篡位登基,在元殇称帝之后,封他赵国公,虽无实权,但是地位并不低。 只不过,老头儿无心政事,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闲散国公,一年到头也未必在朝堂上说一句话。 女帝迟疑了一下:“赵国公请说。” “谢圣上。” 刘裕行礼,正色说道:“圣上,老臣斗胆,请圣上立唐灿为皇夫!” 噗…… 女帝一口老血,卡在心口,差点吐出来。 刘裕忽然不觉,一本正经:“唐御史而今弱冠之龄,一表人才,尚未婚配。” “圣上未及花信年华。” “民间有谚语,女大三、抱金砖!” “圣上立唐御史为皇夫,正是珠联璧合!天作之合!” “大凉,当兴五千年!” 群臣哑口无言,敬佩不已。 不愧是见风使舵第一人! 别人厚着脸皮,能说出一句大凉当兴五百年。 他倒好,上来就是五千年!而起,还跑来要给女帝做媒! 女帝表情凝固。 她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把刘裕给杀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