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特思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不能东山再起,就要看徐董您愿不愿意拉我一把了。”   马思克赤裸裸地暗示道。   徐东瞬间清醒过来,对面之人不仅是曾经硅谷大佬、科技新贵,同时也是一位久经商场老狐狸。   跟对方讲情怀,无异于羊送虎口。   “麦克知道的,我这人最讲公道。”   徐东没有正面回答。   麦克先生一边配合着点点头,一边招呼两人坐下。   麦克夫人很快送来披萨,以及一壶刚刚泡好的咖啡,咖啡如今绝对属于稀缺货,是真正的喝一点少一点。   毕竟漂亮国的大种植园已经没了。   而除了漂亮国,其它国家鲜有种植咖啡的,包括歐罗巴地区和天竺半岛,一方面是出于经济条件不容许,另一方面也有技术门槛高的因素。   至于大夏,那就更不可能了。   麦克指着下午茶说道:“你们看,披萨是老徐带过来,咖啡是马思克送给我的,这叫什么?这就叫天作之合。”   徐东已经懒得吐槽了。   既然是有求于人,马思克姿态摆得很低,把披萨夸的天上有地上无,尤其是得知披萨出自乐乐之手,更是当场惊为天人,连呼:   “不可思议,Unbelievable…”   徐东觉得对方夸张过头了。   吃完披萨,喝完咖啡,正事开始。   麦克先生作为中间人,首先介绍了一下基本情况,马思克这边有意出售百分之三的股份,打包价120亿元。   说起来,这个优惠幅度不算小。   “马思克,我知道这个价格很公道,也很想答应下来,只是目前我身上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   徐东试着提议道:   “百分之二的股份,80亿怎么样?”   马思克摇摇头:“资金问题,我可以帮您联系银行,可乐面包厂和新科海藻都是非常优质的公司,我想没有哪家银行会拒绝的。”   “NONONO,其实我本人更偏向保守的经营风格,我不是不能接受贷款,但绝不是现在。”   徐东赶紧解释道。   “徐董,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应该学会善用金融工具,区区二十亿负债对您来说,几乎不存在任何影响。”   马思克想尽力说服对方。   他的新计划,需要这么多资金。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但如今不一样,世界形势风云突变,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保守一点没坏处。”   徐东摆摆手。   其实根本原因源于他的不自信。   没有了重生优势,加上缺乏相关经验,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以不变应万变。   马思克见说服不了对方,于是立马换了一个思路。   “徐董,如果您这边资金确实有困难,那么多出来的股份,咱们直接以股换股怎么样?”   “哦,您想怎么换?”   徐东很感兴趣。   就如麦克先生之前所说,“元世界”毕竟还没上市,这种“原始股”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咱们可以按照公司估值,一比一等值交换。'元世界'目前估值5000亿元,我想换取100亿现金,以及价值50亿的股票。”   马思克临时增加了出售股份。   他在“元世界”一共持股百分之三点几,此举相当于全面退出。   五年上市时间太长了,他等不起。   “您想换取哪家公司的股份?”   徐东当然不会拒绝。   “我选择新科海藻。”   马思克骨子里充满了冒险精神。   别看面包厂市值更高,但他压根就看不上眼,相比之下,新科海藻无疑高大上多了,也更符合他的投资观念。   “没问题。”徐东当场掏出手机,“根本目前的股价,50亿大概能换到2153万股的股票,咱们就以此为交换标准,您觉得怎么样?”   新科海藻目前总市值亿元。   两千一百多万股,大概占了百分之五点八的股份,已经是仅次于徐东的第二大个人股东。   这次换股过后,徐东本人的持股比例将首次跌破五成以下,等于是主动让出了绝对控制权。   新科海藻毕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他个人持股太多不利于公司发展,如果有机会,他还会释放出更多的股份,只有利益共同体足够大,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OK,我完全同意。”   马思克毫不犹豫道。   徐东也没有拖泥带水,当场伸出了右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啪啪啪……祝贺两位了。”   麦克先生忍不住鼓起了掌。   别忘了他还有百分之一的提成。   相当于一次性入账亿。   ……   达成共识后,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至于交易过程,自然会有专人负责跟进,他们只需最后签字就行了。   办完了正事,徐东对马思克接下来的计划非常感兴趣,忍不住打听道:   “马思克,你现在手上有了这么多资金,打算从哪开始?”   “航天一直是我的终极梦想,只可惜目前条件不容许,火箭根本发射不了,我只能选择重建特思拉。”   “主意不错,歐罗巴和犹斯列都快打疯了,已经出现了能源危机,电动汽车倒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徐东附和道。   麦克问了一句:“一百亿够用吗?”   “肯定不够,而且供应链也是一个大麻烦,好在我已经和沪汽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准备共同出资建厂。”   “你要去沪京设厂?”   “不,工厂会放在雪梨这边,大夏本的土工业生产,管控得异常严格,大到太空站,小到自行车,都不是我能涉足的,这里才是我的乐土。”   马思克回答道。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这种困难局面下,计划经济明显比市场经济更适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放任市场不管,国内的植物工厂早就遍地开花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好事,能够增加粮食供给。   其实道理没那么简单。   一座植物工厂的背后,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庞大,从最基本的用电用水,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种子化肥,无论哪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盲目扩张,只会浪费资源。   而眼下,最宝贵的就是各种资源。   徐东好奇道:“你们是怎么分配股权的?”   “沪汽占七成,我占三成。”   “这你也能答应?”   徐东诧异道。   马思克无奈摇摇头:“不答应不行,我现在除了钱一无所有,你们觉得沪汽缺钱吗?”   “我记得你之前在沪京有工厂吧?”   “唉,早退出了,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我拿什么造车?”   “好像说得也是。”   徐东点点头。   就算对方不退出,估计也没多少生存空间,毕竟当时国内已经全面转向了紧急状态,民用车市场被压制得很厉害,几近于无。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