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一百六十章让你翻旧账 看着身边的高银柳,还有那一盆铁豆子。 唐灿的心里,五味杂陈。 他又不是要练铁砂掌,这么打铁豆子,算是怎么回事儿。 高银柳在一旁,冷冷的说道:“公子,如果不打,你早晚会疯。” 疯? 唐灿有些诧异的望着高银柳,等待她的解释。 高银柳微微摇头:“龙象功,就是这样。” 唐灿:…… 让我练功的时候你可没有说有后遗症啊! 有些哭笑不得的看了高银柳一眼,苦笑道:“没有别的办法?” “没有。”高银柳的回答,依旧生硬。 唐灿沉默良久,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直接打?” “对。” “打到什么程度?” 高银柳皱了皱眉,想了片刻,轻声说道:“打到睡觉。” “哦。” 唐灿有些木然的点了点头。 万幸银柳不是开宗立派的武学宗师。 不然的话,估计她的徒弟,都得被她这种什么都不说清楚的教法,教的走火入魔。 唉…… 再次叹了口气,唐灿摇了摇头。 不想打,也得打了! 最近这一段时间,没有充足的睡眠,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精神受损。 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无论这个办法多离谱,也都是合理的办法,或者说唯一的办法。 俄顷。 营帐中,响起手掌和铁豆子相撞的沙沙声…… 一旁的高银柳,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眉宇间闪过一丝温柔。 时间,匆匆而过。 不知不觉,四更已过。 唐灿终于感觉到了久违的困意。 眼皮打架,昏昏欲睡。 在铜盆中又打了几下子,身体摇晃了几下,直接栽倒在铜盆里。 高银柳嘴角微微上扬,轻轻将唐灿扶起,让他躺在床铺上,又盖好了被子,这才走到一边,拿过铜盆,将里面被唐灿砸扁的铁豆子,重新揉圆,再丢回去。 若是唐灿看到这一幕,恐怕又要惊掉下巴…… …… 一连几天,唐灿又没有去王庭议事。 哪怕他的精神已经完全恢复,只是每天打铁豆子、睡觉, 拓跋没有再来找他。 毕竟,这一段时间,她也很忙。 不管是部族纳入王庭直接管理,以及其他的事情,她都不便假手于人。 与之相比。 大凉神都,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女帝的日子,过的依旧清闲。 因为神都惊变的缘故,她不再需要那么仓促的修建行宫。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她也没有大张旗鼓的从国库偷钱。 反而借着年关,国库丰裕,索性给朝官们人人都发了一笔钱,让大伙可以过一个肥年。 只不过…… 方孝孺返回神都,却让她多多少少有些不满。 个中缘由,明眼人都清楚。 归根结底,女帝让她去高昌办事,事儿没办成,还丢了那么多的燕然奴。 哪怕女帝心里清楚方孝孺也是没有办法,唐灿那个狗东西是油盐不进,可是女帝依旧大手一挥,罚俸半年。 可怜的方孝孺,长途跋涉,忙活一大圈,别说过肥年了,有没有钱过年,都是一个难说的事情。 “朕是怎么跟你说的!”女帝一脸漠然的看着方孝孺,声音清冷:“你又是怎么答应朕的。” “怎么,你以为朕答应要把燕然奴还回去,就觉得朕不会怪你了?” 方孝孺面色不变,不卑不亢,轻声说道:“圣上若要怪罪,臣无话可说。” “无话可说?你这个态度,叫无话可说?”女帝呵斥一声,目光转向高元一:“高元一,你说,他刚刚的态度,叫无话可说吗?朕是不是可以治他一个不尊圣上!” 高元一苦笑一声,心中无奈。 这几天,女帝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人跟她吵架,心里发慌,还是因为其他的缘故,性情比以往要乖张了许多。 “圣上,不妨听听方公在高昌王都都看到了什么。” “去了不过数日,能看到什么!”女帝有些不满的瞪了方孝孺一眼,还是问道:“说说吧,你看到了什么。” “是。”方孝孺答应一声,轻声说道:“臣在高昌王都,看到了侯封的女儿,侯芸。” “臣本想将她带回神都,但是高昌王拓跋不许。” 女帝眉头微皱:“你要带她回来做什么?” “昔年侯封贪赃枉法,所得金银何止数十万两。” “但是侯封伏法之后,其金银众多,并未找到。” “臣怀疑,是侯封早有准备,将金银转给了其女。” “此外。当时朝廷诏令,侯家满门抄斩!” “侯封之女侯芸却能出现在高昌神都,此事,不得不差!” “当初神都异变,朝官死的死,伤的伤,知道那件事情的人已然不多。” “所以,臣想将她带回神都,细细查问。” 听着他的话,拓跋的心里,却非常不是滋味。 钱…… 侯家集的七十五万两,早在数月之前,就让唐灿这个狗东西给搜刮一空! 还找个屁! 早就跑到安南军那群泥人的手上了! 至于侯芸的事情…… 查,是肯定可以查。 但是,她非常确信,方孝孺什么都查不出来。 毕竟,这件事情…… “也好,等过了元日,你在去一趟高昌,孤给你写一封书信,你交给拓跋。” “臣,遵旨。” “不过,这几天有另外一件事情交给你做。” “是。” 女帝瞥了瞥高元一,轻声说道:“你跟她说吧,朕乏了。” 说完,起身就走。 方孝孺有些不解的望向高元一。 高元一也没有多说废话,直接从衣袖中掏出一张纸条,递到他的手中。 方孝孺展开了来看了看。 只是一眼,气的胡子都歪了,哪怕身处大殿,都忍不住破口大骂:“岂有此理!真真是岂有此理!” “老夫岂会做出如此荒诞不羁之事!” “荒唐!胡闹!” “实在是太过荒唐!”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数日不在神都,神都内居然生出一种传言。 言称他方孝孺之所以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史官,一跃成为朝廷中枢要员,实际上和高昌的拓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纸条上还言之凿凿的指出,他在高昌王都之时,曾与拓跋彻夜长谈…… 本书首发来自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