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月圆之约,皇城之巅(万字大章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东京城下,三十万楚军连成一线,列阵开来,蔓延而去,好似和天地都连接在了一起。   方腊在浙东起事之后,剿灭在浙东势力庞大的明教,收拢明教四大法王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庞万春入麾下,又将明教在浙东的势力一并合入了楚军之中。   这近一年来,方腊率军攻克荆襄,一路向北,军威正盛。   此时,楚军连成一片,真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如此肃杀的气氛之下,只有那马儿时不时传出的啼鸣之声。   三十万楚军整齐划一,却是无人喧哗半声。   站在东京城城头的耶律大石,看到如此精锐的楚军,亦是忍不住泛起一丝感慨之色。   天下间,有此强军的,除了大辽,就是昔日的女真。   这十来年,他追随北院大王耶律明左右,亲眼见证了女真人的崛起和覆灭。   那从黑山白水之间走出来的女真人,战力一度比大辽将士还要勇猛。   不得不说,完颜阿骨打确实是一代雄主。   可惜,他碰到的是大辽的顶梁玉柱北院大王耶律明。   饶是完颜阿骨打有一代雄主的风范,亦是只能饮恨长白山。   想到这里,耶律大石再看向那城外的楚军,却是升起了熊熊战意。   当初,在雁门关外时,他就想和这个方腊一较高低。   却是被北院大王拦下。   如今方腊已经是楚王,控弦三十万。   比起当年他师父做南院大王之时更要威风三分。   听闻南朝的汉人都说方腊是真英雄,比起萧峰这个契丹人来说,要强上百倍。   耶律大石自然是不服气的。   他为自己的师父鸣不平。   他知道自己的师父是何等的英雄人物。   只不过,大辽朝堂之上,也是权利交错之地。   师父不喜在朝堂之上与人算计来,算计去,才退隐江湖,不再过问世事。   但在耶律大石眼中,师父萧峰一直都是天下间少有的英豪。   他心怀大善,为了大辽和赵宋的和平,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可惜……在这天下间,想要获得长久的安稳,必须要一统天下,才有可能。   所以,耶律大石追随在北院大王身边十多年,只为了如今日这般,站在东京的城头,看那东京繁华。   此时,耶律大石甩了甩脑袋,觉得自己想的有些远了。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那东京城外刚刚搭建起来的高台之上。   在这马上就要兵戎相见的气氛之下,大王居然和对面军中的一个道士下起了棋?   这倒是奇了。   ……   此时,高台之上。   叶千秋听到逍遥子的话,微微一笑,道:“你要做的事,就是扶植一个傀儡,让唐国的君主成为辽国的儿皇帝,是吗?”   逍遥子蹙眉道:“何为傀儡?”   “叶先生难道觉得我会暗中操控我大唐的后辈君王?”   “还是叶先生觉得我会让大辽骑在我大唐的头上作威作福。”   叶千秋笑了笑,道:“难道不是吗?”   “你觉得以你现在的身份,你能在短期之内,将辽国并入唐国吗?”   “你觉得你抛却了北院大王耶律明的这个身份,你还能将辽国数十万大军如臂挥使吗?”   “辽人认可的是北院大王耶律明,而非逍遥子。”   “纵使你一直以耶律明的身份出现,你觉得辽国的人会一直心甘情愿的听从你的话,对唐国的少主俯首称臣?”   “还是钟隐先生觉得你所挑选的那位唐王是个治世的明君,可以在短期之内,配合你做到这一切。”   “据我所知,他可是在汴京城的勾栏里长大的。”   “当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我并不认为李师师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君王。”   叶千秋这一连串的问题,让逍遥子蹙眉不已。   叶千秋提出的问题的确很尖锐。   说白了,耶律明是耶律明,逍遥子是逍遥子。   辽人认可的是大辽的耶律明,但你敢做出对辽国不利的事,那人心自然也就不在你的身上了。   这就是大势。   为何叶千秋要守住不能异族人入主中原的底线。   就是因为,他根本不认为逍遥子能将辽国、西夏、吐蕃给尽数收拢在唐国的麾下。   他能灭赵宋借的是辽国、西夏、吐蕃的势。   