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碧血丹心(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试飞员要经历的考验有很多。   事实上,宁馥作为一个刚进入飞鲨基地一年的新飞,客观上看无论是年资还是水平,都还远远够不上试飞员的资格。   哪怕是按照“海魂”计划,通过生长模式来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宁馥作为这批拔尖的新飞里最突出最优秀的一个,也还有一年的陆基飞行大纲要完成。这之后,才能开始上舰载机飞行的相关训练科目。   但试飞任务还是挑中了她。   原因无他——   她上舰训练了一周之后见到了试飞任务的总负责人,对方没带眼镜,但宁馥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位“不得志”的科研人员,老陈。   她跟老陈打了一个多月的交道。他总是有很多时间泡在模拟舱训练室,晚上给她开了不少“方便之门”,让宁馥多出了将近一倍的模拟舱机时。   当然,宁馥也投桃报李,按着他的要求飞了无数完全超纲的高难度动作,光是坠毁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换别人真要给逼出心理阴影来了。   ——模拟舱驾驶的体验现在越来越真实,虽然尚且没有拟真的触觉痛觉,但坠毁一瞬间的环境模拟已经俱备足够的冲击力了。   也幸好宁馥与老陈达成了“默契”,她飞的这些额外机时都不会被记录下来。   否则,就凭着宁馥驾机“自杀式操作导致坠毁”的红灯次数,她根本连复飞的考核都通不过。   但眼前的老陈穿着可一点儿都不像技术人员了。   两杠四星的肩章晃得人眼晕,他对宁馥还礼,然后同她握了握手,“欢迎,小宁同志,我可是说话算话的。”   ——如果让你做极限试飞,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以后你到我的项目里来,我保证空勤灶不管你,想吃多少吃多少。   空军王牌飞行员陈军,两度获得金头盔,空军某飞行大队正师级大队长,曾经经历过双发动机停车还成功降落人机俱全的传奇人物,调任某最新型歼击机列装航|母试飞任务总负责人。   宁馥上舰,正是他钦点。   她也是唯一一个飞行机时低于一千小时,年纪未满三十岁的试飞组飞行员。   质疑声当然不是没有。   宁馥太年轻了。   而试飞员,靠的不仅仅是年轻的勇气和胆量。   试飞的每一步都面临危险,试飞员飞的是新型号的战机、各式各样的气象环境,上千次的试飞,每一次都将面临无数未知的问题。同时,试飞员还要保证飞机的安全,——他们所驾驶的战机,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因此,除了执行试飞任务以外,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他们还要尽可能地将战机带回来。   宁馥必须先取得航母昼间、夜间着舰的资质认定,完成弹射起飞等项目以后,才能再谈进入舰载机试飞的环节。   正常情况下,这一段需要数百小时的飞行。   对于习惯了陆基飞行的飞行员,飞机着舰就是个巨大的难关。   舰载机在航母降落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与陆基降落时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光是扳过操作习惯,就需要经过反复的琢磨和训练。   宁馥在一个月后完成了第一次着舰训练。   ——她成功钩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相比那些已有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宁馥像一张白纸,而她在模拟训练舱和系统提供的空间内,已经无数次练习过舰载机的起降。   航母的甲板上,一共有四道阻拦索。   战机对正跑道准备降落时是不松油门的,在战机主轮“砸”在甲板上的一瞬间,机腹后部的尾钩随战机向前冲刺,必须要勾住四道阻拦索中的一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对于这个着舰过程,外国海军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为控制的坠机”*。   航母已是庞然巨物,但在茫茫海面,不过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还伴随着波涛起伏,要考虑航向和航速,战机要精准着舰,精准地钩住第二或第三道阻拦索,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而能够成功着舰,通过数十项相关的考核,一名飞行员才算是正是加入了舰载机飞行员的序列。   ——被誉为“尾钩俱乐部”。   在爱人生日的这一天,宁馥成为了“尾钩俱乐部”的一员。   老陈果不食言,大手一挥给宁馥开了个“后门”——只要她月的身体检查没有波动不出问题,舰上的炊事班随时满足她的进食要求。   “我知道,你自己摸索自己学着飞习惯了,但是试飞不是让你去模拟舱反复探索的。”老陈看着宁馥吃,“你没有失误的机会和空间。”   “试飞组哪一个拎出来都够教你,我全安排给你,你跟着学。”   宁馥眨眨眼,“就像高手灌顶传功一样?”   老陈问道:“你喜欢看武侠小说?”   