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咸宜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绒绒的月亮悬在树梢上头,夜风从此间漫过来,被凌乱的树梢筛得细碎,就成了千万把冷刀子,攒入咸宜庵门前,刮得鬼龇牙咧嘴。   众鬼只好把两只小鬼围在中间,围成一团苦苦忍耐。   前头就是庵门,墙不高,门也不厚,但上头缠绕的灵光却让鬼魅们不敢逾越分毫。   目光越过墙头,可以望见寺内沿山而建的院落上灯火通明,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佛门清净地似有一场夜宴正在举行。   一墙之隔。   一头热闹而温暖,一头却只能被冷风拆骨头。   众鬼本来还对进寺庙过夜心存疑虑,可当夜深风冷,也顾不了许多,反倒一个劲儿催促黄尾。   黄尾一边敷衍着「快了,快了」;一边躲在鬼堆里,拿着一条长树枝远远挠门。   大伙儿逐渐不耐。   门里终于有了回应:   「门外的善信,本庵夜里不接待香客,还请明早再来吧。」   话里故作老成,但声音软糯糯的,显然是小女娃娃。   黄尾让大伙儿噤声:「里头是拾得小师傅么?」   「唉~」门里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我就说哪个半夜登门,果然是黄尾你呢。」   「没想小师傅佛法越加精深,都能掐会算了!不妨再算算,我这番给小师傅带的什么糖果?」   「杨梅糖!」   门里小尼姑的声音立即雀跃起来,可转眼又苦闷下去。   「我不要你的糖果了。师傅说了,不许我再放你进门。」   众鬼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黄尾向大伙儿眨了眨眼,然后装模作样叫唤起来。   「哎哟,哎哟!」   「怎的了?」   「冷风丝丝都似那竹条,刮在身上,比打手心还疼哩!」   「可师父说……」   「老鬼只求四面墙壁躲上一夜,天不亮就走。小师傅不说,我也不说,师太又怎会知道呢?」   「可是明早师父发现林子里佛像被糊了眼,就晓得你来过哩。」   黄尾嘿然一笑:「小师傅不放黄尾进去,佛眼上的泥巴也不会掉。反正师太都会发现我今夜来过,你放不放我进门,又有什么分别呢?」   「……」   门里当即没了声响,显然小丫头被绕晕了头。   众鬼纷纷对黄尾奉上「鄙夷」:这厮竟然骗小孩儿!   可当又一阵冷风袭来,刀刀入肉。门里也迟疑着开口:「好吧……但不许教人发现。」   众鬼:骗得好!   得了小尼姑应许,黄尾领着大伙儿熟门熟路到了一墙根下,扒开草丛——得,又是一口狗洞!   流年不利。   怎么今晚没干别的,净在钻来窜去?!   无奈冷风一催,李长安叉腰吐口水趴地钻洞一气呵成。   进了院子。   就瞧见一个约么五六岁的圆乎乎的小尼姑,踮着脚尖,举着小短手,用袖子遮住一尊佛像的眼睛,以免佛光照住洞口。   「好么没?」   黄尾:「快了,快了。」   然而小尼姑手都举软了,黄尾还是那句「快了」。   纳闷回头一瞧。   呀?!   墙根下咪悄咪蹲了一排鬼。   那洞口还不断有鬼冒头。   小尼姑把眼睛瞪得跟脑袋一般圆,扭头就要跑。   把黄尾吓得赶紧叫道:「祖宗,慢些!小鬼可经不住那佛爷一眼呢!」   小尼姑听了,连忙又把袖子遮上   去,撅着嘴:   「坏黄尾你骗人!」   黄尾见状松了口气,又开口忽悠:「小师父放宽心,咱们都是好鬼哩。」   可小尼姑却突然「精明」起来:   「放你一个,师傅都要打我手心。