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的满月酒,办的很是热闹。 这一天醉仙居里,着实是来了不少有名的人。 甚至不少长安人甚至都知道了张家有了这样一位刚满月的小郎君。 而张季在张家的称呼,也从“郎君”变成了“阿郎”。 尽管张季还不满二十,还不到及冠之年。 可是,他在张家的身份和地位,却已经早就被确立了起来了。 现在有了张睿,那他的称呼自然就会变一变了。 “阿郎,洛阳那边送来的礼物今日到了!这是礼单。” 老管家忠伯笑吟吟的,将一份红色的礼单递了过来。 张季接过礼单仔细观看。 只见上面写了长长的一串礼物清单。 白露送来的这份礼物不可谓不厚。 从这份礼单上张季甚至都看到了白露那份自卑和胆怯。 对此张季只能是深深的无奈。 虽然他有着应对宋雨婷和常青的经验。 可是对于现在多出来的白露,他却是有些束手无措。 好吧,现在不是想这些让人头疼的事情的时候。 有了张睿,若说张家谁是最高兴的人,那恐怕就要属小丫头玉娘了。 玉娘现在觉得自己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是一个大人了。 因为他现在不仅已经是一位姨母,而且还是一位姑母。 以前有了小康儿和张堂的时候,小丫头就已经隐隐觉得自己身份和辈分上的变化。 现在有了小睿儿,玉娘已经深刻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份的变化。 玉娘不仅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同,也从自己哥哥的称谓上感受到了他的不同。 一句简单的阿郎。 所代表的意义却是深刻的。 只有一个真正顶门立户当家做主的男人,才能够被称作阿郎。 而张季现在就已经真正成为了张家这一支的家主。 以前张季难道不算是家主吗? 在他没有儿子之前,还真的不能算。 这个时代对于宗族对于传宗接代就是这样的认知和看法。 张瑞的满月酒之后。所有人都各自忙碌了起来。 而张季却惊奇地发现,自己除了在家看孩子之外,好像没有了其他可以做的事情。 这对别的大唐男子来说,也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是对于张季却正是求之不得。 现在她每日里除了陪着宋雨婷一起照看小睿儿,就是前去陪着挺着大肚子的阿青,散步聊天,说话吃饭。 不知是不是因为宋雨婷有了小睿儿的缘故,她现在对于张季反倒是有些不太在意起来。 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宋雨婷每日里主要的精力其实都是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张季也是非常的庆幸,庆幸此时是大唐。 ,庆幸此时还不是那种,孩子生下来就完全交给乳母去代管的时代。 他很难想象在以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还有相当一批的有权势的人,他们的孩子竟然是被一些见识浅薄身份卑微的祖母带大的。 对于宋雨婷更多地关注着自己的孩子,而有些疏忽自己,张季丝毫不在意。 他甚至于还有些庆幸,庆幸自己的妻子能够亲自抚养教授自己的孩儿。 现在张季培在常青身边的时间也是比较多。 因为常青距离临盆的日子也不是很久了。 对于常青的生产会不会顺利将进,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因为常青的身体素质本身就远远要超过宋雨婷许多。 一个自幼在蜀地山里奔驰长大的孩子,那身体素质绝对比绝大部分的长安人都要强上很多。 就在距离常青临盆没有多久的时候,蜀地来人了。 而这次来的人却让张季吃了一惊。 因为这次来长安的人中,除了有几位辽王之外,还有一位那就是阿鲁! 阿鲁和僚王的到来让张季又惊又喜。 在一番热烈的接风款待之后,张季命人将已经喝多了的几个聊王送去了鸿胪寺安排的住处。 而阿鲁则是随着张季一同回了常青的家。 阿鹿到来的时候,常青已经等得有些急不可耐了。 看到了阿鲁,常青的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 离开故乡那么久,如果说常青不思念故乡的人,那绝对是假话。 虽然在长安有着数百铁山卫的陪伴,可常青心里最想念的那个故乡的人还真的是阿鲁。 阿鲁一直以来在常青的心中就如同一位忠厚的长辈。 常青不仅依赖他,信任他,同时也尊重他,亲近他。 现在看到了远道而来的阿鲁,如何能让常青不激动得热泪盈眶? “见过僚主!” 阿鲁还是很认真的向着常青行了一个僚人的礼仪。 常青却是连忙命人将阿鲁扶了起来。 看着阿鲁那带着旅途疲惫的脸庞,不仅是常青,就连张季心里也是颇有些感慨。 从蜀地到长安,一路上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张季比谁都清楚。 阿鲁这样年岁的人,经过这样的长途跋涉确实是有些辛苦。 不过好在这一路,他们顺利的到达了长安。 阿鲁看着常青那高高隆起的肚子,脸上也全都是惊喜和慈祥之色。 要知道那肚子里的孩子,可是他们僚主和神使的。 如果这个孩子将来能够跟他一起回到蜀地。 那么这个孩子便当之无愧的是他们所有僚人的主上! 在三人闲聊叙旧之后,阿鲁固执而坚持着向两人汇报了。蜀地乃至岭南僚人,以及神使会的近期情况。 看着阿鲁那认真的模样,张季也没有忍心打断她,而是坐在那里静静的和常青一起听着阿鲁的诉说。 知道阿鲁大概的把情况都汇报完毕,张季他笑着对阿鲁说道:“这次一路原来长安辛苦了!既然来了那边多住些时日吧!正好阿青要不了多久也要生产,有你这个娘家人在,想必她的心情也会好上许多的!” 听了张季的话,常青不仅没有羞涩,反而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阿鲁,你就在这里住下吧,就把这里当做你自己的家!等我肚子里的孩儿出生以后,长大些,我便带着他和你一起回蜀地去!” 听了常青的这句话,阿鲁不油的喜出望外。 他在来的路上还一直在担心。 担心常青会留恋长安的繁华生活,不愿意再回到蜀地去。 可是现在听了常青的话,他心里的那块石头算是彻底的放下了。 他欣喜若狂,是因为他听到了那句“会带着孩子一同回蜀地去”! 《贞观有新人》来源: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