但他自己的势太小了,想要反过来吞并辽国、西夏、吐蕃,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他纵使能将辽国的大权收拢在自己的手中,但是那一切都是基于他是契丹贵族耶律明的情况下。   如果他想将辽国演变成唐国,那绝非短期之内就能办到的事情。   但是,这样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难道不就成了一个笑话?   这是逍遥子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直接反问道:“难道先生身后的这位丐帮帮主就是先生眼中的治世明君?”   “他出身草莽,如何懂治国之道,恐怕叶先生才是背后的那只大手吧。”   叶千秋道:“文山,的确是我的弟子。”   “入丐帮,也是我授意。”   “但这些年来,文山能闯下偌大的名头,却全是靠了他自己。”   “钟隐先生难道觉得振臂一呼,就能云者从集的人物会是我的傀儡?”   逍遥子突然笑了起来,道:“楚王当然不是傀儡。”   “古往今来的明主,又有几人能够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的。”   “叶先生培养出一个英明神武的楚王来,难道不怕将来你辛辛苦苦创立的神霄派为楚王所灭?”   逍遥子这话一出,站在叶千秋身后的方腊有些不太淡定了。   但却还是忍住了没说话。   眼前的这两个人,是这世上最恐怖的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师尊,一个是百年前的南唐国主,如今的大辽北院大王。   方腊太清楚他的师尊有多厉害,单单是师尊所传授他的那屠龙之术,就足以他受用终生。   正是因为他太清楚师尊有多厉害,才会明白师尊所看重的根本不是这所谓的天下。   如果不是不想辜负了师尊的心意,他其实也不想做这天下之主。   在终南山上修行不好吗?   江湖是非,世间厮杀,他这十几二十年经历的实在太多了。   就一个字,累啊。   着实是不省心。   如果他有选择,他肯定不会选择做皇帝,而是会选择在终南山修行,和自己心爱的姑娘一起活上他个一百来岁,岂不美哉。   至于逍遥子之言,他自然清楚是逍遥子在挑拨离间。   这南唐国主,修为倒是高的很,但是格局着实不大。   挑拨离间也就算了,咱能理解,毕竟大家是在两军阵前。   你复仇咱也能理解,毕竟家仇国恨,任谁也不能轻言放弃。   但你用了一百四十二年的时间,最后借助异族之力,才最终覆灭了赵宋。   方腊很想问逍遥子一句,你到底是不是汉人?   你是活的太久了,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吗?   有这一百多年的工夫,你不能在中原秘密集结势力,时不时造个反?   就凭你那一身恐怖的实力,就是造反失败了,谁能逮着你?   若是在中原布局百年,那想要覆灭赵宋不是跟玩一样吗?   还用得着借助契丹人、党项人、吐蕃人这些异族人的力量?   记得师尊和他说过,失败是成功他娘,你逍遥子好歹也失败过,怎么就没从这成功他娘的肚子里找到点有用的东西呢?   你若是能行,早一统天下了,哪还用得着我师尊教我屠龙术,让我来一统天下?   方腊满肚子牢骚,恨不得当着逍遥子的面说出来,骂醒这个糟老头子。   让逍遥子认识认识自己是如何的无能。   但着实是摄于师尊当面,不好开口。   此时,叶千秋接着逍遥子的话茬儿,只说道:“有我在一日,他便不敢。”   逍遥子听了,不禁笑道:“叶先生所言,倒也极是。”   这时,叶千秋看了一眼逍遥子,道:“你的状态有些差。”   “跟我回终南山去吧。”   “折腾了一百多年,这世上的纷纷扰扰,你还没看够吗?”   逍遥子道:“叶先生是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了吗?”   叶千秋落下黑子,道:“世上就没有一定能成功的事。”   “灵鹫宫在中原、东南的势力已经全部被肃清了。”   “如果,你想说你少林寺的那个老和尚会站在你这一边,那你就想错了。”   “老和尚滑不溜秋,只会看戏,不会出手的。”   “他扫地扫了那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扫地,什么时候不该扫地?”   “我请你出来一叙,是看在我们多年的情谊之上。”   “你要报仇雪恨,我举双手赞成。”   “但你借的是契丹人、党项人、吐蕃人的手,你这样做和慕容博那个无胆鼠辈有什么区别?”   “慕容博是鲜卑后人,他可以不在乎汉人的性命。”   “可你却是堂堂正正的汉人君王!”   “你口口声声说你为了天下生民,不想擅动兵戈,但你却是不停的让契丹人、党项人、吐蕃人在收割汉人的血肉性命,二十年来,在你的授意之下,有多少无辜汉人丧命在了党项人、吐蕃人的手中。”   “当然,天下纷争,本来就是弱肉强食。”   “为君者,有时候更不能有半点的慈悲心肠。”   “但你是谁!”   “你耶律明,但你更是逍遥子,更是钟隐,更是李煜。”   “你曾经是无数汉人的君父!”   “难道你的慈悲都是装出来的吗?”   “我不这么看……”   “一步错,步步错,如果你坚持要用辽人的手,再复立唐国,我没有意见。”   “但,接下来,我们只能是兵戎相见了。”   叶千秋的话音落下,再落一子。   棋盘上,黑子白子,旗鼓相当。   逍遥子的脸上浮现几分愠怒之色,但片刻后,他的那股怒火便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一泄千里。   “或许……叶先生,你说的是对的。”   “但……你既然胸有千般沟壑,为何当年我出谷之时,你却不指点我半分?”   “如今,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指责我?”   逍遥子双眼直视着叶千秋,想要从叶千秋这里得到答案。   叶千秋只说道。   “我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是站在无数汉人的前面,和你说这些事。”   “你说我为何不指点你半分,但,你觉得,当年便是我说了良策……你会听吗?”   “这天下的聪明人太多,钟隐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有句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年在长春不老谷,钟隐先生为何要在我尚未出关之际,就闯入洞中?”   “难道当真只是为了想替陈良求得长生法吗?”   “如果当时我没有清醒过来,神书是不是真的就已经随钟隐先生而去了呢?”   逍遥子闻言,身形一震,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他微微一叹,道:“是,我承认,我当初的确是想盗走神书,不告而别!”   “我当初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确是有些昏头了。”   “看来,你早已经将我看的一清二楚……”   说到这里,逍遥子自嘲的笑了笑,觉得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乏善可陈。   叶千秋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现在仇也报了,恨也该消了,你还留恋什么?”   “你的才情,我是佩服万分的,你我共参大道,逍遥世间,不比留恋这转眼而逝的王权富贵要实在的多吗?”   “还是你觉得自己无事可做,想要给自己找点事情来做。”   逍遥子闻言,抬头看向叶千秋,眼神有些复杂的说道:“叶先生当真是我逍遥子在这世上唯一的知己……”   “你甚至比我还了解我……”   “当年在长春不老谷,你神功初成,我和你打的不尽兴。”   “两个月后,月圆之夜,就在这汴京皇宫,你我再打一场,如果你胜了我。”   “我和你回终南山,再不提复立唐国之事,如果你败了,就要让楚王向我唐国俯首称臣,随我覆灭辽国,平定西夏、吐蕃。”   “如何?”   叶千秋捏着手中黑子,落在棋盘上,看着逍遥子双眼之中升起的战意,脸上露出笑意,道:“好,我答应了。”   逍遥子将手中白子再落一颗,站起身来。   “这一局,你我不分输赢。”   “月圆之夜,再决高低!”   话音落下。   逍遥子纵身而去,瞬息之间,人早已回到了东京城去。   叶千秋坐在高台之上,方腊朝着叶千秋道:“师父,这会不会是耶律明的缓兵之计……”   “东京城如今只有不到五万辽军,如果再拖上两个月,恐怕辽国的大军,会驰援到东京。”   叶千秋笑了笑,道:“放心吧,他不会那么做,如果他真是无可救药的利欲熏心之辈,我又何必来和他一见呢。”   