而今,进来这么多……」   说着,嘴巴越撅越高,眼泪都渐渐打起了转。   委屈巴巴给众鬼点起数,计算自个儿得被打多少次手心。   「一、二……八、九、十。」十以后不会数,只好又,「一、二、三……」   手指都掰完了,也没数出个数出来。   小姑娘急得脑门直冒汗,连被打手心的苦恼都顾不上了。   这时候,旁边忽然***一个声音:   「十八。」   小尼姑连连点头:「对,对!就是十八。」扭头冲那声音,「阿弥陀佛,多谢施……」   话声戛然而止。   而后竟是吓得往后一蹦,连佛眼也顾不上遮了。   李长安赶紧一个健步上去,拿袖子包住佛头——他是正儿八经的玄门修士,并不惧怕这点佛光——而后顺着小尼姑怯生生的目光望去,那里多出了几个身形精悍,配着刀剑,作武夫打扮的男人。   他们晃悠悠迫近。   「小尼姑个头不大,胆子不小。竟敢外通贼人,监守自盗!」   小尼姑脑袋摇得飞快:「不是贼人,不是自盗,他们都是客人哩。」   「客人?」   武夫们哈哈大笑,浑身的煞气压鬼,酒气熏人。   其中一个忽然上前,伸手揪住黄尾顶毛,拉到身前,用灯笼一照。   迷离醉眼,「嘿嘿」嬉笑。   「嚯,好丑的玩意儿。咦?没影子?竟还是只鬼!」   黄尾吃痛不已,但仍悄悄摆手,让大伙儿不要轻举妄动。   然后谄笑着连连作揖:「将军手松些,你定是外地人吧?」   「怎的?本地鬼就能做贼么?」   「好汉说笑了。如果我没猜错,上头设宴的主人应该无尘大师吧?钱唐城里谁人不知?无尘设宴,来者不拒。我等即便是鬼,但进了这咸宜庵,又如何不是客呢?」   几个醉鬼面面相觑一阵,又忽而放声大笑起来。   「这丑东西倒是长着好舌头,你要是是个活的,乃公非得割来切脍佐酒不可!」   「你要做客?好好好,都同乃公来吧!」……   咸宜庵依山而建。   最高处是主殿,供奉着大神观自在,两侧皆有弧形廊屋,对坐着诸般菩萨、罗汉。   中间是一个宽敞庭院,庭院入口与主殿相对处,立着一扇牌坊,牌坊外便是延伸向下的石阶,殿上的佛陀们可以从这里俯望钱唐的万家灯火。   然而在今夜,观自在们通通背过了身去,面壁而坐,任由庭上挑起华灯、拉上帷幕、摆上酒席、升起歌舞,席间高朋有和尚有道人有官吏有文士,甚至还有江湖豪客。   每一席都有着僧服的女子作陪,她们或是仍带发修行,或了却了烦恼丝,但共同点是都妆容秀美。虽陪酒,但并不殷勤,客人有无礼之举,偶尔还会柔声呵斥,疏离冷淡,俨然一副淡然出尘的出家人做派。   只不过。   珈蓝宝地怎会作了欢场?出家人又怎会陪酒呢?   李长安混在鬼群中被撵上庭院,见眼前古怪,大受震撼,只能说钱唐确实是大城市,花样就是与别处不同。   军汉中为首的径直闯上宴席,庭院中本有琴师抚曲美人歌舞,当即被他吓得如鸟儿四散。他自个儿到不以为意,带着醉意,大笑着向席上叉手问   礼。   席上有老者笑骂:   「你这纨绔!高僧当前,怎能如此浪荡?!」   军汉回道:「恩师莫气。您老不知,我在下头捉住些有趣儿的玩意儿,特意带来给诸位取乐。」   他口中的「有趣儿玩意儿」当然就是众鬼。   听他此言,众鬼中有松一口气的,譬如两个货郎,他们贫贱惯了,贵人不要钱不索命,不要壮丁,也不要女子,只不过要自个儿扮丑取乐,实在是邀天之幸。   有愤懑不平的,譬如三个秀才,他们小声嘀咕着:「我等虽沦为孤魂野鬼,又岂可为猖优之事?!」   反倒是黄尾,奇怪得紧,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嘴里念叨着「亏了」、「不划算」。   等到军汉招手示意,不需催促,他整了整衣裳,越众而出,向席间主人双手合什问道:   「无尘识得故人么?」……   宴席的主人无尘是一个极漂亮的年青和尚。   