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悲催的道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开盒子,里面是老朱和马皇后的画像。两人相敬如宾的画面。   出自杜东庭手稿,徐妙薇熬夜绣了三个月。   道衍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画像,感觉还是很像的。   “画的可真像陛下和娘娘。”邓愈和唐胜宗哈哈大笑。   朱标点头,当然像。   他就是多画几幅,留着之后为后世做见证。前世流传老朱是个地包天。   老朱虽然称不上美男子,但也是英气不凡的,再说后宫这些妃子也不丑。   这种长相合成的王爷皇子也并不难看,那个凸额头,凸下巴,满脸麻子的画像,只是后清为了丑化明朝皇帝。   要知道,老朱孝陵前的树木野草,百姓都不能乱割,这是会被逮起来的。   放眼望去整个大明,没有人敢私自画个丑皇帝藏起来,这风险可是太大了。也不可能一藏就是三百多年。   难道有人会猜到百年后大清会过来,留着让子孙献给大清皇帝?   子必然像父,朱棣也不丑,自己也不丑啊,除了后世有几个子孙一胖毁所有外,其他的也都没那么差劲。   倒是道衍,这双病虎一样的三角眼睛,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这手艺可真巧,比画师画的还要好。”   众人笑谈间,这老朱显然也注意到了不远处的道衍,看了看,侧过头问朱标:“标儿,他是谁,咱怎么没见过。”   “他叫道衍。”朱标看着道衍说道。   道衍看到太子和陛下看他,恭恭敬敬的作了礼。朱标挥手,示意他可以去做其他的了。   道衍却没有动,朱标一时半会儿没明白他的意思,这老小子想做甚啊,还是说想撺掇老朱再造一次反。   朱标心里突突的,得把这个老小子派出去,派的远远的。   正在这时,只听众人道:“恭贺皇后娘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大家都别客气了。都来看看标儿和棣儿准备的宝船。”马皇后一手拉着朱标,一手拉着朱棣。   众人都笑呵呵看着。   徐家的丫环跟着徐妙云,偷偷的笑了笑道:“小姐,你这眼睛都快要……”   “非礼勿言。”徐妙云看着被马皇后拉着的朱棣,眼里是对朱棣的喜欢和羞意。   这些文官武勋之女都站在大殿外面,叽叽喳喳讨论着。   “周王笑起来如此潇洒。”徐妙云对徐妙薇道。   看了眼笑的像个二傻子似的的朱棣,徐妙薇道:“还是我家殿下英武。”   大家喜气洋洋,各府也都送了礼物上来,唯独山西太原府送上来一斗黄沙土。   老朱听说这事,很是生气。哪有送一斗土的。   众人道:“黄土沙,此意是在对皇后娘娘不敬。”   道衍也跟着附和:“不详。”   老朱当下火了,他发起来那股子脾气,劲头儿可是挺吓人。   马皇后看他气呼呼的,趁着他还没下令前,和气道:“陛下,这个黄土……是山西想告诉我们,北方大旱,颗粒无收,只有一捧黄土,本也没什么的。”   见自己这皇后老娘给自己使了使眼色,朱标会意,又开始了他的和稀泥来:“母后的意思,也是儿臣的意思。那山西知府是想借黄沙土跟父皇报民情。”   “是这样?”老朱看向桌子上那斗土。   “正是,各位皇弟以为如何?”   朱标在他这些皇弟妹妹里还是很有威望的,大家纷纷说是,又说起关于黄河的事情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说了黄河改道的事。   周定王时,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   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   北宋不说。就说那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   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到明代后期,这潘季才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想到这些,朱标对山西,河南等地也是十分同情。   “今日,山西太原知府送来的这一斗黄土,正是告诉我们,江南鱼米之乡,北地却是干旱,各位也都看到了。”马皇后是第一次,当着大臣面说这话。   但老朱似乎并没有厌恶。   要知道,他可是定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此刻他并没有打断自己的结发之妻。   “这颗玉寿桃,今日我把它赠给山西,为百姓解一天燃眉之急,是我为大明所尽之力。”   马皇后说完,把朱棡送她的玉寿桃,以及百官送来的贵重之物都命宫女单独放到盘中。   “娘娘慈悲啊。”御史周观政由心而道。   朱标没有说话,但山西大旱迫在眉睫,老朱明日肯定会在朝堂上说。   我猜的很准的,不准我倒立从东宫走几圈。   “皇后心为百姓,咱也同意把今日寿辰之礼送到山西,明日再从户部拨银。”老朱说道。   汤和也走出来道:“汤和愿意为山西大旱赠银百两,以助百姓解燃眉之急。”   唐胜宗道:“这事怎么能少的叫我呢。”   华云龙和蓝玉紧跟其后。   这些命妇看到如此,深深对马皇后佩服,随即常家夫人和徐家都赠银一千两。   李善长是个老滑头,第一个文臣就是他,汪广阳紧随,宋濂和高启也都表示要为山西赠银。   银两多少先不说,他们这种举动让朱标就很满意。朝廷当然拿的出来银子,但朝臣这般心齐,才是大明盛世的必要条件。   宴席散后,朱标领着自己的三条鱼儿向东宫走。   道衍跟上阻拦道:“见过太子殿下,和尚也想为大明尽一份薄力。”   我信你个鬼,你这老秃驴不是一般坏,你给大明尽力,大明就被你玩沟里去了。   “道衍,那孤就给你个差事,一处疆域辽阔,可以建功立业,有将士,手下千人,火铳弓箭船只马匹和粮草都有,动脑子的活儿。”   疆域辽阔,建功立业,将士手下千人,连弓箭火铳都有,道衍觉得自己整颗心又活起来了,一颗爱造反的心。   “来人,先带道衍去海务局学游泳。”朱标挥挥手,转身离去。   “殿下,此意……”   “海洋疆域辽阔,船员船夫和各种加起来可不少。战船上都配有火铳和弓弩手,出了海,你就可以做个蒙多。”   朱标说完,带着三条鱼离开。   道衍在原地,看了看旁边的魏守征道:“魏先生,蒙多,这是何意啊。”   “蒙多,想殿下再夸。”魏守征喊来两个小黄门,一起带道衍去了海务局,列入出海名单。   “ps,错别字随后会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