方腊闻言,微微颔首,当即下令,三十万楚军往后撤军三十里。   三十万楚军待战两个月,人吃马嚼的,需用的粮草太多,方腊还要赶紧回去部署。   叶千秋看着那东京城头,微微一叹。   逍遥子是个内心执拗的人,也是当世唯一和他功力相仿之人。   这一战,恐怕逍遥子早已经准备了许久。   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修为更进一步再重要的事了。   需要借助彼此带给对方的压力,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逍遥子不想输,叶千秋自然也不想输。   ……   楚王方腊控弦三十万兵临东京城的消息在短短数日之间传遍天下。   就在所有人以为,楚王方腊会势如破竹的攻下东京城时,楚军却是忽然撤退了。   这让天下的人都有些看不太懂。   楚军军威正盛,难道是因为辽军兵锋更甚,所以才暂时休战,整兵调整?   就在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的时候。   有一则消息,在江湖上不胫而走。   天下第一大宗师,神霄派创派祖师叶真人要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和辽国北院大王在东京城一绝高下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很多江湖上的人,都觉得这一定是假消息,根本不可能。   辽国北院大王耶律明是找死吗?   居然敢和天下第一大宗师,陆地神仙叶真人约战?   叶真人还就答应了?   这也太离谱了吧!   江湖上的人,谁不知道神霄派叶真人的厉害,那是无敌于当世,横压武林近三十年的陆地神仙。   且不见连少林寺都避其锋芒,改释为道的时候,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少林寺和尚个个都换了道袍,留起了头发。   以叶真人这样的实力,耶律明居然还敢约战叶真人?   这耶律明到底有多蠢。   但是,很快便有消息传出。   辽国北院大王耶律明其实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学大宗师,早已经步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个消息一出,不止是中原江湖的人不淡定了。   天南地北,各方江湖人物,都着实是惊愕不已。   想不到在契丹人中,除了萧峰之外,还有这样的高手。   一时间,天下间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江湖人物都开始朝着东京方向涌去。   虽然未必可以亲眼看到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在东京城皇宫之中叶真人和耶律明的惊世大战。   但在城外瞻仰一番,也是好的。   大宗师级别的战斗,他们还真没见过。   一时间,八方汇聚,天下各路群雄都朝着东京城赶去。   ……   和中原大地的紧张战局相比。   襄阳城就要显得更加从容一些。   此时,已经是九月,秋意来袭。   襄阳城的长街之上,一身华服的段誉带着渔樵耕读四大家臣,身旁还跟着两个女子。   这两个女子都有三十来岁。   一个做少妇打扮,和段誉走的十分相近。   还有一个则是一身紫衣,虽然看起来有三十来岁,但是,走起路来,依旧是风风火火,像个少女一般。   “哥,这次咱们北上汴梁,一定很热闹对不对。”   那紫衣女子朝着段誉说道。   段誉笑了笑,手中摇着折扇,一派风度翩翩的样子,年过四旬的段誉,早已经做了大理国二十多年的太子。   他的便宜老爹大理皇帝段正淳早就想要传位给段誉,但段誉这些年天天窝在天龙寺里研究佛学,哪里有空承继皇帝的位子。   二十多年过去,段誉早已经娶妻生子,当然,他也只有一个太子妃而已。   这些年,但凡碰到喜欢的姑娘,最后都成了他同父异母的妹子。   段誉心中的苦涩,绝非常人能想象的。   他娶这位妻子其实不是旁人,正是当年在姑苏结识的阿碧。   当年,王姑娘随着他表哥慕容复北上大辽,在雁门关外一战时,只看到了慕容博父子,却是没有见到她的人影,她好似消失在了这人间一般。   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派人到处明察暗访,想要找到王姑娘的踪迹。   