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小僧李修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半夜的又是谁啊?”张小乙很烦躁的走到大门口拉开门,大门打开,街道上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   “谁叫门,谁呀?”   张小乙张望无果,一把合上大门。李金榜问道:“谁呀?”   “不知道,刚听见有人喊救命,开门外面一个人都没有。”   “恶作剧?”   张小乙摇摇头:“看着不像,谁知道呢。”   张小乙耸了耸肩,颇为无奈的转身回了屋。   这一天天的都是什么事儿嘛,好不容易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还没等有所表示,人家不告而别。大门外传来女子呼救,开门却啥也没有。   张小乙知道,外面呼救那个人指定不是正常人,毕竟以刚刚他那个速度开门,如果是人的话,肯定跑不了。能在他开门之前离开的,不是武林高手就是神仙妖怪。   甭管是谁吧,张小乙没心思再管了,到手的姑娘都飞了,心情不太美丽。   眼看着快三更了,哥俩干嘛呢,继续喝酒吧。酒还没喝完,菜也没吃完,接着把下午这顿续上,就当夜宵了。   “凉了。”李金榜夹起一片里脊道。   “热呗,正好煎药那火还没灭呢,就着炉里的火,再回个锅。”   俩人端着饭菜又热了热,热好了以后继续吃饭喝酒。   刚坐下,前院山门再次被敲响。   嘭嘭嘭!   哥俩对视一眼,今天这时咋了,还能不能让我们愉快的把饭吃完?   嘭嘭嘭……   “请问有人没有,有人在吗?”   张小乙非常无语,站起身走向前院:“谁呀?”   “哦,小僧是云游的和尚,路过此地借宿一晚。”   和尚?   和尚睡觉不去寺庙,来道观是要闹哪样?   “来了。”   张小乙上前拉开大门,外面果不其然,还真是一个和尚。   小和尚岁数不大,看起来十八九二十郎当岁,小光头锃亮,长得白白净净,妥妥的小鲜肉一枚。   和尚穿着一身白色僧袍,身上背着蓝布包,虽然料子不算太好,但很干净。   和尚双手合十,行了一礼道:“阿弥陀佛,有劳道兄,贫僧是云游挂单的和尚,由于天色已晚,前来借宿一宿。”   张小乙见他温文尔雅,又很有礼貌,也掐了个诀回了一礼:“不妨事,进来吧。”   “多谢道兄。”   张小乙对这个小和尚的第一印象不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颜值看起来是个好人,更主要的是这哥们和尚不像杭州城里的那些和尚一样目中无人。和尚见道士约定俗称是要由和尚先行礼,道士后回礼。据说是因为佛教是后来教派,道士和本土教派,所以外来的要给本土的打招呼。   可这些年,和尚势大,尤其是杭州城里的这些和尚,一个个油光水滑,见到道士也不行礼问好,一个个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   张小乙把小和尚让进大门,随手关上门后问道:“你吃饭了吗?”   小和尚有些尴尬:“并未进食。”   “那正好,我们正吃着呢,一块吧。”   “多谢。”   小和尚跟着张小乙来到后院,李金榜正自饮自斟,抬头一瞧,怎么是个和尚?   李金榜和张小乙是兄弟,由于兄弟是个道士,所以他对和尚的感官也不是很好。   得和兄弟统一战线,咱这叫帮亲不帮理。管你是不是有真本事,只要我兄弟看不惯你,老子也一样。   “呦,怎么还带给和尚回来?”   “这位法师是云游挂单的和尚,半夜没地方去了,过来借宿的。”   “哦,行吧。”   张小乙去墙根底下搬了个凳子:“坐吧,一块吃点。”   小和尚双手合十坐下,看着桌子上摆放的酒菜咽了口唾沫。   “道兄。”   “怎么了?”张小乙刚端起碗。   小和尚有些尴尬的问道:“请问有素菜吗?”   张小乙看着桌子上的腰花和里脊,笑了笑道:“那边菜地里有黄瓜西红柿之类的,你看着摘点自己做吧,我就不管你了。”   “不用不用,小僧自己来就好。”   小和尚去菜地摘了根黄瓜,张小乙给他盛了碗米饭。   三个人坐在一起,一个道士一个和尚,还有一个富二代,怎么看都觉得很违和。   李金榜端起酒杯道:“大师,不喝点?”   “不不不,佛家弟子禁止吃酒吃荤,施主自便就好。”小和尚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罪过。   张小乙瞪了李金榜一眼,示意他别捣乱。   李金榜笑了笑,用口型回了一句:我有分寸。   “小和尚,你是打哪来的?”   小和尚用力把黄瓜咽下去道:“回禀施主,小僧是天台县人士。”   “天台县,离的倒是不远。”   “是,相隔不过三百多里路。”   “家里是做什么的?”   “家父生前是天台县的节度使,前年起父母都不在了,小僧便云游为僧,四处漂泊钻研佛法。”   “哦,做官的呀。”李金榜点点头,节度使是也是个地方官,有兵权,管理地方,维护治安,。   “我老丈人也是做官的。”   谁问你了?   张小乙看了一眼李金榜,你这是在显摆吗?   小和尚也有些不知所措,这话该怎么接?正常我说完我父母不在了,你不应该跟我说节哀吗?   “你们家既然是做官的,怎么你却当了和尚?”   “小僧从小便酷爱佛法,所以在父母仙去之后便出家为僧了。”   “啧!”   李金榜道:“那你这以后还打算成家吗?”   “一入佛门,便舍去一身凡尘。”   “那我就得说你两句了,你这是不孝啊。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当了和尚,以后传宗接代可怎么办?”   李金榜这话让小和尚心中一凛,脸上露出一抹苦涩。   “施主此话有理,出家前娘舅也曾劝过小僧,怎奈小僧生来便与佛有缘,既已投身佛门,又怎能半途而废呢?”   李金榜竖起大拇指:“牛,佩服你的志气。”   为了当和尚媳妇儿都不打算娶,这是什么劲头子。   李金榜把目光投向张小乙,张小乙一愣,好好的看我干嘛?   “看看,这才是正经修行中人!”   “就是,和我一样正经。”   李金榜:我都不好意思点破你。   李金榜接着又问:“对了,你刚说你从出生便与佛有缘,怎么个有缘法?”   小和尚放下黄瓜讲述道:“之前我娘亲跟我讲过,说我出生那天生下来不会哭,只会咯咯咯的笑。”   张小乙和李金榜纷纷想象,这得多渗人!   “之后国清寺的方丈来了抱着我说了四句隐语,说完我就不笑了。”   “说的什么?”   小和尚回忆道:“好像是‘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李金榜听完愣了一下,这算是什么意思?   相对于李金榜还在思索隐语的意思,张小乙的心里则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本来一开始张小乙没把这小和尚当回事,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和尚,不过这四句话一说出来,张小乙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天台县人士,家里做官的,从小和佛门有缘,不会那么巧吧?   忙问道:“道友,你叫什么名字?”   小和尚轻声说道:“小僧俗家姓李,李修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