他身边陪侍的女尼已然是极少见的美人了,气质清冷,容颜迤逦,但相较无尘,却仍逊色几分。   然漂亮如此,但无尘身上绝不见女态,就像是……就像什么,李长安也说不清楚,毕竟他对男色也不感兴趣。   无尘一身白衣,纤尘不染,手持一枚柄折扇,原本斜依在软塌上,带着微微的熏醉含笑看着席上种种。   待到黄尾上前。   他才稍稍起身,蹙眉凝望过来,许久,终于展眉。   「善均?黄善均?!你可是善均师兄?」   那节帅脸上的驼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减下去。   他酒醒了。……   「师兄与我有几年未见了?」   「已有五六年。」   「身在幽冥,可还安好?」   「承蒙挂念,一切安康。」   短短几句,听得那军汉心乱如麻。   谁能想到,一个獐头鼠目的毛脸鬼魅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无尘和尚故交,听话语还颇为亲厚。   他才暗道「苦也」。   「师兄半夜来访,所谓何事?」   「被这位将军叫来,为客人取乐而已。」   无尘的目光转向他。   「节帅,确有其事?」   话语里虽不带半点愠怒,却让被称作节帅的军汉如芒刺在背。   但他虽长得粗鲁,却有几分急智。   「好叫大师知晓,此乃我家乡习俗。凡是开席而后入席之人,都需表演节目取乐诸客,以作赔罪。」   他又对黄尾语气生硬道:「我久在军中,言语无忌。若有冒犯,他日必有赔谢。」   黄尾只说「不敢」,闭口不言。   无尘见状作出疑惑的样子问席上那老者:   「贫僧孤陋寡闻,敢问相公,确有此俗?」   老者睁眼说:   「都是乡间鄙俗。」   无尘听了摇头失笑,摆着手中折扇,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   「相公此言差矣,贫僧倒觉得此俗甚妙,能为宴席平添许多乐趣。」   「只不过。」   话锋一转,向那节帅:   「善均师兄固然是后入席,但节帅不也是后入席么?按照顺序,应当是节帅先行表演才是。」   节帅白下去的脸皮立马又涨得通红,却不敢发作,拿目光询问上席老者,老者冲他微微摇头。   他于是把一只手藏在身后,紧了又紧:「可,某善舞剑。」   「舞剑?」   无尘折扇轻点几案。   「贫僧早年曾   有幸观薛大家舞剑,端的是矫若惊龙,可现在想来,剑舞固然精彩,但与其是女儿身也不无关系。以柔弱之身操阳刚之舞,才是最绝妙处。若换上男子来舞剑,反倒没那般滋味。」   「有了!」   他抚掌笑道:   「节帅是猛士,不如跳舞如何?我听闻相公家中舞姬尤善柘枝舞,遗憾无缘观赏,不若就请节帅跳一曲柘枝舞?!」   那节帅的拳头快捏出血了,最后:   「大师有言,敢不奉命。」   「好极了。左右,还不为舞者梳妆?」   一群舞姬娇笑着围拢过来,不一阵,又散开,留得那节帅已大变模样:傅了粉面,抹上胭脂,贴了花钿,插上步摇,头上挂上个小铃铛,不晓得哪个还给他塞了一把小圆扇。   「甚妙,甚妙!」   无尘忍着笑,冲黄尾眨了眨眼睛,然后又对那老者说:   「有柘枝舞,怎可无柘枝曲,不如请相公……」   老者一点不作迟疑,爽快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而后要来一面手鼓,当场敲起曲乐,那节帅也应和着节拍起舞。   节帅生得五大三粗,柘枝舞的动作却又极尽柔媚,二者撞上,实在教人忍俊不禁,但因顾忌两人脸面,席上客人都苦苦忍耐。   直到那节帅跳到某个「回眸一笑」的舞姿,那戟张的胡须,粉嘟嘟的脸蛋,红通通的嘴唇,从圆扇后头递到人前,一下教人破了防。   