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佛文明剖析,娑罗双树园的花开了(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佛文明,自远古诞生,是人类文明中一个特殊的文明。   虽然相较于万古那已然陨灭的其他文明,其存在的时间还是短了些,可是,这个文明却正值强盛之时。   不同于道的追求长生,佛文明侧重的是转世。   虽说是转世,但佛文明的大能却和普通人不一样。   普通人会洗尽记忆,重新开始,而佛文明中的大能者,却可不入轮回。   故而...他们能够在转世后重新觉醒,而知晓前世力量。   他们前世的力量,又是前世、前前世、前三世四世五世...甚至百世所累计得到的力量。   这些力量在“知晓”后,并不可以直接使用,除非他确定使用。   否则,便只是知晓。   然而,很少有大能者会去动用前世的力量。   他们即便觉醒了,依然会维系原本的力量,而过完一生。   继而...继续轮回。   此谓“涅槃”。   “涅槃”是一种特殊的状态。   若是从“上帝视角”来看,“涅槃”其实是佛文明极其特殊的“介于四品和三品之间的状态”。   是的。   佛文明在四品境界和三品境界之间,硬生生地插入了“涅槃境”以作为过度。   涅槃境的存在,完全不入轮回。   一世接着一世的过,哪怕过到天荒地老,只要人类文明没有灭绝,其亦可继续入世。   直到...   他决定取回之前所有世的力量为止。   说起来玄而又玄,但本质上,“涅槃境”其实是一种“稳妥措施”,是可以帮助佛文明的存在做好稳妥的突破三品准备的境界。   而但凡达到“涅槃境”的存在,在佛土已被视为佛。   万佛大殿之中那树立的一尊尊佛像,正是所有“涅槃境”的佛。   当某个佛转世时,该佛像就会散发出佛光,并且指明该转世佛所在的方向,然后...佛土自会迎回。   这就是南国“迎佛节”的真正来历。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来,他们只是凑个热闹,只是沉浸在节日欢庆的气氛中,只是看着本是香火鼎盛的寺庙愈发的香火冲天,可他们并不会知道这节日的真正来历。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便是绝大多数僧人也不会知道。   僧人们只会在节日后没多久发现寺庙里多出了一个和尚。   然而...南国寺庙很多,佛学盛行,“多出一个和尚”通常伴随着“多出很多和尚”,所以...没人会觉得奇怪,尤其是这个和尚和其他和尚没什么不同,顶多有点儿古怪。   而只有佛土少部分顶尖的存在,才会知道某个寺庙里某个普普通通的和尚其实是...佛。   这些佛大多只会过完一世,有些短寿的甚至只能活到二十多岁,三十多岁...还有些甚至会被普通的盗贼杀死,被猛兽吃掉,甚至还有的会做出割肉饲鹰等完全无私的事。   因为...死亡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关系,他们会继续涅槃,继续轮回,继续重生,继续被迎回。   直到,他们做好踏向三品的准备。   那时候,他们会取回力量。   然后,他们便无法再轮回了。   一旦陨落,便会真正的陨落...   当然,   “不入轮回”并不是佛门修士该有的力量,只不过...这是佛文明赋予每一个“准佛陀”的力量。   换句话说,“不入轮回”是佛文明的特质,而并不是个体的特质。   以凡人的视角观之,似乎转世重生会浪费很多时间。   但修士修炼哪个不是按百年计算的?   更不用说四品之上的仙人了。   这许多世,也不过是佛文明的特殊修行方式罢了。   在时间上,未必落后于其他文明。   那么,   准佛陀们一次又一次的转世,修的是什么呢?   佛土称之为善行。   可善行又是什么,如何修?为何普通人修了便不行,准佛陀们就可以呢?   这一点,却是秘密。   但可想而知,这定是从四品踏向三品的佛门法门罢了。   准佛陀们在安心轮回,可佛土之上还有另一种存在,那便是——金刚。   南国佛土的上层有句话,叫做“金刚常在,佛陀不灭”。   佛陀不灭,说的便是佛陀的轮回。   金刚常在,指的便是金刚的长生。   金刚,是佛门很特殊的一种存在,他们又被称为护法。   