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李世民的惊喜 倭国天皇冷笑道:“大唐使者苏长生,虽然只带来三千兵马。” “但是,他现在正在招募军队,据说响应者云集。” “他能招募到的人手,有可能会有上万人。” “而你们,即便一家出一百人,联合起来,也不过是上万人。” “然而,这位大唐苏先生招募的一万人,会集中训练,他们能够拧成一股绳。” “但是你们联合起来出的这一万人呢?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你们自己说,你们集合起来的一万人,能够打的过他们吗?” 听到天皇的话,一干贵族,不由的都是沉默下来。 不用问,必然是打不过的。 一开始,南部的哪些贵族联军,以足足多出大唐军队两倍的数量,都是打不过大唐。 更不要说,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了。 而如果他们不去打的话,就只能是慢性死亡。 所以,这一战不但要打,还要取得胜利。 而对他们来说,想要取得胜利,也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这个办法,需要他们将所有兵马都交出来。 然后交给一个人统一训练,统一指挥。 在场足足有一百多个贵族,每一家差不多都有四五百士兵。 全部交出来,足足有五六万人。 用五六万人的军队去攻打唐军的话,他们必然能够取得胜利。 但是一旦他们这样做的话,这些军队,以后将再也不属于他们了。 天皇得到这些军队之后,又怎么可能再还给他们呢? 而天皇一旦有了军队之后,以后他们就不得不对天皇俯首称臣。 因为到时候,天皇有足够的军队,随手就可以灭了他们。 不攻打唐军,他们必死无疑。 而就算大败唐军,他们以后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这是一道不好选择的选择题啊。 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经过一番较量之后,最终他们还是无奈地决定,将他们的士兵,上交给天皇。 虽然这样一来,他们将会受制于天皇。 但是毕竟天皇还要依仗他们,并不会夺取他们的财产,取他们的性命。 而对天皇来说,这一次既是危机,同样的也是机遇。 只要能够打败唐军,将那位苏先生赶出倭国去。 他不但能够得到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银矿。 同时手中还能掌握住一支四五万人的军队。 到时候,他就能牢牢的掌控整个倭国。 接下来,就是各地的贵族,将自己手中的军队,全部都交出来。 组成一支五万五千多人的一支军队。 天皇将任命犬上御田锹作为将军,将这些军队彻底打乱,重新组军,然后集中训练。 在这一刻,这支军队就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属于天皇。 …… 而此时,倭国的南部区域,二十个县的县令,已经完成土地的丈量工作,并且按照人头,将土地全部分发下去。 各地的百姓,都欢呼雀跃,如同过年一般。 现在他们有了土地,并且税赋又低。 严苛的七杀令,可以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们的日子,越发有了盼头。 而各地的招募新军的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圆满完成。 一来是因为,参军可以保卫他们的家园。 二来是因为当兵的军饷很高,家属也能享受到很高的待遇。 因此,凡是适龄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踊跃残军。 在二十个县中,每一个县,都招募了一支千人队。 二十个县集合在一起,就能组成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苏长生又派三千唐军中的百夫长担任各县军队的千夫长。 而这三千唐军中的百夫长的位置倒是简单,直接从军中提拔起来就好了。 与此同时,第一批已经熔炼好的银锭也已经铸造完成。 苏长生派出十艘船,三百士兵,命他们将这些银锭,送回大唐,并且向唐皇李世民汇报他在倭国的工作。 这十艘船,一路奔波,最终抵达长安。 苏长生有直奏报权,他的奏折,是直接呈给李世民的。 看吧苏长生的奏报之后,李世民不由纵声大笑。 这苏长生,果然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望啊! 这一次出使倭国,他非但夺取到了琢磨银矿,此时非但第一船铸造好的银锭已经运送回来。 并且这家伙居然已经占据了倭国小半个领土。 这家伙走的时候,可只是带了区区三千兵马啊。 这倭国居然这么弱的话? 三千兵马,足以横扫倭国? 说实话,对于孤悬海外穷乡僻壤弹丸之地的倭国,李世民其实是看不上眼的。 如果没有哪一作全世界最大的银矿存在的话,这倭国甚至白给大唐,李世民都未必接受。 但是现在,有了这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哪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的银矿,自然是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才好。 这倭国,如果不识抬举的话,哪就—— 倒是苏长生哪里,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一次,李世民决定,再派遣三千兵马相助。 另外,还要再给苏长生一批物资。 现在苏长生身处险境,一定不要有所闪失才好。 在李世民心目中,苏长生的价值,可不是一座银矿所能相比的。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将苏长生的奏报拿出来,传递给百官观看。 当然了,苏长生的奏报,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专门给李世民看的。 另外一个,则是给外人看的。 呈给李世民的奏报,自然是毫无隐瞒。 但是这个,绝对不能拿给百官看。 因为这个时代的官员,都信奉儒家思想。 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而苏长生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看到人家家里有好东西,然后果断跑到人家家里去抢过来。 这是十足的强盗行为。 而后面的所作所为,就更加严重了。 他不但抢走了别人的东西,甚至还霸占了人家半个家。 这完全不符合圣人之道啊! 我泱泱大国,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呢? 一旦被他们知道真相,苏长生必然会招至铺天盖地的弹劾。 而给朝堂之上百官们看的奏折,自然是粉饰过的。 这张奏报上,到了倭国之后,倭国的天皇十分钦佩苏长生,主动将他们的一座佐摩银山赏赐给了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