可惜,总归是没有半点音信。   后来,他只好寻到姑苏去,在姑苏呆了两年,只想着守株待兔,万一有朝一日,王姑娘回到了姑苏,他就能见到王姑娘了。   再后来,他在姑苏时常到燕子坞去,一来二去,两颗寂寞的心便靠在了一起。   后来,二人回到大理完婚。   他如今虽然已经有妻有子,但心里关于王姑娘的这块心结依旧没有了却,这几年来,他在武学之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始终是无法再更进一步。   此番,听闻神霄派祖师叶真人要在东京城和辽国北院大王耶律明一决高下。   段誉便想着到东京城凑凑热闹,万一能碰到王姑娘呢?   虽然,他早已经对找到王姑娘不太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万一找到了呢?   而且,如此大事,想必大哥萧峰也会到东京城去吧。   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和大哥再见一面。   此时,一旁的紫衣女子看到段誉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不禁气的跺脚,朝着段誉大声喝道:“哥!”   段誉一听,这才回过神来。   “啊?阿紫,你说什么?”   阿紫看到段誉这副样子,不禁摇头,一脸惋惜的和一旁的美妇人,道:“嫂子,我哥这两年是越发的呆傻了。”   “可是苦了你……”   “怪不得这两年父皇只对大孙子天易亲近,肯定是知道我哥念佛念的傻了,赶紧培养天易,将来好让天易做大理的皇帝。”   那美妇人,自然便是段誉的太子妃阿碧。   阿碧听到这便宜小姑子阿紫编排她夫君,她也只是掩嘴笑了笑,没有说话。   段誉在一旁摇头失笑,他知道自己这便宜妹子,素来能说会道,倒也不至于和她生气。   这时,段誉开口道:“如今,襄阳城在楚王治下,倒是繁荣的很,一点也不像是半年前经过战乱的样子。”   “看来这位楚王还真是民心所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一旁的四大家臣,如今也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不过,功力越发的深厚,倒是和一般五六十岁的老人不太一样,还是看起来和四十多岁差不多。   只听得朱丹臣说道:“是啊,咱们这一路北来,所过之处,百姓们都夸赞楚王的好。”   “听闻,当年楚王当年在浙东一代,也是混迹江湖的草莽,后来被段延庆从明教手中救下,带回了终南山,拜在了神霄派,只是后来不知是何缘由才加入了丐帮。”   “如今,神霄派叶真人突然和辽国北院大王耶律明在汴梁约战。”   “看来这楚王和神霄派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啊。”   段誉闻言,微微颔首,道:“这位叶真人当真是这世上最厉害的人之一。”   “当年,枯荣大师圆寂之前,曾经和我说,这世上的人,能走到叶真人这一步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天龙寺败在这样的人物手中,一点都不冤枉。”   “如今看来,枯荣大师说的还真是一点都没错。”   “连少林寺这样的佛门大寺,都被叶真人和他的徒弟折腾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是天龙寺呢?”   “改释为道,单单是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听说此事是由元妙子林灵素一手促成,此人将来若是执掌神霄派,恐怕对佛门的打压只会更甚从前。”   “好在,这些年,咱们和神霄派的关系尚可。”   一旁的傅思归点头道:“是啊,这二十多年来,江湖上的风云人物,尽数出自神霄派。”   “剑魔独孤灵笙,元妙子林灵素,楚王方腊,无一不是名动江湖的大人物。”   “听闻,神霄派中,还有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冲和子王文卿,也是叶真人的高徒。”   “如今,楚王统率丐帮,角逐天下,来日若是真能一统中原,那神霄派的地位只会越发的稳固。”   “我们能和这样的人物同处一个时代,既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不幸啊。”   