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精简政务 等李恪和苏长生赶来觐见的时候,李世民仍然余怒未消。 李世民对两人说道:“方才,在朝堂之上,群臣逼宫。” “说你们所到之处,几乎所有官员都落马。如果再被你们这么差下去的话,整座长安城中,四品以下的衙门,都要瘫痪。” “整个长安城都要乱掉,所以,他们建议停止你的主考官职务,重新回归到吏部。” 听到这里,李恪不由急怒道:“父皇,这帮大臣,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将过错加之于儿臣身上。” “他们不思报国,只知保护自己的利益,父皇一定不要受他们胁迫。” “这就好像烧水一样,如果现在抽调柴火,这水永远也不会烧开的啊!” 李世民不由叹道:“朕自然是不会如他们所愿的,朕怒斥群臣,并且言明永不妥协。” 听到这里,李恪忍不住由衷地赞叹道:“父皇圣明,父皇真乃尧舜禹汤,真乃千古一帝也!” 李世民说道:“你就不要再为我戴高帽子了。朕固然是痛快了,但是他们说的,不无道理。” “如果接下来你们仍然这么查案的话,几乎可说是去一个衙门,瘫痪一个衙门。” “等你们查完,整个长安城都要乱掉啊,你们想好要如何应对了吗?” 此时,李恪也是皱起眉来。 这件事情,的确不好处理。 其实,这件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罚不责众。 只要找出一个替罪羊出来顶罪就可以了,这样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以往都是如此——好吧,以往他们连帐薄作假都查不出来,也闹不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所以,李恪也没好办法。 因此,很自然的,李世民和李恪,都将目光看向苏长生。 苏长生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英明伟大,所做的决定是对的,在这件事情上,绝不能妥协。” “只要妥协了这一次,以后事事都要妥协。” 李世民问道:“不妥协的话,后续应该如何处理呢?” 苏长生不由说道:“陛下,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卷了进去。” “哪些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清白的,只需要用他们,就能够稳定住局面。” 李世民不由皱眉说道:“这些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因为受世家官员排挤。” “只要不加入世家,他们便升迁无望,所有的好处,更是没他们的份儿。” “但是他们的数量,毕竟太少了,但凭他们,也支撑不起大局啊。” 听到这里,李恪不由暗自心惊。 原来父皇也是一眼就看出来,哪些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并没有贪腐的原因。 唯有自己,才会天真的认为,是寒门子弟品德更加高尚的缘故。 苏长生丝毫不知李恪内心的胡思乱想,他不由说道:“陛下,其实我倒是觉得,人手已经足够了。” “其实,这些朝廷部门,用不了这么多人得。” “我们可以简化一下流程,目前这些人手,完全够用。” “所缺少的,不过是一底层的办事人员,而这些人员,很好招募。” 听到苏长生的话,李世民狐疑地问道:“是吗?怎么个精简法?居然这么少的人就能够用?你且说来听听?” 李世民不由说道:“其实,倒也简单,衙门的事务,说穿了其实是为了服务百姓和商户的。” “就拿县衙来说,他们的职责,一个在户籍,一个在商铺的审查方面。” “此外还有税收和治安等业务。” “就拿户籍来说,前来办理户籍业务的流程,可以进行精简,尽可能的让百姓来一次,至多两次就能将业务办理下来。” “有些没必要的手续和证明,完全可以废除掉。” 接下来,苏长生简单举了几个例子。 这些时务,在后世也有模板。 后世进行精简流程,提升了效率,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其实就算是政府部门的劳动量,也是大大减轻。 将政务精简之后,双方受益,也根本用不那么多人。 因此,在听完苏长生的主意之后,李世民眼睛不由一亮。 这个办法,实在是妙啊。 这样就能够继续查下去,让寒门子弟官员上台。 还能精简了政务,减少了朝廷开支,方便了百姓。 可谓是一举四得啊。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一精简之后,一旦以后成为定例,朝廷所需要的官员位置,将会进一步的减少。 李世民不由提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 “这么做,固然是好,但是以后朝廷的官员位置又要减少了啊!” 苏长生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以为,非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多。” “其实,农业部目前的官员太少了,在整个大唐,甚至完全没有展开。” “臣建议,在全国各州县,都要建立农业部。农业部的官员,一定要知农事,能够培育优良品种,能够给百姓提供便利。” “还有,臣建议陛下可以设置一个科研部,让哪些研究发明之人才,也可以做官。” 听完苏长生的话,李世民不由沉思起来。 半晌之后才说道:“至于农业部还有科研人才的事情,以后再说。” “首先你要拿出一定的成绩出来,朕才好开这个口,要不然的话,便是朕答应了,朝堂之上,也是通不过啊。” 苏长生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请放心。” “至多三年时间,冬小麦还有两熟的水稻,就能够在大唐推广开来。” “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必会源源不断的提高。” 李世民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 在和苏长生谈完之后,李世民彻底放下心来。 接下来,李世民重拳出击,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 首先就是,释放哪些清白的寒门子弟官员。 然后开始破格提拔他们,让他们回去担任县丞、主簿等官职。 然后精简政务流程。 这一系列的动作,既快又狠,看的人眼花缭乱。 本来这些动作,不应该如此轻易就完成的。 最起码要经过朝堂商议,来回论证之后,才能通过,才能执行。 没有三两个月的功夫,休想完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