一时,满座皆笑。   欢笑里,老者意态从容,节帅面色铁青,也有人忧心忡忡。   托黄尾的福,无尘让众鬼与小尼姑拾得都入了席,扎堆坐在宴席最下首,靠近牌坊的位置。   而忧心之人,或说鬼,便是秀才中最老成的一个,他姓卢。   席上都在笑,唯独卢秀才闷闷不乐。   「那位无尘大师称呼这两位相公、节帅,相公是尊称宰相的,节帅是尊称节度使,今日他们受到如此屈辱,来日势必迁怒我等,介时又该如何是好?」   旁边:「兴许只是僭称。」意思是把吊毛称作靓仔。   「不然。」   他指着场中两人。   「你看那节帅腰间玉带,分明是军中大将形制。你再看那相公腰间所配,那是金鱼袋!两人纵然不是宰相、节度,也定是官高显贵无疑。」   痛心疾首。   「黄兄,你孟浪了!」   黄尾自打落座,不停地向邻近作揖鞠躬,一副市侩低伏做派,但此时嘴上却回道:   「咱们都是鬼,何必太在意活人的官府?就算是皇帝的圣旨,也比不了道长的黄符。再说了,我若是为了不被那节度迁怒,而拂了无尘的兴致,岂不是为了一个侮辱我的弱者,而去得罪一个帮助我的强者?」   卢秀才无言以对。   说话间,舞曲落幕。   老者淡然道了一句献丑。   那节帅却找了个由头冷着脸离席而去。   经过牌坊时,看也没看黄尾与众鬼一眼。   想来,他并不憎恨李长安们,就像人不会去恨一个物件,哪怕曾不慎被物件所伤。……   「轮到在下献丑了。」   不需呼唤,节帅离开后,黄尾自觉地弯腰小跑上庭院中央,向着四周看客们挨个作了一圈揖。他形貌滑稽,不必故作丑态,便逗得满座又是一阵轻笑。   无尘用折扇敲停喧哗,扇骨指着黄尾。   「诸位高朋兴许不知,我这善均师兄,昔日的琴艺可谓江南一绝。」   黄尾:「大师谬赞。」   无尘又指向   身边的女尼。   「而在当年,静修师太的唱曲亦是坊中第一。」   「今夜良宵美景难得,两位何不合作一曲?」   庭上黄尾点头哈腰应承不提,那位唤作静修的美人师太一言不发,冷着脸,离席下到庭来,远远瞪了藏在鬼群中的小尼姑一眼。   小娃娃「呀」了一声,缩着脖子就往李长安背后钻。   小声抽泣着囔囔:「死黄尾,坏黄尾,师傅又要打我手心了。」   道士听着好笑,递过一盘糕点,小尼姑接过去,委屈巴巴往嘴里塞。   黄尾在场上为小尼姑开脱:「非是小师傅的过错,实在是……」   静修却半点儿不搭理他,仿佛他是什么腌臜物,避得远远的,瞧也不肯瞧上一眼。   黄尾讨了个没趣儿,但仍嬉皮笑脸。   上首。   无尘又道:「以师兄的琴艺不可用寻常的琴。何大家,可否借用你的梧桐琴?」   他口中的何大家,是先前演奏的琴师,也是一个妆容精致的美人,李长安看她几分眼熟,但究竟什么地方见过,却始终想不出来。   而黄尾已然接过梧桐琴,就地盘腿坐下,将琴横在膝上,随手拨弄,琴声欢脱如雀跃竹枝。猛一瞧,竟有几分竹林隐士洒脱不羁的模样。   可随即,他习惯地摆出谄笑,打破了这点儿错误印象。   「不知大师想听哪首曲子。」   「白头吟可好?」   黄尾的笑容似乎停滞了短短一瞬,然后更加灿烂。   「当然好!」   他双手按琴,闭眼冥思稍许,而后拨动琴弦,音符便如山间清泉潺潺而出。初时,席上尚有交头接耳,可几个宫商角徵羽后,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李长安不懂乐理,只觉黄尾的琴声如同有人在耳边低述,时而嗟叹,时而决绝。   静修师太适时应和琴声唱到: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人声清冽而透彻,与琴声相得益彰。