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豚犬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扬州城中细雨如油,微有春寒。 一处深宅大院中有悠扬的琴音响起,伴着婉转的歌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时任大宋淮东转运使、镇江知府的洪起畏还在听曲,门外却忽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阿郎,不好了!” 洪起畏不由大惊,连忙招呼堂中的歌女、美姬躲起来,慌慌忙忙地乱转了两圈,嘴里不住道:“快,快,必是家中那母大虫来了。” “嘭。” 下一刻,屋门被人踹开,洪起畏目光看去,不由“咦”了一声,其后镇定下来,手放在长须上抚了两下,一派高官名士风范。 “李节帅?你这般闯进老夫私宅,又是何意?” 来的却是淮东安抚制置使李庭芝。 只见李庭芝身穿盔甲,披着被打湿的披风,脸上带着焦急与疲倦之色,道:“洪公如何会在扬州?累我到镇江好找。” 镇江府在长江以南,与扬州隔着长江相望,有京口渡,乃是扬州至关重要的后路与辎重线,再加上洪起畏官任转运使,与李庭芝有诸多公务上的交集。 此时洪起畏不问有何事要找他,而是摆出了强硬姿态,道:“元宵休沐七日,我自有私事要办,你待如何?” “那敢问洪公,今我欲领兵复克淮西,为何不给我船只,反将北岸船只悉数调走?” 洪起畏一抱拳,道:“这是朝廷的旨意。” 李庭芝大急,快步上前道:“今陆凤台等众挟夏富初叛,而北兵主力尚未渡过淮河,淮西三府六州唯有少量叛军守卫。我须趁北兵未至而迅速平叛,才可消弥大祸,你不肯相助便罢,为何拦着我?!” 洪起畏退后两步,犹在打官腔。 “这是朝廷的旨意……” 李庭芝不由剑眉倒竖,脸泛怒意。 他身后大将苗再成更是大喝道:“娘的,这狗官一再推托,大帅砍了他算了!” “你们敢?!” 洪起畏吓了一跳,连忙又往后退,语气马上软了不少。 “这真是朝廷的旨意,李节帅你又不是没收到。若把船只留在北岸,万一淮东也被攻下了,教唐军夺了船只怎生是好?” 李庭芝道:“这么说,朝廷弃淮守江了?” “那还没定。”洪起畏道:“诸公如今正在与唐主议和,故而不希望李节帅挥兵西进,万一破坏了此事。” “议和?”苗再成惊得眼睛都要掉出来,拔了刀大喝道:“淮西都丢了,还能议和?!” 他已完全不知道朝堂诸公是怎么想的了,连他一个武夫都清楚唐军虎视眈眈,朝廷上还指望老虎不咬人。 好在洪起畏马上给了解释。 “正是形势岌岌可危,才须议和。否则夏富既降,如何保证夏贵不倒戈?只凭李节帅,救得了大宋社稷吗?” 苗再成听了,整个都听糊涂了,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等着?” 洪起畏试探地问了一句,其后道:“若是议和成功自然是好的,若是不成,无非是拖住唐军于淮东。” 李庭芝皱了皱眉,看向洪起畏,疑惑道:“既如此,你为何还敢到北岸来?” 洪起畏登时心虚,飞快地往后堂瞥了一眼。 苗再成马上便提刀追了过去,只听得尖叫阵阵,诸多美姬们吓得缩在角落,再一看,后堂摆着许多箱子、包裹,打开来里面装的俱是金银细软。 “大帅,这狗官想收拾了东西逃。” “不对,若仅是如此,他何必亲自来?”前堂上李庭芝说着,又道:“洪公,说吧。” “我……” 苗再成忽转头向院中看去,只见有人影迅速翻墙而走。 他不由大怒。 “娘的!这狗官怕是来与叛军联络的……追!” 可惜,当几个士卒冲出雨幕,四下一看,并不见任何人影。 苗再成暴怒如雷,提着刀回到堂上,只见洪起畏还在那儿,不由喊道:“大帅,他必是打算降了,杀了他吧。” “你们敢?!”洪起畏惊呼道,“我堂堂朝廷命官,你等毫无证据,岂敢擅动私刑?!” 苗再成道:“这种时候你还敢来江北,一定是偷偷来见叛军。” “你敢冤枉本官?!你你你……血口喷人。” 李庭芝默默看了一会儿,最后一把揽过苗再成的脖子,道:“走吧。” “大帅?”苗再成惊讶道:“这就放了他?” “你想怎么样?杀了朝廷命官,造反吗?” 李庭芝随口反问了一句,又向洪起畏道:“今日所见,我会据实以报朝廷。” “清者自清。” 是夜,有士卒赶到淮东帅府,禀道:“大帅,洪起畏连夜携着细软渡江,回了镇江府。” 苗再成便问道:“大帅,这是何意?” “你疑他投敌,我便派人暗中跟着他,没发现他投敌。” “可他万一携镇江府归降呢?” “南岸之事你能管的了吗?”李庭芝闭上眼,叹道:“吾尽吾力,无愧于心便是。” 