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一剑蕴空安天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一剑蕴空安天人   挥手自兹别,归无咎的步履反而愈发轻快了。   道途中种种竞争,往往愈靠近终点,想要完成目标就愈困难。行百里半九十,大抵如此。   但世事无绝对。   譬如现在的归无咎,步履愈发轻快,每往上数阶、数十阶,转身回眸凝思一阵,便洒然拔剑,随手解题。   如此再三往复。   阻路难关既破,归无咎的后半段“天悬大道”之旅,反而走得容易了。   回首相望,归无咎最近绘下的七道图形,乍一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三朵剑意之形。唯有道行高深之人仔细辨别,才能发现其中深藏的细微差异。   面对不同的问题,归无咎竟是用同一种意象包打天下。   无它,这三剑是归无咎现阶段创造能力的顶点,道中图画既然是对自己实证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只要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总能落实到这三剑意上。   接下来的路,归无咎已经一眼望穿。   决定接下来能够走多远的要素,一是看自己功行、才具是否足够高明,二是看操持的“实证法门”尚有多大的进步空间。   这两点,归无咎有着充分的信心。   一路长驱到底,已成定局。   在前进之路上,归无咎所绘三剑剑意,未必要做到完全比上一幅更出色,而是计其得而不计其失,只消有所心得、有所新得便可。遇到难以两全之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同样可以归纳于进步之中。   走走停停,蓦然回首时,归无咎已经走完了八十余丈的高度。距离最后的顶点,只余十余丈。   只不过,轩辕怀之后,一连三四十丈旅程,尚未见到下一个先贤遗迹。   九十丈高度。   当第四十五幅剑意图案完成时,归无咎身畔金光一闪,终于再度浮现出一行字迹:   “花下听经清有味,水边契道静无声。”   “越衡冷镜霄。”   出现了。   越衡宗二祖、三祖、五祖在先前道途之中均已显露形迹,唯余四祖明道妙鸿天尊不见踪影。归无咎心中却知,这一位必不可能属于止步第九周匝道、却晋阶天尊的行列。暂时不见,定是还在前方。   尽管心中同样以臻至斩分大道为目标,但归无咎心中对于已经证得此位的先贤,总是有几分尊重的。   不过唯有这位妙鸿天尊冷镜霄,这两日在归无咎的心中,形象突然变得真实有趣起来。   说来话长。   红云小会相聚之初,原陆宗林双双对于旁人的心思极为灵敏,已让归无咎暗暗称奇;而秘境之中一番交易、取得玄种之后,林双双气息变化,欢欣之余突然变强,归无咎心中已猜出七八分。   而最终和“元元”战后,离开枕道碑时,和林双双突如其来的一式交手,以及她的临别之言,则让归无咎彻底确认。   林双双,乃是和妙鸿天尊冷镜霄同一种资质。   九窍玲珑却又天真烂漫,“拈花易酔,落叶伤情”,一身功行随着情绪的起伏飘忽不定。   想到越衡宗内排位供奉、无数弟子顶礼膜拜的越衡四祖,当年登上天悬大道时乃是如林双双现在的小娃娃形象,不免让人生出一种兼具幻灭、荒诞、温暖、真实、有趣的感觉。   大道不枯,大道不孤。   不过归无咎有一点未曾忽略。妙鸿天尊既然在天悬大道中走的如此之远,却并未听说她驻世时,曾经将《通灵显化真形图》的完道之途大大推进。   难道天资高绝如此,也不敢说定能做到?又或者,如同自己走上“天人立地根”的道途,妙鸿天尊将她的创造力用在了别的法门中,此时尚不为外人所知?   别过妙鸿天尊遗迹,归无咎抬头一望,此时距离山巅不过十丈。   而现在他左手边的这副图画,却是和先前那幅狴犴一般,甚为庞大,高不下五丈。换言之,再往上走,直接便可到达九十五丈的高度。   其上尚有人何人?   归无咎满怀期待,快步上前。   凝聚精神,仔细往这一幅“仙人对弈图”凝望半晌,稍作构思,依旧绘成一幅,第四十六道《三剑意图》。   图画成形,果然未教归无咎失望。非但又有所出,而且眼前这一行金光灿然的字迹又别开生面,为先前四十余人留字所未及。   “红尘为衾醉相拥,与子偕归大道中。”   这一行字迹一看去,有两处特色极为显眼。   其一这字迹比先前所见大了许多,每一字几乎足有一尺见方;其二这一行字前半句和后半句,笔迹截然不同。   前半句如棉如丝,极尽柔魅;后半句却刚正不二,锋芒毕露。   再一看落款:“藏象严侗晖、穆子衿。”   竟是二人同入天悬大道,同题一偈;一人题上半句,一人题下半句。这一偈情意绵绵,道中见情,两人的关系可想而知,正是一对资质高绝、风华绝代的道侣。   