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历8126年,3月18日,晴。 难得的好天气,没想到我们刚到达北美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昨天我们发现了一条风笛路,这是一种很古老很特别的引魂仪式。 将竹子凿开几个洞,然后将之插在道路两边,每当风吹过竹子上的孔洞就能发出悦耳的清音,古代龙人们认为,这条风笛路可以指引他乡身亡的亡灵回家。 据奥马哈说,他们这些离开北美去往新大陆的雅玛龙人都是从这里出发,将来死后,同样也会从这里回来。 生行八方,魂归故土,这还真是个令人唏嘘的传说。 这种仪式一千年前的亚洲大陆还十分盛行,我以往发掘中也总能挖到这些文物和记载。 只可惜随着五百年前大开发时代来临后,这些古老的传统也就慢慢淡化消失了,直到如今除了少数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族群,已经没多少人记得了。 有了这条风笛路,即使是离家十年的奥马哈也不会在原始森林中迷路。 我们就在这条风笛路上一边听着悠扬的风吹竹笛声,一边朝着西方进发。 ————————————— 红龙历8126年,3月20日,晴。 这条风笛路可是有够长的,我们走了三天都没有走完,真难想象雅玛龙人是怎么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把这条路修出来的。 虽然走在这条风笛路上就不用怕迷路了,但热带雨林的蛇虫鼠蚁依旧是不小的麻烦,好在我们带的驱虫药十分有效,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额,保镖被小恐龙咬了,真是神奇,这里居然还有没演化成鸟类的恐龙,想想也是,中生代它们这么繁盛,怎么可能就此灭绝了呢。 六百万年前的龙神纪大灭绝虽然恐怖,但我们祖先都活下来了它们怎么可能被灭绝。 现在网上许多人总以为恐龙是随着龙神纪大灭绝一起陨落的,但根据我这么多年的古生物研究发掘,发现恐龙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剩余的后裔。 只是从先前的主导地位变成了无关紧要的小角色,或许在他们认知中的恐龙还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威压天下一亿多年,无法接受它们生态位骤降到蜥蜴同级的后裔吧。 说实话我一直对网上那些精龙的赤龙人感到不解,虽然同属于龙族一员,但我们和恐龙所在的主龙类早就分家了,恐龙压根和我们没什么太大关系。 虽然一个是称霸中生代的恐龙,一个是只能战战兢兢生活在恐龙脚下的迅蜥,换谁来都会想认恐龙的吧。 但这不是枉顾事实的理由,再说上古龙人的发现代表着我们的祖先在中生代并不一定位于底层啊。 在日记里抱怨太多了,主要还是最近这些年的反智流行让我有些怨念吧,算了,吃完龙肉汤就睡吧,恐龙可是欧亚大陆少见的动物,既然死了也不能浪费。 ————————————— 红龙历8126年,3月21日,大雨。 今天一天都在下大雨,害的我们只能在帐篷里待一天,好在还有很多动植物素材可以让我研究,不至于太无聊。 ————————————— 红龙历8126年,3月22日,大雨。 继续在帐篷里研究找到的灭绝植物标本。 ————————————— 红龙历8126年,3月23日,大雨。 研究抓到的类似竹鼠的圆毛动物,自从发现跟着我们不会饿肚子后,这肥老鼠就彻底赖上我们了,也不怕人,正好拿来做研究。 ————————————— 红龙历8126年,3月24日,晴。 大雨总算是停了,雨过天晴终于可以继续赶路了,这三天可是把我憋坏了。 大雨之后道路泥泞,我们换上雨靴继续前进,但总归速度是没办法和前几天相比的。 在经过一段比较湿滑的上坡路时,却发生了一件突发情况,跟随的莫尔医生不小心滚了下去。 普鲁士连忙派向导和两个保镖下去寻找,在这种原始丛林里,医生非常重要可不能出事了。 然而等了大半个小时,其中一个保镖跑回来向普鲁士报告了情况。 “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需要斯科特先生下去看看。” 我立马起了兴趣,带着约赛拉沿着保镖们下去的路线小心往下走,普鲁士带着剩下的人手也跟着一起下来。 当来到一处空地,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处显露出来的白色基石,连续三天的强降雨将这片平地的泥土冲走,露出了这么一片遗迹。 太好了,我蹲下身抚摸着这些露出泥土的白色石块,依稀可以看到是连在一起的。 沿着白色石块走了几百米,南北走向,十分笔直,不像是自然构成,反而像是有意为之。 保镖们开始卖力向下挖掘,如果是以往我肯定是用小刷子小铲子慢慢发掘,以免破坏了文物。 但此行我并没有太多时间,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被人发觉我是来了北美,这在赤龙人诸国可是大罪,估计得进去关个几十年才能出来。 所以,也只能粗暴一些了,我为我的行为向这片遗迹鞠躬道歉。 这面墙估计很深,保镖挖了几米却依旧没看到底座,但这也足够我细细观察墙壁上的情况。 切下一块仔细观察,这面墙壁用的是夯土,由红泥、粗砂、石灰块混合而成,虽然强度不如现在的混凝土,但在古代已经十分坚固了。 这基本就能断定,这面墙绝对是人工造物,问题是这东西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 根据文献记载中,夯土始现于七千年前的新龙人早期,据说是龙人大学者陶烈的成果,之后一直使用到一千年前才被浇筑法取代。 那这堵墙可以追溯到一千至七千年前?是当时的雅玛文明造物? 不,不对,雅玛龙人是三百年前发现的北美原始龙人种,赤龙人殖民者约瑟将军的书记官阿伦曾考察过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风物和生活习性,还出了一本名为《雅玛风物》的介绍书籍,它们的建筑风格可和这土墙完全不同。 那么只能先挖掘地层,或者发现木炭后用碳14测量。 以我多年的考察经验,我觉得这面土墙的建造年代会远超我们想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