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精彩绝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的,文笔重要又不重要。   尤其是对一篇故事性的文章来说。   好的文笔,固然能够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然而只要文字能够简洁明了,能够将故事清晰的描述出来,其实已经足够了。   吸引人的,永远都是情节。   而在情节这一块,苏长生敢说,他绝对是无敌的。   古人在叙事方面,其实是十分含蓄,也是十分简洁的。   就像作画一样,他们会留白。   就是说,将故事简洁的叙述出来,然后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但是苏长生着重渲染,他懂得如何满足读者的所有阅读欲望。   这篇文章,已经好到,连故事的主人公冯长青,还有冯长青的亲爹老冯头都感动哭了的地步。   冯长青哭的稀里哗啦的,嘴里还念叨着:“这,真是我做的事情吗?怎么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我真做过?”   “哪还说啥来着?肯定是你做过的啊,这可是先生写的。白纸黑字,怎么可能做的了假呢?”   “可是,可是许多事情,我明明就没做过啊。耶,你说,我真的有这么孝顺你吗?”   老冯头抹了一把眼泪说道:“是你,是你,就是你!先生说的,怎么可能有假?”   这些人里面,大约只有老冯头了解苏长生最为全面。   因为只有他,和苏长生接触的时间最长。   包括苏长生错认李世民为大表哥的时候的事情。   大概也只有他知道,苏长生其实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也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他写的这篇文章,里面肯定是有水分的,并且这水分还不少。   但是现在苏长生已经被人彻底神话了啊,已经被尊称为苏先生。   苏先生怎么可能说谎呢?   既然他这么写了,哪这些事情,都必须是真的。   绝对不能将爵爷的名声给摸黑了啊!   想到这里,老冯头不由向冯长青吩咐道:“长青啊,你年龄不大,但是记性不佳啊!”   “但是这报纸上的你的这些事情,你一定要记清楚了,以后有人问起,你不能含含糊糊说没有,说你没有做过。”   老冯头的话,冯长青听明白了。   父亲这是让他把报纸上报道的事迹牢牢记清楚啊。   以后,这些事情必须要是他做的才行。   武城村识字的人很多,应该是超出了大唐绝大多数的村庄。   因为苏先生就是武城村的啊,现在,整个武城村的孩童,全部都被送入了学堂。   若论起村子的入学率,武城村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高的,没有之一。   而武城村分到了许多报纸,不说每家一份,但是几十份报纸还是有的。   读报纸的人也有很多。   对付冯长青,整个武城村的人,自然是十分谙熟的。   但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报纸上说的许多事迹,好像都是没有的。   但是他们仍然十分默契的觉得,这些事情,以前可能没有,但是以后必须要有。   奇闻异事带来的作用,自然不用说了。   让大唐许多人,都在谈论冯长青这个人。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敬的人,必然坏不到哪儿去,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孝道,再一次在整个大唐被提倡。   报纸接下来的版面,就是诗词歌赋版面了。   上面刊登了十二首菊花诗。   菊花诗,前人不知有多少人写过。   写的出彩的也不知凡几。   总让人觉得,前人已经差不多写尽了,已经无可再写了。   但是这一版刊载的十二首菊花诗,却是篇篇都别出心裁。   每一首的角度,都是截然不同。   一连十二首菊花诗,居然无一重复。   并且,这十二首菊花诗,虽然没有苏先生的春江花月夜如此脍炙人口。   但是每一首,都是精品之作。   每一首,都有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绝妙好句。   像是:花因喜洁难觅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些诗句,无不令人拍案叫奇。   而最为欣赏这些诗句的,反倒是哪些才女。   因为她们总觉得,苏先生的这十二首菊花诗,有十首,似乎都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的。   才女嘛,放到后世,被称作文学女青年。   总有些悲秋伤月的,这十首以女子口吻写的菊花诗,简直写到了她们的心坎上。   她们觉得,苏先生是懂她们的。   当然了,除了文人,其他人是不喜欢什么诗词歌赋的。   写的再好也不喜欢。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偏偏我们不喜欢。   而只有一个,便是连载的射雕英雄传了。   这个故事,虽然篇幅并不长,但是已经初露狰狞。   刚一问世,便已经引来无数人的喜欢。   其实,金庸老先生的武侠都是慢热的,是渐入佳境类型的。   一个开篇,其实还看不出许多出来。   唐朝的话本小说,无论从情节结构,表现手法还有语言运用上,都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   而这篇射雕英雄传,可以说领先了这个时代的小说太多。   双方简直就不属于一个位面的东西,一个在第一层,一个在大气层。   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无数人,他们恨不得马上就看到下一期的报纸。   大唐月报嘛,理应是每一个月都有一期的吧?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唐月报的内容太全面了,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东西。   基本上,所有人都能从报纸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而更令无数文人趋之若鹜的是,大唐月报居然还收稿件。   在祖国山河、奇人异事、诗词歌赋、话本小说板块,都征稿。   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按照字数,千字千文。   诗词歌赋,按照一首五百文的价格计算。   其实这个价格,并不算高。   哪些知名话本作者的收入,要远远高出这个定价。   但是读书人的事情,是能够都用钱来计算的吗?   这可是圣上亲自题名的报纸啊,这可是面向整个大唐的报纸啊。   一旦能够在这上面发表文章,哪可是在整个大唐闻名的啊。   能够在大唐日报上发表文章,别说是给钱了,就算是不给钱,甚至是倒贴钱也干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