褚万里和古笃诚亦是点头,对傅思归说的话表示赞同。   段誉一行朝着襄阳城外去,江湖的洪流,将他们的身形淹没其中……   ……   东京城外,独孤堡。   叶千秋和林灵素、独孤灵笙、方腊坐在一堂之中。   如今,大势已经明朗,所以,很多事,自然可以摆在明面上来说。   林灵素道:“师尊,有句话,徒儿不知当讲不当讲。”   叶千秋笑道:“你我师徒,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林灵素看了看一旁的方腊,然后说道:“徒儿认为,师尊此次答应和耶律明决战,不太明智。”   叶千秋笑道:“说下去。”   林灵素道:“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个人感情用事。”   “事关天下大势,数十万人的生死,徒儿认为师尊此举着实不是良策。”   “徒儿知晓师尊功参造化,世上无人是师尊的对手。”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如果这一次决战,师尊败了,难道真要让文山率众对那东京城里的傀儡小儿俯首称臣吗?”   “如果真是如此,恐怕天下当真是要大乱了。”   “那东京城里的傀儡小儿,无兵无将,又无大义加身,仅仅凭他是南唐后人,如何能执掌天下?”   “如何能让文山麾下数十万大军心服口服?”   “我等谋划二十余年,师尊布局二十余年,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何必要和耶律明这种不分大义之人做这等交易。”   “要我说,就应该立即攻打东京,将东京牢牢的占在手中,然后再图北上,取回燕云十六州。”   叶千秋闻言,笑意更甚,他看向一旁的方腊,道:“文山,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如实说,照实说。”   方腊听到叶千秋如此之言,也不在犹豫,直说道:“师尊,文山以为灵素师兄说的没错。”   “兵家大事,关乎到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前程。”   “徒儿这条命是师父给的,师父要徒儿做什么,徒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是如今徒儿身后站着数十万大楚好儿郎,若是师尊败了,徒儿恐怕无法率这数十万将士向一个傀儡皇帝俯首称臣。”   叶千秋听了,又看向独孤灵笙。   如今,林灵素和独孤灵笙,都在方腊军中做事,一个是方腊的智囊,一个是方腊的大将军。   “灵笙,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独孤灵笙听到叶千秋如此问话,不禁有些踌躇,但还是出言道:“师尊,徒儿以为,大师兄和文山所言不无道理。”   “但徒儿觉得师尊不会输……”   叶千秋闻言,笑的更欢,道:“灵素和文山说的都不错。”   “凡兵家大事,不先言胜,必须要想着败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这个后果能不能接受。”   “你们说的没错,如果这一场比试,我败了。”   “你们当不可听我之言,对南唐俯首称臣,理当举起大旗,义无反顾的猛攻东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东京城。”   “文山得民心,有众人拥护,若是硬生生向唐国的儿皇帝俯首称臣,那只怕会让这天下陷入更大的乱局之中。”   “我们的本意,是要尽快的平定天下战火。”   “而非是让天下再度陷入更大的乱局当中。”   方腊、林灵素、独孤灵笙听到叶千秋这话,不禁有些愣住了。   方腊怔了怔,道:“师尊,可是这样,不是有损您的威名吗?”   “若是耶律明将此事传扬出去,天下人恐怕都会说您是背约的小人……”   叶千秋闻言,不禁笑了起来,他摇头失笑道:“兵者,诡道也。”   “区区虚名而已,我不过一个闲云野鹤,旁人喜欢说什么,便让他说去呗。”   “名利于为师而言,不过云烟而已。”   “为师根本不在乎。”   “况且,此战,我又未必会败……”   “为师若胜,那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东京城自然门户大开。”   “逍遥子行事素来优柔寡断,他角逐天下的心思,可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深。”   “总之,做好两手准备,当是没错的。”   三个徒弟一听,顿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尤其是方腊,他这些日子可是有些愁坏了。   手底下的那些将士,一个个都想着早日破了东京城,直取燕云十六州。   若非方腊的声威够足,能压住军中将领,军中恐怕早已发生了哗变。   此刻,听到师尊如此回答,便顿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   茫茫塞北,草原之上。   一个身材魁伟的大汉,身着一身粗布衣,坐在一条溪水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眺望着远方。   这大汉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两鬓微白,脸上虽然有些沧桑之意,但十分有男儿气象。   这时,他的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爹爹,你又一个人躲在这里偷偷喝酒了。”   大汉转头望去,只见自家女儿正朝着自己跑来,女儿的肩膀上站着一只雪雕,那雪雕通体纯白,乖乖的站在自家女儿的肩膀上。   大汉笑道:“黛儿,怎么有空来找爹爹玩了?”   那唤作“黛儿”的少女大概十六七岁,一身白衣,她长的娇美俏丽,圆圆的眼睛,乌黑的眼珠骨碌碌地一转。   眼珠灵动之间,脸上笑容如春花初绽,自有一股动人气韵。   黛儿走到大汉身旁,坐了下来,将头靠在自家老爹的肩膀上,娇滴滴的说道:“爹爹,你这几日经常坐在河边发呆,你在想什么呢?”   大汉听到自家女儿这般问,不禁笑道:“傻丫头,爹什么都没想,只是有些累了。”   黛儿道:“爹,你骗人,你一拳能打死一头老虎,在草原上谁不知道你萧峰萧大王的威名。”   “你从来都是不会累的……”   “特别是你喝酒的时候。”   这大汉自然就是昔年的丐帮帮主,辽国的前南院大王萧峰。   萧峰听到自家女儿这般说,只是笑了笑,道:“你这鬼丫头,什么都知道……”   黛儿神气的说道:“那当然,我可是比我娘还聪明的……”   “爹爹,我听伯汗大叔说,北院大王耶律明已经率军灭了大宋,俘虏了大宋的皇帝。”   “伯汗大叔还说,汉人的楚王方腊率三十万精兵围了东京城,耶律大王却是不让人派兵增援。”   “还有那个终南山上的叶老神仙好像要和耶律大王在东京比武。”   “娘不是说,那个终南山上的叶老神仙很厉害吗?”   “耶律大王能比过人家吗?”   萧峰听到自家女儿的话,他的思绪好像又被拉回到了那中原大地。   二十多年了,自从雁门关一战后。   辽帝耶律洪基身死,萧峰自觉其中有自己的责任。   他回到上京,虽然之前卸任了南院大王,但还是有很多部下忠诚于他,更何况,他还是萧氏一族的人,所以,他很快就重新执掌了南院。   但好景不长,为了争夺皇帝位,辽国内斗不已。   他着实不想再看到辽国朝堂之上的那些权利斗争,便索性带着阿朱隐居到了塞北草原。   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来,萧峰和阿朱的日子过的十分开心。   牧马放羊,远离一切江湖争斗,远离一切朝堂斗争。   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萧峰给女儿起名为黛儿,萧黛儿。   如今,他的女儿都已经长大了。   他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这些年,听闻北院大王耶律明扫除了女真祸患,将完颜阿骨打都给杀了。   又南下中原,灭了大宋。   当真是赫赫武功,能征善战。   萧峰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无法阻挡北院大王耶律明横扫中原之志。   只是,乍然听闻大宋亡国,萧峰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一股悲戚之意。   他毕竟是在大宋长大,毕竟是被汉人养大。   他虽然流着契丹人的血,但他这一身根骨正气却是得自汉人教诲。   此番听闻耶律明要和神霄派叶真人在东京城决战。   萧峰那沉寂已久的心,不知道为什么又有些跳动起来。   