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不同的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不同的道路   苏长生说道这里,李恪眼睛不由一亮,正待说话的时候,却听外面有人哈哈大笑。   “辅机,如何?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做吧!”   苏长生和李恪同时抬头,然后就发现,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和程咬金三人正从外面走来。   如果是其他人拜访的话,是需要通报的。   但是李世民他们来,自然是不需要通报的。   而苏长生和李恪两人,谈话太过投入。   而李世民等三人,又蹑手蹑脚的,摆明了就是想偷听他们的谈话。   等他们听到,苏长生出主意,让长孙无忌接手安置一万灾民的时候,李世民在也按捺不住的笑出声来。   程咬金也是抱着肚子,大笑不止。   只有长孙无忌满头黑线,满脸幽怨地看向苏长生。   苏长生和李恪连忙起身,先向李世民见礼。   等他们坐下之后,苏长生才解释道:“长孙尚书,这一次,整个关中道,朝廷上下乃至民间,几乎都没有任何准备。”   “而暴雨来的太过突然,一夜大雨,就爆发出水灾来。这一次,关中道受灾严重啊。”   “如果赈灾工作不及时的话,会让本来就饱受灾难摧残的百姓,受到第二次的折磨。”   “一个不慎,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动乱。”   “现在需要准备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才想让长孙尚书,能够分担一些压力。给长孙尚书带来的不便之处,苏某在这里给你赔礼道歉了。”   苏长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长孙无忌又能说什么呢?   他只好说道:“苏先生切勿如此,赈灾之事,老夫义不容辞,这件事情,就教给老夫来做。”   “今明两日时间,保管将这些灾民,全部都处置妥当。”   此时,李世民也不由叹息一声说道:“朕真的后悔,当初没有听蜀王的劝告啊。”   “苏长生,袁天罡既然已经算出来会天将暴雨,为什么你没有对朕说呢?反而还要让蜀王上奏?”   “还有,你明知道会有水灾,为什么说可能要有呢?如果你一开始就说会有水灾的话,朝廷也不会如此不重视啊?”   李世民的话,让苏长生不由有些目瞪口呆起来。   这李二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居然还抱怨起我来了?   苏长生不由说道:“陛下,暴雨的事情,本来就是袁道长推算出来的。”   “哪几天,我是想告诉你的啊!但是那几天,你一直没来我武城村啊。”   “我上哪告诉你去?我总不能闯皇宫去吧?无奈之下,我也只能让蜀王上奏了啊。”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不由无奈叹息。   怪不得苏长生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自己,而是让蜀王上奏呢。   一开始李世民还以为是他怕麻烦,推卸责任呢。   原来是以为自己那几天并没有来武城村的缘故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说道:“这样好了,以后朕会派个站门联络人。如果你有什么事情要汇报给朕的话,可以随时书信联系。”   苏长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有,当初袁道长也并没有推算出来,是不是真的会爆发水灾。”   “然而,既然有了这样的警告,为何朝廷上下对此全都无动于衷?”   苏长生一句反问,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沉默下来。   这件事情,不止是群臣有责任,他们同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   李世民不由说道:“朕现在,真的是后悔了啊!”   “如果当初听了你的劝告,晚一年时间建造希望城就好了。”   现在,希望城的建设,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   李世民派工部的工匠,已经选好建设希望城的地址。   目前正在建设地下的排水系统。   现在已经开始挖土建设。   草原上的牧民开始耕种之后,他们发现,他们的收入,比以前不知高了多少。   并且再也不用为吃不上饭而发愁了。   他们有庄稼,也有畜牧。   而现在,随着希望城的建设,他们所有人,都可以去打零工。   一天大零工的工钱,都有五文钱。   这五文钱,足足能够买到一斤多的盐。   这在以前,是他们绝对难以想象的事情啊。   草原的牧民有钱了,有的人家,开始建造房子。   当然了,大多数的牧民,还是习惯住在毡房里面。   现在,希望城附近,建起了大量的商铺。   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商品,简直看花了他们的眼睛。   他们也开始用手中的钱,开始购买哪些好看又实用的商品。   商业开始在这里逐渐繁荣起来。   商业繁荣,就带来更多的商机。   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GDP增长。   好吧,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GDP这个概念,但是经济的飞速增长,绝对是实实在在的。   这段时间,李世民不断接收到希望城的发展情况。   城池的建设速度并不快,一年时间,可能也就够打造地下排水系统。   这个时间,能不能够都在未知之数。   但是希望城的经济发展,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而希望城的经济繁荣,也引来了其他草原民族的羡慕嫉妒恨。   比方说薛延陀,比方说西突厥,还有其他一些部落。   他们也试着来这里和希望城的人做生意。   这一幕,其实是大唐希望见到的事情。   对他们,大唐自然是来者不拒。   希望城的城池,暂时还看不到影子。   但是希望城周边的贸易市场,却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起来。   这样的贸易,带给当地牧民、大唐、还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大量的好处,可说是多方受益。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圈。   时刻关注着这里的李世民,对这样的发展,也是惊喜万分。   李世民觉得,中原王朝,千百年来,对草原游牧民族一直都没有太好的方法。   他们可能走出了一条最为正确的道路。   草原的建设,李世民是十分满意的。   只不过,李世民现在是后悔的。   因为希望城的建设,大唐需要付出大量的粮食。   这样一来,救灾问题,就难以开展了。   当时苏长生劝过他,但是他并没有听苏长生的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