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因材施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章因材施教   这帮人,出了问题就知道喊。   朕解决了问题之后,他们就知道在后面溜须拍马。   和表弟一比,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啊。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这还只是实验了一下曲辕犁,接下来,再试验一下单人犁吧。”   “对了,把程咬金叫来。”   刚才的会议,作为武将的程咬金,并不需要参与。   但是实验单人犁,又怎么能离得开他呢?   额,好吧,其实,皇宫之内,是有侍卫的。   完全可以让侍卫来进行实验。   但是习惯性使然,李世民还是命人将程咬金叫来。   此时,长孙无忌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不出所料,等程咬金来到之后,李世民不由说道:“知节、辅机,你们两个,去试验一下单人犁。”   这一次,程咬金这货学聪明了,他跑上前去,主动扶住犁,嘿嘿笑道:   “长孙大银币,来吧!”   长孙无忌脸很黑,他只是迟疑了一下而已,没想到就被程咬金给抢了先。   但是陛下已经点名,他不得不走上前去,将单人犁的拉杆搭到肩膀上,开始发力。   而后面的程咬金,嘿嘿一笑,握住握杆的手猛然向下一压。   噗通!   下一刻,长孙无忌一下子被压倒在地上,摔了一身一脸的泥。   长孙无忌气急,从地上爬起来,指着程咬金怒道:“程大傻子,你这个憨批!你等着,我给你没完!”   程咬金嘿嘿一笑说道:“俺真不是故意的,你要相信俺。”   长孙无忌黑着脸说道:“你就是故意的,我要是相信你才是见鬼了。”   见两人还在吵闹,李世民不由斥责道:“好了,你们两个不要闹了,快去实验一番。”   “是,陛下。”   接下来,程咬金掌舵,长孙无忌拉犁。   一个人拉着,有些吃力,但是的确能够拉动。   这一幕,将戴胄、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干文臣,全部都惊呆了。   “这,这,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单人犁,真的一个人就能拉的动吗?”   “苍天庇佑,苍天庇佑啊!今年北方的百姓,不会再减产了,哈哈!”   “这单人犁,必将被牢记在史册之中,必将流芳百世啊!”   这帮文臣,甚至还不放心,直接上前叫停程咬金和长孙无忌。   戴胄这个户部尚书亲自登场拉犁,让房玄龄在后面掌舵。   他们拉起来十分吃力,但是咬着牙还是能拉的动。   而就算普通百姓,体格必然要比他们两个文臣好的多。   也就是说,普通百姓一个人完全拉的动犁。   一个人太累的话,还可以两个人一起拉。   单人犁犁地的速度,比曲辕犁甚至比直辕犁都要慢。   但也比用人刨地快的多了。   只要能够普及曲辕犁和单人犁,绝对能够完全解决耕牛不足的问题。   放下犁子之后,戴胄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也都是眼圈泛红。   程咬金连忙上去劝道:“老戴啊,快歇歇!你身子虚,就不要逞能了,你看看,这都累哭了!”   戴胄直接被程咬金给气乐了,忍不住说道:“程大傻子,滚一边去。”   “我这是累的吗?我这是因为这单人犁能够完美的解决耕牛不足的问题而高兴和激动的!”   “而这一切,都是陛下的功劳啊!陛下在上,请受臣一拜!”   “陛下在上,请受臣一拜!”   “陛下在上,请受臣一拜!”   在场的几位文官,纷纷向李世民拜下。   李世民也是颇多感概。   这几人,在能力上,或许和苏长生有一定的诧异。   但是在态度上,实打实的,都是一心为了大唐,一心为了百姓。   外有苏长生,内有这样的臣子,大唐又怎么可能不兴盛呢?   李世民不由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快些起来。”   “这曲辕犁和单人犁的图纸,朕就教给工部。”   “工部配合地方,全力生产。”   “吏部和户部,联合地方官吏,要在农耕之前,将曲辕犁和单人犁,出售到百姓手中。”   “户部严格控制到售价,一定要将利润压缩到最低,确保百姓能够买的起。”   “而那些实在购买不起的百姓,官府也可以给他们无息借款,等秋收之后,可以用粮食抵债。”   “这件事情,你们各部,务必配合好。如果被朕发现,有人借机中饱私囊,朕一定严惩不贷,定斩不饶!”   “是,陛下!”   “陛下放心,吾等一定尽心竭力,做好这件事情。”   “如果出了差池,陛下尽管拿吾等治罪!”   几位宰相,还有几部官员,纷纷表态。   缺少耕牛这样天大的难题,被陛下迎手解决。   如果他们还做不好善后工作的话,也就不用继续做官了,干脆回家卖豆腐去算了。   ……   武城村,苏长生换了衣服,开始去学堂给学神上课。   苏长生并没有准备培养科举型人才,他是准备培养一批科研型人才。   因此,学堂里的课程,一共有国学、数学、自然三门课程。   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这个时代的通用教材,就算他不打算培养科举型人才,但是也只能以这个为国学教材。   至于数学,在这个时代叫做算学,其实就算在国子监,也有这门课程。   当然了,此时的国子监的算学,基本是以九章算术为教材教授学生。   完全没有太大的难度。   而最后一门课程自然,实际上就是后代的物理化学这两门课的合集。   当然了,受限于材料还有时代,苏长生也只能教授一点基础。   而苏长生,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因材施教。   就像数学,苏长生才教了他们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   而他的教程,差不多已经到了后世四五年级的进度了。   其中最聪明的几个孩子,轻而易举的就能掌握这些知识。   而比较跳脱的几个,比方说那个冯志浩,就算再给他两年的时间,他也未必学的会。   所以,苏长生直接放弃对他治疗了。   而是重点教授他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