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生说道:“殿下,我可以帮你印制一下宣传单,然后你去这些村庄进行宣传。” “只要他们心里有数,有所警惕,就能将悲剧降低到最低程度。” 听到苏长生的话,李恪不由点头说道:“对,就是这样,哪本王现在就去登记哪些地势低洼的村庄情况。” “先生你印制传单,然后我会派人,到这些村里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 说完,李恪匆匆而去。 苏长生叹了口气,总觉得李恪这是出力不讨好,极有可能会陷进去。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些事情,都是地方官的事情。 李恪这么做,地方官不但不会喜欢,反倒会怪李恪多管闲事。 甚至那些御史,还有魏征等流,也会上书弹劾李恪。 做这种事情,最终只能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结果。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李恪还有进一步的动作,这样的话,极有可能,他自己都要吃挂落。 但是苏长生还不能劝阻他。 因为蜀王李恪做的是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苏长生极为钦佩的事情。 这时,王孝通拿着教材走了进来。 “先生,这道题目,如何解法?” 王孝通本来就是大唐的算学大家,在他没遇到苏长生之前,整个大唐,可说无出其右者。 王孝通的算学,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 他想继续前行,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而在他遇到苏长生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自以为傲的算学造诣,在苏先生面前,简直啥都不是。 苏先生给他的教材,不单单是给他打开了一道数学的大门,简直就是带他进入了数学的新天地。 王孝通一头扎进去,贪婪地汲取着知识。 一开始的时候,他都是自学。 并且在自学的时候,他还能举一反三,记下自己的各种发散思维。 不过,越是到后来,他学习的速度就越慢。 有些知识点,一时之间,他甚至都难以理解。 一旦碰到难题,他就会来询问苏长生。 而对苏长生来说,王孝通超快的学习速度,真的是让他痛并快乐着。 王孝通学习的越快,那么距离他出师就越近。 等他出师之后,以后数学教学的任务,就可以交到他头上去了。 但是,这个王孝通学习的速度,未免有些忒快了。 现在就已经学到微积分了。 苏长生教授起来,也稍显吃力。 而再后面的课程,苏长生也并没有掌握的十分娴熟。 和王孝通相互探讨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教他,就相当费力气了。 苏长生都在琢磨,到底要不要将后面的教材交给他了。 一边想着心事,苏长生一边为王孝通讲解微积分的问题。 经过苏长生的讲解之后,王孝通不由恍然大悟。 同时对苏长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苏先生真的是太厉害了啊! 自己半辈子就研究了这么点内容还沾沾自喜。 而苏先生呢?才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研究出这么深奥,这么不可思议的算学问题。 真不知道苏先生脑壳是怎么长得啊。 苏先生,估计是生而知之者吧? …… 李恪亲自带人,整整跑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将长安城周围的村子全部跑了个遍。 并且登记下来十三个地势低洼的村庄的地址。 这一天半时间,李恪的大腿内侧,都被骑马磨出血来了。 晚上回去的时候,上床睡觉腰都酸的躺不下去。 他乃大唐皇子,自由锦衣玉食,何曾受过这般苦? 但是为了百姓免受水灾,他依然无怨无悔。 第三天一早,他带人取了苏长生印制的传单,就出门而去。 其实,即便没有传单,他们也一样宣传。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写在纸上的字,天生有种敬畏感。 所以,用传单的形式,能增加一些可信度。 李恪不辞劳苦,来到第一个村庄。 他命人分散开来,挨家挨户分发传单,并且告知百姓,近期有可能爆发洪水,让大家一定要小心。 而他自己,也是拿起一沓传单,敲开了村头第一家百姓的大门。 开门的是一个老汉,他见到气宇轩昂的蜀王,不由被吓了一跳。 诺诺地问道:“公子,你是?” 李恪不由说道:“老丈,我是蜀王李恪。” 什么? 这位公子竟然是蜀王李恪? 老汉忙不迭地给李恪施礼道:“小老儿给王爷见礼了,不知王爷到老汉家是?” 李恪不由说道:“老丈,是这样的,最近有可能会下暴雨,可能会引发水灾。” “所以这段时间,你们一定要留意,一旦下雨,你们就赶紧往高处走。” “这是本王命人印制的防洪策略,你可以找识字的人读给你听,一定要按照上面所说的做。” 老汉双手从李恪手中接过传单,感激地说道:“多谢王爷,多谢王爷。王爷心里装着俺们百姓,真是一代贤王啊!” 李恪点头说道:“行了,老丈,本王就不打扰你们了。本王还要挨门挨户去告之,你老忙吧。” 老汉连忙说道:“唉唉,王爷真是好人呐!老人有好报,王爷一定会有福报的。” 接下来,李恪和手下之人,挨家挨户通知。 十三个村子,他们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将传单全部发放完毕。 有些家里没人的人家,门口也塞了传单。 而他们回家之后,街坊邻居,必然会告知他们。 两天时间,李恪每天都累的精疲力尽,口干舌燥。 但是总算完成了宣传,李恪心里,还是十分满意的。 该通知的,他已经全部都通知到了,就算真的有水灾发生,他们已经有所准备,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而当天晚上,李恪就被李世民召入宫中。 等李恪进入御书房,给李世民请过安之后。 啪! 李世民将几本奏折丢到李恪身前,板着脸说道:“自己看看吧,这些,都是弹劾你的奏折。” 李恪拿起奏折,一本一本翻看起来。 然后他发现,这些都是御史弹劾他的奏折。 一共有七八个御史,每个人弹劾的方向,各不相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