他突然想回去再看一眼昔日的大宋故土,想到昔日的养父养母、授业恩师玄苦大师的墓前去祭拜一番。   只是,在草原呆久了,平静的日子过久了。   如今中原战乱,回去可能有一定的危险,他怕阿朱不同意他回去。   但他一身本事,自问护住自己的妻女,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不知该如何跟阿朱开这个口。   这时,坐在萧峰身旁的萧黛儿好似感觉到了萧峰在惆怅什么。   她笑眯眯的说道:“爹爹,娘说了,她想回中原去看一看,去终南山拜祭拜祭一位前辈高人。”   萧峰一听,不禁诧异道:“黛儿,你娘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爹怎么不知道?”   这时,萧峰只听得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   “夫君,该准备的东西,我都准备好了。”   “黛儿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中原,这次,我们就当带她一起去看看中原的山水。”   萧黛儿立马站起身来,拉着萧峰的胳膊,道:“爹爹,我们该启程了!”   她肩上的雪雕盘旋而起,在她的头顶发出响亮的啼鸣之声。   萧峰站起身来,转身看向早已经备好一切的妻子阿朱,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来。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金秋时节,眼看着八月十五之期将近。   东京城中,比起往日,少了几分烟火气息,虽然家家户户还是都在准备着过节,但节日的喜悦还是冲散不了那股压抑了两个月的阴云。   今年的中秋节,可能格外不同。   三十万楚军就在东京城外五十里地驻扎着,两个月没有动弹。   东京城却是门户大开,任凭人自由出入。   楚军也不进犯,辽军也不出城找楚军的麻烦。   着实是奇怪的很。   逍遥子坐在皇宫之内的最高处,已经闭关了一个多月。   他坐在这里,能听到这皇城内的一切动静。   他的气息已然调整至了最巅峰的状态。   和叶先生这一战,他期待已久。   高处不胜寒。   在这世上,知己难求,对手更难求。   好在,这世上还有叶先生这般对手知己。   就在这时,只见一道身影落在了逍遥子的身前。   “徒儿拜见师父!”   这道身影出现在逍遥子的面前,拜倒在地。   逍遥子的目光落在他这个大徒弟的身上,负手道:“你来做什么……”   天山童姥道:“师父,您当真要和叶真人……”   逍遥子道:“怎么?你觉得为师会输?”   天山童姥虽然在灵鹫宫是一人独尊,但在逍遥子面前,却是态度十分恭敬。   天山童姥道:“徒儿只是觉得……着实没必要……”   逍遥子摆了摆手,道:“你无须多言,下去吧。”   天山童姥见状,只好告退。   逍遥子望向那远处的天际,喃喃道:“这世上只有强者才能制定规则……”   ……   秋天的风,已经带着一丝凉意。   夜空之中,落下了微微细雨。   一轮满月从云端浮现。   今夜,已经是八月十五。   东京城,家家户户都亮着灯。   众多江湖人物,隐藏在东京城的各个地方,等待着,等待着……   此时,皇宫内城,大庆殿上方。   逍遥子已经背负双手,驻足而立,遥看那一轮明月。   “明月几时有……”   逍遥子刚刚念出这一句。   夜空中,便有人接上了这一句。   “把酒问青天!”   这一句落下,一袭黑白道袍的叶千秋背负圆月,缓缓落在了大庆殿的上方,好似刚刚才从月宫之中走下来的谪仙一般。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逍遥子继续接着念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叶千秋悠悠念道。   “高处不胜寒……”   此时,逍遥子和叶千秋同时念出了这一句。   而后,二人同时停了下来,隔空对望。   小雨依旧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却是落不到逍遥子和叶千秋的身上。   一时间,天地间,仿佛没有了声音。   只剩下了那雨声……   滴答……   滴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