苗再成再一想也是无奈,若真杀了洪起畏,也没必要抵挡唐军了,还不如降了一起当反贼。 “大帅,那还去收复淮西吗?” “去。”李庭芝道:“没有船只我们便走陆路。” “可建康府在南岸,没有船只,我们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李庭芝道:“现在出击只是没有歇脚之地。但若等到北兵增援,淮东只怕连可供防御的地方都没有。” 他目光中透出坚决之色,又道:“我已传书沿江制置使赵溍,请他派兵往北岸接应,齐攻庐州。” 苗再成道:“他能答应吗?” “吾尽吾力……” 赵溍是大宋名将赵葵之子,哪怕当年收复三京之事功败垂成,赵葵还是大宋那时最拿得出手的将领之一,时人誉为“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 赵家四代将门,对大宋忠心耿耿。故而说,如今若还有谁人可以倚仗,赵溍算一个。 而且,李庭芝曾与赵溍的堂弟赵淮一起抗蒙,信得过赵淮的人品才干。 五日之后,赵淮的回信送到了扬州,说赵溍已同意出兵江北、抢回淮西,约定正月二十八前共击庐州。 李庭芝已准备就绪,当即便提兵出发。 宋军在春寒料峭之际离开杨州。 离开前,李庭芝登上城头,再次望了一眼长江。 南岸的京口码头隐在春雨之中,他却想起了辛弃疾的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实,词中引用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还有后面半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当年辛弃疾没有明着骂谁是“豚犬”,如今李庭芝同样没有骂出来。 他只是一口痰吐在地上,狠狠踩了一下,大步赶向战场…… 正月二十六日,庐州。 陆凤台匆匆赶到淮西帅府,却见王荛犹躺在东厢呼呼大睡。 “王相公,不好了!” 王荛打了个哈欠,问道:“何事慌张?” “宋军已经攻下了滁州,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李庭芝?还是赵溍?” “李庭芝。但赵溍也来了,已攻到了含山。” “哈?赵溍也到了?那岂非有船只到了北岸。” “话虽如此,我们兵力不足,占不到赵溍的船只。”陆凤台有些忧心忡忡,道:“以我们的兵力,只怕守住庐州都难。” 王荛伸了个懒腰,翻身而起,不慌不忙道:“别急,李庭芝攻下了滁州,无非是打败了夏富留在那的守军,对吧?” “是。” 如今他们对淮西的控制还很薄弱,除了陆凤台带着自己的兵力驻守庐州之外,便是逼降了夏富之后,由夏富下令各城投降,忠心与战力皆没有保障。 王荛道:“这不是很正常吗?总不能指望夏富被迫投降还能为我们坚守淮西。” “但我们恐怕敌不过李庭芝……” “若他真的全力进攻,以我们现在这些兵力当然敌不过。”王荛道:“但你放心,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陆凤台问道:“能确定吗?” 王荛抿着嘴微微一笑,道:“你不妨把我架到城头上去,我保证,宋兵杀到我之前,必定会退兵。” 临安,枢密院。 一封诏书被缓缓摊开。 众人目光看去,眼中俱泛出了欣喜之色。 只见这诏书上是任命章鉴为左丞相、陈宜中特进为右丞相、曾渊子拜参知政事,其余人亦有升迁。 至此,他们合力执掌了大宋朝堂。 此外,谢奕昌封少保,充万寿观使、临海郡开国公,谢家祖宗三代追封为王。 同时,朝廷还任命年逾七旬的大儒王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一则是为了服众,二则是因王爚素来与贾似道不对付。 请出这样一个名儒,便可借其名望,施行下一步的计划。 至于原来的平章军国事贾似道,早有罢官的旨意传往江陵。 “王荛来信了,已经答应和谈之后能放回夏富。” “好,马上派人去安抚夏贵,并将和谈之事传于军中……” 正在商议,偏是又有从镇江府来的信使匆匆赶至,向他们禀报了一个消息。 前一刻还在运筹帷幄的众臣们不由大惊。 “什么?” “李庭芝怎敢如此?” “贪功冒进,小不忍而乱大谋!” “……” 就在当天夜里,一道道金牌出了临安城,日夜不停地飞马狂奔往北递,直到建康府、长江畔。 信使抬眼望去,只见眼前不尽长江滚滚而流。 “快!渡船,耽误了朝堂大事,你担待得起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