他们的寿元比凡人长很多,能和修士媲美。   他们的品次也超过了武道境界。   据传,他们是被真佛所点化,所以成为了佛门护法。   这些佛门护法,神通广大,力量强大。   可没有人知道...这些护法只能在固定区域里维持力量,而且他们只能是护法,并不能从护法突破到佛陀。   他们的力量也几乎是无法寸进...   真的修佛陀的,那叫禅师。   除却万佛大殿的“准佛陀”们,还有金刚之外,   佛门还崇拜真正的佛,这些佛都是踏过了“涅槃境”的高品境界存在。   为了和万佛大殿的“准佛陀”们做出区分...   这些被称为古佛。   而古佛之中,最顶尖的则被称为“世尊”。   世尊,其佛像大多极大,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存在于南国佛土最最尊贵的、也是香火最最浓郁的地方。   世尊有三,为过世尊,现在世尊,未来世尊。   小雷音寺,娑罗双树园,乃是朝花节圣地之一,无有大机缘者不得入内。   而这其中,便卧着现在世尊的佛像。   其神色安详,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其名......如来。   ...   有趣的是,这个光明、善良且充满禅意的文明也有着“影子”。   并且,这些“影子”时常地存在着。   这些“影子”被称为“孽”。   孽有三种:身孽,口孽,意孽...   不知为何,在佛土上,这三种“孽”的力量格外邪恶,甚至能够彻底地影响到活人,让活人陷入疯狂而变得邪恶。   佛在转世,这些“孽”却不会转世。   只是随着佛的转世,这些“孽”却会越来越强。   所以,若是从南国的最上方俯瞰,可以看到一个奇妙的景观。   那便是“小雷音寺”、“光明寺”、“梵念寺”三座供奉着世尊佛像的寺庙成三角形,而中央便是万佛大殿。   据说...万佛大殿的另一个作用便是“镇压孽”。   谁镇压?   金刚镇压。   除了金刚,还有一个佛陀。   这佛陀放弃了踏入三品的机会,只因为“孽”快要破土而出。   为了镇压“孽”,这个佛陀在万佛大殿旁建了个草庐,日夜诵经,其名...地藏。   地藏菩萨,也是佛土上公认的最强者,其实力深不可测。   可是...他却是放弃了轮回,放弃了再进一步的机会,这是牺牲了自己。   此时,清晨,   南国的秋雨凄冷的落下,于茅草草尖凝聚,又慢慢滑落,一滴一滴被萧瑟的风垂落,在茅屋前坑坑洼洼的水塘里泛起白色的小花。   而昨夜,在冷月江上有又发生了数起凶杀案。   有人心中生出偏执之念,而对亲人举刀相向,然而清醒后却见得亲人倒在血泊之中,那人受不了这痛苦,便也自杀而亡。   有兄长觊觎弟妹,而雇佣杀手,杀害弟弟,继而谋财害命,却又被查出,而菜市口问斩。   有不知多少人冰冷的深夜在啼哭,悲鸣...   如此种种...   老僧垂眉,轻抚着一只虎头犬身独脚的异兽,感知着佛土上发生的诸多罪孽...而这些罪孽便是会沉淀入大地,继而汇聚于这万佛大殿下,成为那“孽”的一部分。   他日日夜夜诵经,不求其他,只求能够度化这些孽,让它们可以消散。   可是,事实却不尽人意。   各种因“心神不正”而生出的案件越来越多,这意味着...镇压于大地之下的“孽”正在缓缓地逸散而出,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待到孽彻底破土而出,那整个南国便会从“佛土”变成“魔国”。   便是目前还没有变,但却有不少掌权者的心思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变得极具侵略性,甚至在暗中筹划着什么,以至于江南江北的局势越发紧张起来。   而一旦大战爆发,又是多少无辜生灵受到牵连?又有多少孩子会失去父母,多少父母会失去孩子?   老僧满面慈悲,轻诵一声,“阿弥陀佛...”   然后微微仰头。   他心底还有些莫名地不详预感...   似乎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发生了一些事。   正常来说,每隔二十年左右,便会有一到两位佛陀的转世降临人间。   可这一次...已经过去四十九年了。   再过一年,便是五十年了。   可这些时间里,竟没有一个佛陀转世。   他心底有些不安,可是他无法离开这坐镇之地,去寻找古佛或是世尊。   