归无咎立刻想起来,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以“有情法”寄枯心劫,八万年前双双成就天尊,藏象宗历史上除了开派祖师以外最重要的人物。   原本藏象宗在九宗之中排名靠后,正是在二人手中,将道法一举推进到距离完道尚余最后一步的境地,坐稳九宗三甲之位。   不过二人之子也同样成就天尊。但归无咎回想先前所见之偈,并未想起藏象宗有哪一位以严为姓。   稍稍感慨,再拾级而上。   九十七丈,九十八丈。再解两题,不过却并未有留字显现。   再往上去,归无咎一怔。   此刻他站立之处,已经是百丈尽头。可是归无咎的左手边的石卷中,却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归无咎一蹙眉。   刚刚在藏象宗道侣字迹显形时,他停顿下来略微观望一番。抬头可见,隐隐约约尚有三幅图案。   刚才自己依次解决了两幅,最后一幅却突然不知所终。   消失了?还是,题目本身就是无题?   归无咎恍然明悟,以无题为题,那该是汇通万有,无所不包之意,将先前所有提出的问题混同为一,一归于无。   红云小会之旅,这是最后一步了吧?   归无咎放下心中枷锁,坦然以待。以自己走到这一步的资质,相信无论这最后一步能否完成,自己在完道立法之上的能力、潜力,都不可动摇。   既然如此,以平常心为之便可。成之我幸,失之我命。   放开神意,涵咏精神。   半刻钟后,思虑既详,归无咎自忖已有把握。   取出更加沉着有力的“山河万里”,一笔一划,简单勾勒起来。   先前所作《三剑意图》,恰好有四十九幅。   而现在的这一幅,却是与前四十九幅完全不同。   前四十九图中的优长、发明,须得于此图中尽数展现;而前四十九图中的缺憾、不足,却须件件避过。沉浸其中,看似不过短短数笔,却不知用了多久。   山巅之上,不见日月。归无咎只觉得作成一图,天光忽明忽暗,变幻了三次。   终于,最后一笔落在剑柄。圆满,成形。   第五十幅《剑意图》,成。   可是归无咎却并没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更有一种捉摸不定的奇怪感觉。似乎连他这个作者,也无法判定这一幅图是成功,还是失败。   若说失败,归无咎自忖并无疏失;但若说是成功,却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正在归无咎为之伤神时,空中似有一道异光闪烁,这幅《剑意图》神韵之丰满,似乎充盈了几分。   归无咎一愕,此刻图画已成,“山河万里”早已归于鞘中。不知为何竟能生出这样一道感应。   又是几息过去,《剑意图》之中气息愈来愈盛   归无咎猛然抬头,才发现天悬大道底部,从自己的第一幅画“水中葫”开始,全部的创作一件件的消失了!   很快,最后一幅具象图画雨水图也消失了。   紧接着,第一幅剑意图消失了。   第二幅,第三幅   而山巅处的这最后一幅图画,却愈来愈饱满,愈来愈传神!   十几个呼吸之后,前四十九幅剑意图尽数消失,归无咎心中一颤!所有三剑意中的得失,偏正,未能尽数归于一炉者,俱被碾成粉末,化作最后一幅图画的养料。   成了!   较枕道碑时成就的“巧剑”、“拙剑”、“幻剑”三剑精纯不止一筹的三道神通,圆满无碍,彻底成形。   这三根小剑彻底“活”了过来,化作三道剑气,腾地钻入归无咎掌心之中。   原本“作答”的石壁上,再度变得空空荡荡。一左一右,问题是无,答案也是无。   同时,归无咎的身畔,浮现出两行字迹。   一行通体纯金,飘逸与凝重,两种相反相合的气质融合为一:   “百尺竿头进一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署名“原陆洪初玄。”   这个名字出现在这个位置,归无咎早已料到。辰阳剑山的完道是上天所授,而真正以人力达成完道的,唯有原陆宗一家。   原陆三祖洪初玄,将原陆宗至高传承,九块“一阳真定玄碑”尽数斩成两截之人。   一剑断九碑。   九块残碑,反而是真正的圆满。   真正令归无咎始料未及的是,除了木愔璃与轩辕怀之外,此时又出现了第三个“白字。”   而且,是出现在天悬大道的最高处。   “一世流年石中火,两生如梦寂寞心。”   这十四个字,秀中见骨,刚中见柔。论语意,不似修道中人一语道断,却像是深闺女子的伤春悲秋之词。   署名,阮文琴。   阮文琴?   字迹既然清晰存在,很显然,这人乃是和归无咎同一辈的绝顶天才。可是最近数次小会未闻其名不说,这姓名之前,竟没有署宗门之名。   此时,许多思绪,突然被打断。   那三道剑意入体之后,归无咎一时气涌如潮。恍然如悟,是到了留名离开的时刻。   在洪初玄、阮文琴旁边的空白处,归无咎骈指作剑,笔走龙蛇:   “一剑蕴空安天人,万法无咎立地根。”   略一思索,又题名其后:   “归无咎。”   同样未署宗门之名。   有点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