宁馥耸耸肩膀,“我中学时也是混江湖的。”   老陈又问:“那我在你心中是个什么形象?”   宁馥筷子一放抹抹嘴,“扫地僧。”   老陈大笑。   宁馥跟着她的“师父”们飞了半年。   这群师父里还有记得她的,挺惊讶——之前她上过舰,不过那会儿是机务部门的,天天对着甲板研究黑区——战机起降时在航母甲板上形成的黑色轮胎擦痕——判断黑区的样态,正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在缺乏参照规范、缺乏技术资料、缺乏经验积累的“拓荒时代”,一点点探索未知,形成经验的手段之一。   对她的质疑,慢慢地被惊叹取代了。   无他,许多高难动作,她几乎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透,像练习了千八百次,已经在所有人不知道的时候形成了肌肉记忆和近乎本能的反应。   这是令人不可置信的天赋。   宁馥一本正经:“我不是天赋流。”   不要脸地说,她是金手指流。   稍微骄傲一点的话,她是金手指+努力流。   她想飞得更高、更高、更高。   所以金手指不够,天赋不够,努力也不够……非得这三样加在一起——   她才配得上说一句“无愧于心”。   试飞任务中,最危险的项目交给宁馥了。   没人有异议。   陈军的决定是因为什么,这段时间里所有参与这项绝密任务的人都已经理解。   她令人瞠目的天才,她绝无仅有的身体,都让她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最大迎角,最大速度,最大滚转速率,超低空飞行,全部完成。   接下来,就是过载飞行了。   正过载10G,负过载5G。   这是史无前例的数字。   ——这几乎不能叫挑战极限了,这叫拿命玩儿。   飞行员身体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约为正9G,负3G。   受到过载正加速度较高时,血液从头部涌向下肢,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黑视,甚至发生昏迷,导致战机失控;受到过载负加速度较高时,头部充血,形成高血压,则可能出现更危险的红视,负载荷进一步加大后,可能会导致人发生精神错乱,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在这样的载荷情况下,人体的骨骼、血管、大脑和内脏,全都要承受巨大的极限压力。   试飞,就是要将一切可能一一尝试,将一切性能推到极限。只有这样,才能为飞机的设计、改装、列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检测飞机的性能,尽最大的可能扫除设计和技术上的隐患。   只他们前期的试飞里,就经历过八次空中发动机停车等重大事故。   宁馥一个“三月之师”牺牲,家里老婆孩子还都不知道消息。   瞒着,要等到他们把战机飞出来了,才能说。   这是试飞的常态。   就是靠着试飞员一次又一次无畏的飞行,靠着哪怕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损失,新的战鹰才得以展开雄健的翅膀,翱翔于九霄之上。   它的每一根羽翼,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上飞机之前老陈问她遗书写好了没有。   宁馥疑惑地“啊”了一声。   “不是之前都写过了吗?”   每飞一次危险动作,试飞员就要交一次遗书。这是规矩,大家已经习惯了。   第一次写遗书的时候大家还担心宁馥的心态,想着法地试图安慰她,后来才发现这姑娘野啊,写完遗书没事人一样,心理完全不受影响。   看她那模样,写遗书跟写检讨写报告一样没啥区别,后头为了省事,她居然在每次要飞危险动作之前,去把第一次交的遗书要回来,重新在底下签个字就算写了第二回了!   老陈道:“这次的危险性,我想你明白。”   “这次更特别,几率更大,你确定不重新写么?该说的话,都说了?”   宁馥摇摇头,“不写啦。”   她从老陈桌上的笔筒里捡了支笔,拔开笔帽,直接在那封“老遗书”上第五次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后面跟了个日期。   别具一格,一封签署过五次的遗书。   “我要是活着回来,这东西就见证传奇了,您可记得还我。”她笑嘻嘻地道:“五次遗书,只需要六次安全着陆。到时候这遗书一亮,肯定把我们基地的人震倒一大片!”   大校问:“你要是回不来呢?”   宁馥“啧”了一声,玩笑道:“您怎么老提着扫兴的事情。”   她的语气顿了顿,“我要是死了……”   “遗书给我家里吧,跟他们说对不起,我让他们伤心了。”   陈军收起那封很不合规的遗书。   然后向她敬了个礼。   “我先替你收着,等你回来,拿去吹牛。”   作者有话要说:*来自解放军报2018年相关报道   **化用自《繁星春水》中冰心的名言   关于阻拦索,钩住第二道是最优,其次第三道,第四道钩住也勉强算可以,如果钩住第一道的话是要挨骂的。   ***按顺序的一二三四四道阻拦索,钩住第二道和第三道是最保险的,钩住第一道,证明降落时偏低了,有撞上航母舰尾的风险,钩住第四道证明偏高了,有钩不住阻拦索从斜角甲板上冲出的风险,那时只能采取复飞,若复飞不成功必定一头栽在海里。所以说首次上舰就是钩住第二道,证明飞行员技术很好,把握得很到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