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举结束之后,兵部递上来了状元及第及状元出身名单。   张瑞看了一眼,忽然一笑,对兵部中郎王凌问道:“探花关平可是关羽之子?”   王凌点头,回道:“禀丞相,的确为关羽之子。”   “关平今年年岁几何?”   “关平出生于光和元年(178年),今年十八。”   “其人能力如何?”   王凌认真回忆了一下,说道:“体貌魁伟,弓马精熟,熟读兵法,算是一员将才。”   “将关平调入张辽军中充任甲骑具装校尉。令其参与关东战事。”   敢打敢拼的年轻人最适合甲骑具装部队。关平应该算是首个效力军中的名将之子,新一代的将校能否不弱于父辈豪勇,张瑞非常期待。   看完关平,张瑞又随意看了看,大部分人都不认识。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说明有大量类似关平一样情况的将门子弟,开始崭露头角。   很多年轻人在家族倾力培养下,勇武、射艺、兵法都造诣不凡。   这是关西尚武精神多年熏陶的结果。八年时间,本来一名十岁孩童会被家族送去拜清流为师,或者在家乡飞鹰走马。但在关西却都投身于武艺,苦练弓马,学习兵法。   在尚武精神下,所有人都以射艺自矜。舌灿莲花、能说会道,不会有人多夸一句。但若在聚会上,射艺超绝,力压众人,却绝对会引来欢呼与崇拜。收获无数迷妹推崇。   这说明张瑞作为穿越者已经深刻改变了这个时代,历史已经严重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当然,任何改变都有利有弊。   这么浓厚的尚武精神下,周边的胡虏异族就别想入主中原、饮马黄河一类的美事了。张瑞信心十足,只要自己建立的王朝仍在,就绝对不会发生神州陆沉一类的事情。少数民族们,都要变得能歌善舞。   但弊端是,一旦王朝发生分裂,诸夏内战的残酷可能吓坏周边小朋友,战争还能如此恐怖?   随后张瑞问道:“毌丘俭成绩如何?”   “同进士出身第二十三名。”   “兵部打算授何职?”   “折冲都尉,掌管军府府兵训练,战时领兵出战。”   张瑞想了想,说道:“将他调到徐荣麾下,担任一名军侯。让徐荣为孤培养一下他,多令其领兵巡视北疆,参与战事。”   “诺!”王凌完全没有多问。   “对了。北庭军队组建如何了?”   王凌答道:“已在雁门、太原、朔方、定襄、云中五郡征募一万两千人,正在云中郡整编训练。”   王凌的用词十分精准,征募一万两千人。   这支军队并非是府兵制,而是征兵制。这也是张瑞给后世子孙留的一个小彩礼。   虽然府兵制现在看起来运行十分稳健,土地兼并微乎其微。但一项制度不可能运行四百年还能跟上时代。   万一王朝末年府兵制崩溃,皇室可以比对北庭镇抚使所部的募兵制改进。   纵观古今中外五千年历史,兵役制度无非也就是征兵制、募兵制两种制度之间来回摇摆。   将来形势会如何,就算诸葛孔明也看不到四百年之后。张瑞只能将这两种制度的模板,都给后代备份。   张瑞可不会像朱重八一样,设立一套制度,让后代子孙一直沿用。   毕竟张瑞就是靠改革制度,从而拥有了对其他诸侯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张瑞登基,一定会给后代留下祖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一代人应该比一代人更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不断自我纠错,改革弊端,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别天天想着在祖宗留下的那点老本上混吃等死。祖宗都死多少年了,哪管得了你们几百年后这些破事。   关西有这些能臣名将,确实不需要张瑞过多关注,随后张瑞问道:“兖州战事如何?”   王凌答道:“去岁兖州成功接受我关西物资,已整编五万大军,在济阴郡定陶县训练数月。如今天气转暖,春耕已过,张邈、吕布等人全线发起攻势,曹操正在节节败退。”   “小心曹操诈败,用骄兵之计。孤甚是担忧这五万人遭遇埋伏,全军覆灭。”   王凌一脸疑惑,不知道为何丞相对曹操如此重视?   战争虽然有奇间设伏,但最终比拼的还是兵精粮足。   兖州大军得到关西支援,一口气拉出五万大军,加上之前兖州军的数万人,总计接近十万人。对曹操拥有绝对优势。   很多时候,优势实力不是一两个计谋就能抵消的。因为仅正面推进,战场厮杀,曹操就抵挡不住。   王凌便宽慰道:“丞相请放心,根据情报,兖州大军并非汇聚在一路,而是兵分数路进军,每一路皆战绩斐然,绝不会出现中伏全军覆没之事。”   张瑞又担忧道:“小心曹操各路击破。”   王凌诧异问道:“曹操有如此奇才?辗转上千里,神兵天降,还战而胜之?”   魏武帝的军事才能,张瑞也不敢笃定。虽然看起来匪夷所思,但万一真让他做到了呢?   看到张瑞的神情,王凌就了然了,丞相还是在想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便问道:“那提前让大军插手兖州战事?”   府兵十三万人就驻扎在兖州境内,只等兖州军与曹军交战激烈,也加入战场,彻底覆灭曹操。   二十多万大军,彻底保证曹操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   张瑞想了想,点头说道:“出兵吧,以免夜长梦多。”   王凌最后劝谏道:“若此时出兵,将会极大减少兖州军伤亡,保存吕布实力。增加日后克灭吕布之困难。”   张瑞坚定的点头,说道:“吕布当年人多势众,吾等尚能战而胜之。如今我军不但兵精将猛且人多势众,何惧之有?铲除曹操为重中之重!”   王凌无奈,只好说道:“若丞相下定决断,便可通过五军都督府向大军下令了。”   张瑞还没来得及召唤记室参军下发政令,王昶却先一步走进房间,拱手说道:“丞相,前线大捷。”   张瑞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王昶许久,问道:“汝这平静淡然神情,哪有一丝大捷应有之兴奋热烈模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