老僧白眉微垂,轻松诵道:“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   正在此时,忽地门外传来喧闹的声音。   好似是有人在雨水里快速地奔跑着。   未几,气喘吁吁的声音便传来。   “礼敬地藏菩萨。”   来人是万佛殿的一名苦行僧,也是平日里常来听地藏菩萨念经的一名僧人,他没有修行什么功法,却一心向善,很有佛缘,故而地藏便也愿意他在门外听经。   “菩萨...佛...佛...”那苦行僧戴着斗笠站在雨中,上气不接下气。   茅屋内,老僧暗暗舒了口气。   他露出微笑,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是万佛大殿的哪位佛?”   苦行僧道:“不...不是万佛大殿,万佛大殿的佛像一尊都不曾亮起。”   地藏愣了下,掐手算了算,却只觉“天机混沌”,难以探查。   他又摸向面前那虎头犬身的独脚异兽,细细感知,却还是无有收获。   而门外,那苦行僧终于喘过气来了。   “地藏菩萨,是娑罗双树园的娑罗树开花了...就在今早,突然开花...如今那些花开的秋雨里,于睡卧的世尊头顶撑开。”   “许许多多的飞鸟不知怎么回事,都纷纷站到了娑罗树上,撑开羽毛的双翅,铺天盖地,为睡卧的世尊遮挡秋雨,此情此景,实在是壮观无比。”   苦行僧还在说着...   老僧却是彻底愣住了。   娑罗双树园?   小雷音寺?   世尊?   如来?   这究竟是?   没过多久,又一名佛门的僧人面带喜色,欣喜若狂地冲来,跪在了茅屋前。   可能是想起茅屋中人的身份,那僧人收敛喜色,尽量放平语气道:“礼敬地藏菩萨。”   老僧笑道:“娑罗双树园,世尊醒了吗?”   那僧人压抑着兴奋道:“醒了!真的醒了!!《恶世经》中说,过去世尊已在过去,现在世尊正在过去...所去之处,正是恶世。所有人都以为世尊这一去便是不复返了,可世尊醒了,醒了!   方丈正在看佛光,一会儿就有消息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佛土当要大兴,当要大兴啊!”   老僧即便再如何古井无波,但想到这四十九年来无有佛陀转世,现在竟是盼来了世尊,那“孽”便定是能够镇压住了,那无数生灵便可免遭涂炭,如此...他心底实是欢喜,便是面带了微笑。   可是,他心底犹存疑惑。   世尊并不会转世,那又为何会醒来?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不论发生什么,若是此生能亲眼见到世尊,得蒙世尊指点,心底也当是极为欢喜和满足了。   又过了一小会儿,一名穿着七宝袈裟,拄着九环锡杖,神色沉稳而平静的僧人踏步而来,那僧人转瞬到了茅屋前,先是恭敬道了声:“礼敬地藏菩萨”。   然后又道:“世尊如来,已然醒来,佛光虽是黯淡,但却指向北方。”   老僧道:“可能确定所在?不论世尊身在何处,我南国必须尽早迎回世尊。”   七宝袈裟僧人道:“方丈观之,说是在皇朝都城区域,可若再要确定所在,却是不行了。”   老僧想了想道:“阿弥陀佛,此事还需去请国主。”   七宝袈裟僧人道:“我立刻去。”   说罢,他转身,身形化作幻影,在秋雨的旷野上飘忽不定,转瞬便消失不见。   皇朝。   皇都周边   孤崖上。   白渊好奇地感受着自己脑海里多出来的一道“念头”。   这“念头”不属于别人,而是彻彻底底的属于他,可是却玄之又玄,之前宛如种子,现在却随着他感悟了【如来禅术】而开了花。   这念头充满禅意和光明,在“花朵”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似乎却还未结果。   他细细体悟着,很快明白这“念头”之于【如来禅术】就如“白王血”之于【梦境玄种】,都是构建该本命法术所必须的客观之物。   他没有这物,而【妙道】为了让他学会【如来禅术】,便给他再次无中生有了一波。   这“念头”仅仅是一个念头,可却似乎已然看破一切,看空一切,包罗万象,一念花开。   “也不知这曾经是谁的念头...若是根据功法名,便是如来么?”   “唔...随便吧...我该回去了,四天时间已过,无情该等的着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