想不到静修师太虽然不待见黄尾,但两人合作这《白头吟》,却给人天作之合的感觉。   尤其当唱道: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琴声渐渐高昂激烈,歌声却缓缓婉转低沉。这交错落差,让曲中所蕴之情深深浸入听客心头。   使人赞叹之余,不由得期待起此曲最后一句。   然而。   「黄尾!当心!」   突兀,一声大喝打断琴曲,旋即有大风平地而起。   吹乱碟盏,摘落灯烛。   但这风来得快,去得更快。   席间诸位从短暂的诧异中回神。   很快瞧见。   庭院中,黄尾瞪着眼翻坐在地不知所措,而他原本的位置上,一枚长箭没入石板,尾羽犹自颤栗。   众人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不知何时起身的李长安,然后又顺着李长安的目光,看向牌坊下手持弓箭、垂首而立的不速之客。   却是那节帅去而复返。   席上老者第一次变了颜色,他猛地拍案喝骂:   「混账东西!竟在此处撒酒疯,还不速速退下!」   那节帅没有回应,只是沉默着微微晃动身躯。   李长安察觉到了古怪。   他离得近些,可以看到此人神情惊恐、面色铁灰,这铁灰不是心情愤恨的形容,而他的面色真就青黑灰败。   李长安踢了踢身边的鬼屁股,叫他们机灵点儿——这帮穷鬼到现在还抱着席上的好酒好菜   不肯撒手。   席上和尚道士不少,也有真正的修行人士,都看出情形古怪,暗自提防。   无尘和尚更是直接让明面呵斥实际开脱的老者闭嘴。   他取下腕上念珠。   「孽障。」   眉宇忽而一凛。   「安敢作祟!」   念珠顿时化作流光飞掷而出,落在节帅周遭,炸出轰然巨响。   李长安赶紧踢翻几案,招呼大伙儿往院子里头跑,顺手去牵那小尼姑。谁料小姑娘机敏得很,早就蹿了出去,直扑自家师傅大腿。   旁边其余客人也都反应过来,有样学样。   不多时,一群人都聚拢在正殿前,慌张回望。   但见牌坊下,那节帅已然僵扑在地,但身遭却腾起大片大片的浓烟。   帷幕已然倾塌,夜风趁机而入,吹乱烛影。   但那浓烟却如铁幕石壁不为所动,反不住蔓延堵住了大院的出口。   无尘的声音朗朗响起:   「何方鬼祟?竟敢擅闯佛门清净之地?」   短暂的寂静后。   「哈哈哈哈~」   院中回荡起低沉而粗重的笑声,有个声音自烟幕中而来。   「和尚是和尚,尼姑是尼姑,佛门不一定是佛门,清净?哈哈,哪里有清净?!」   随着话声,雾中浮现出一个人影,其形貌瞧不真切,轮廓在浓烟中不住扭曲,然极为高大,甚至高出了牌坊一头。   它弯下腰,抓住了牌坊下缘,作势要钻入庭院。   然而那巨影尚未显出形状,先有一种浓绿近墨的东西从浓烟中淅出。凝聚成团团雾状,而后融化着流淌着漫入庭院。   这东西质感十分古怪,比烟重,比雾稠。   李长安凝视那贴地流淌的尘雾,恍然之间,似乎瞧见一个哭嚎着的极其扭曲的人形,但转瞬不见,再想细看,那尘雾已缠绕在脚尖。   顿时。   道士只觉一股难以言喻的邪气包裹住魂魄。   仿佛一下子被扼住了咽喉、攥紧了心脏。   他听到「咯、咯、咯」声响。   侧目看去。   黄尾僵立着一动不动,两排牙齿不住颤栗碰撞。   自打李长安认识这黄毛鬼,他就从来一副混不吝的模样。   李长安甚至怀疑,哪怕有一天这厮见了阎罗,都能口称哥哥,掰扯几句。   可如今,却似被毒蛇盯住的蛤蟆。   「这是什么?」道士问。   黄尾的眼珠艰难动了动。   他说:   「魙。」   ——   《幽冥录》:人死为鬼,鬼死为魙,鬼之畏魙,犹人之畏鬼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