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再给大唐十年的发展时间——不,哪怕是五年。   大唐绝对会粮食充盈,国库充实,国富民强。   到时候,面对任何挑战都不会惧怕。   在这五年之中,李世民不希望大唐发生战争,他更希望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五年。   不过,此时李世民,还不知道,吐蕃使者团求取的,准备求娶的是长乐公主。   此时的李世民还在犹豫,所以他想听取一下苏长生的意见。   每每碰到他难以决定的事情,他都想听听苏长生的意见。   这几乎已经成为认识苏长生之后的一种习惯了。   而听完苏长生的话之后,李世民不由陷入思索之中。   李世民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李世民考虑问题的角度,还是和苏长生不同的。   比方说,如果能换取十年和平的话,大唐就能平稳度过这段困难期。   十年之后,就算吐蕃反悔了又如何?   到时候大唐头脑瓜子还不给你打出来的?   如果能平稳度过十年时间,便是牺牲一个公主又如何呢?   反正李世民又不会将自己亲生的公主嫁过去。   大不了,到时候从李氏宗亲里面选取一个女子封为公主就是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世民就是这么干的。   文成公主并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而是他从宗亲里面挑选出来的一位,将之册封为公主。   就在此时,孔颖达喜滋滋地跑了过来。   “陛下,大喜啊,大喜!”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孔爱卿,喜从何来?”   孔颖达不由说道:“陛下,贞观字典编纂完成!此乃我大唐士子之福,也是陛下的福气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精神不由为之一震。   他笑道:“好,好啊!苏长生,马上组织人手,印制贞观字典,然后通过教育部,分售下去。”   苏长生点头说道:“是,陛下,臣这就命人去印刷。”   苏长生直接将后面的老冯头召唤过来,将书稿递给他,命他交给冯长青,让冯长青找人印制。   老冯头和冯长青这爷俩,可说是苏长生的左膀右臂。   老冯头处于管家的位置,而冯长青,则负责苏长生所有项目的生产业务。   当然了,经过苏长生的教导,冯长青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哪就是学会放权,以后苏长生的产业只会越来越多。   单靠冯长青一个人,是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都抓到手里的。   苏长生教给他的是,要学会识人用人。   要将手下可靠可用之人,尽快培训出来,让他们独掌一方。   而冯长青要做的,就是总领全局,另外就是指导和监督下面的人员和管理。   现在冯长青主要盯着化妆品这一块。   印刷部,另外有专人负责。   其实,目前印刷部十分清闲,仅仅保持一些骨干力量。   因为他们主要印刷的是科举书籍,而一开始为了坑世家一把,他们印制了太多。   现在市场上已经不仅仅是饱和了,甚至可以说已经超饱和了。   而短时间内,苏长生并没有进军印刷业的打算。   目前大唐的识字率低,图书行业没什么前提,利润也低。   所以苏长生并没有将印刷业当作主要发展行业。   而武城村的印刷作坊,平时就印刷苏长生给他们的一些书稿。   这些书,一部分是给武城村的孩子学习用的教材。   另外的,苏长生暂时存放起来,以后另有他用。   现在印刷贞观字典,倒是一笔大买卖。   现在整个大唐,卖出去好多科举用书。   不说家家都有,两家至少有一本的比例还是有的。   而买了书,又请不起先生的家庭,买一本贞观字典回去,算是最划算的事情了。   有了新华字典,他们就可以在家里自学。   虽然学习的速度和进度,肯定比不上跟着先生学习。   但是最起码的,能够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渠道和机会。   苏长生相信,字典的销量,一定不会低。   李世民不由问道:“苏长生,这字典印刷出来,售价多少?”   苏长生不由说道:“我打算给教育部的价格100钱,然后教育部在地方出售的价格,可以定在150钱。”   李世民不由问道:“100钱的价格,是不是偏低?你们还有的赚?”   “我记得上次你好像说过,一本书的成本价就要在一百文以上。”   是吗?我说过吗?   就算说过,那也是骗你的。   现在,武城村印刷的成本,已经压到很低的地步。   一本书的成本价,也就在二十文左右。   其实100钱的价格,利润已经很高了。   这个价格,并不是不能降低。   只不过苏长生考虑到,短时间内,他们并没有考虑进军图书行业。   没必要现在就压价。   100文的出厂价,到哪些寒门子弟手里,价格也不过150文。   这个价格,已经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价格了。   当然了,这个成本价,是绝对不能告诉李世民的。   如果告诉了李世民的话,李世民一定会让他再压价的。   因此,苏长生不由说道:“陛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   “为了让寒门子弟都能读书识字,自学成才,我们亏一点又算得上什么呢?”   “其实,这个价格,我们也算不上亏的,也算能面前保本。”   听到苏长生的话,李世民不由喟然叹道:   “说的好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大计,教育为本!”   “朕建议,以后便将这十六个字,悬挂在每一个学堂之中。”   “如果我大唐,人人都能有你这样的觉悟,何愁我大唐不兴旺呢?”   李世民不由说道:“今天贞观字典编纂完成,这是大喜的日子啊!”   “这么喜庆的日子,没有酒怎么能行呢?”   “今日必须要开怀畅饮!”   旁边,程咬金点头说道:“陛下说的对,必须要喝酒,还要多做菜!”   苏长生看着他们,怀疑地问道:“我觉得你们这一次来,主要就是为了来蹭酒蹭菜的!”   程咬金一瞪眼说道:“我没有,你不要胡说。”   ……   就在此时,鸠摩雄一行吐蕃使者,正向长安城驶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