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苏涣自然精神抖擞,张罗着请客吃饭。 这两年来,但凡是到他们家吃过饭的,很少不会惦记他们家饭菜,平日里即便没事也会登门来蹭吃蹭喝。如今苏家有喜,登门的客人自然络绎不绝。 苏辂不太耐烦这些应酬,不过见他爹高兴得红光满面,便也捏着鼻子当个让他爹出去炫耀的工具人。 人老了,越活越像孩子,你得顺着他们点,要不然他们会生闷气!好在他上头还有大哥顶着,日子还算过得去。 苏轼和苏辙也有同样的烦恼,逮着空就躲到苏辂的院子里混吃混喝,等着朝廷给他们安排差遣。 苏辙私底下和苏辂感慨,说没想到官家心胸这么宽广,他还以为他这回一准被黜落。 苏辂一听,里头有故事! 苏辂追问之下才晓得苏辙直接写文章骂人的壮举。他想到苏辙一直混在闲职上没外放,再想想他三叔三婶的年纪和身体情况,便知道苏辙在做什么考虑了。 敢情这是根本没想着要考过,所以痛痛快快地开喷。 苏辂两眼一亮,说道:“下回要是他们再让我考,我也这么干!”对他来说,有个进士出身就差不多了,别的没太多奢求,辛辛苦苦往上爬了,干个三两年又被人弄下来,何苦来哉! 反正他认得的不是宰执就是准宰执,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主意,难道他们还会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不成?到时候他负责动动嘴,这些个大佬自然会把事情安排下去! 苏辙见苏辂眼睛熠熠发亮,顿时觉得不太妙。可他刚干完那样的事,又不好立刻对苏辂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只得满脸懊悔地说道:“我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只怕有人会觉得我大不敬。” 苏辂可不会被苏辙拙劣的演技骗过去。 苏辂笃定地说道:“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官家可是一国之君,比宰相还大,肯定连海船都能撑!” 苏辙不吭声了。 算了,这小子还小,别人不会和他一般计较的。 朝廷的任命很快下来了,苏辙仍是在京中任职,苏轼被安排得有点远,去了秦凤路那边任凤翔府签署判官。 苏辂没去过这地儿,掏出自己用处极大的金手指查了查,发现这地方物产丰富,不仅有储量巨大的石灰石矿,还适合种植棉花、辣椒、甜菜。 眼下辣椒是没有的,棉花和甜菜倒是有,棉花目前叫白叠子,花很小,产棉量不高,他拿到经济自主权以后就叫人着手选育,手头囤了点不错的种子。 水泥这玩意,目前还不好拿出来,种些棉花出来还行。 目前普通人的御寒衣物大多塞点柳絮杨絮之类的,又硬又厚,穿着不舒服不说,还不太保暖。有了棉花,再改进改进棉纺工具,又是大功一件! 苏辂拿定了主意,便留下苏轼商量起此事来。 他准备挑几个人跟着苏轼去凤翔,到时在凤翔圈几片地搞棉花种植,多选育些优良棉种。 棉花这东西很耗地力,种过几轮之后会减产。他们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把地都糟蹋了! 苏轼奇道:“这东西真能做衣服?” 苏辂说道:“我叫人选育了好几年,产量一直少得可怜,今年才堪堪出了点成效,正好让人跟你去凤翔试种一下。前期产量倒是其次,主要是多弄点地搞育种,优良棉种多了就能大规模种植了。”他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会我就带你去书院那边看看。” 苏轼是个行动派,听苏辂这么说当然坐不住了,二话不说拖着苏辂出城直奔金水书院而去。 金水书院经了去年那场大灾,经营得跟铁桶一般,所有人都对苏辂颇为信服,学田里头一般是苏辂让种什么就种什么。苏辂要种这个棉花,大伙也没意见,反正菊花都种过了,他们也没亏! 八九月正是棉花产棉的时期,学生们空闲时被安排去采棉。 因着往年已经见过这东西,众人没觉得太稀奇,只是很遗憾这白白的棉花空长了个头,竟是不能吃的! 苏辂与苏轼抵达金水书院时,中舍的学生们正在上劳动课,勤勤恳恳地完成采棉任务。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书院已经分为下舍、中舍、上舍,下舍都是刚入学需要打基础的学生,中舍则是要开始科举长跑、需要寒窗苦读的学生,上舍则是接下来一两届之内要参加科举的准考生! 书院的劳务安排基本落在中舍生头上。 这些中舍生除了少数择校的富家子弟之外,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干起活来十分麻利,已经把大半棉花采完了。 苏轼好奇地围着一株棉花打转:“这玩意当真可以做衣服?” 苏辂采下一团棉花,让苏轼捏着感受感受。 苏轼一入手,立刻发现其妙处。 比之杨絮、柳絮、芦苇絮之类的,这东西又轻又软,摸着着实舒服,稍加处理肯定能做出可以御寒的冬衣冬被! 苏轼星目灼灼,激动不已:“凤翔那边当真适合种这个?” 苏辂说道:“那是自然,咱兄弟俩谁跟谁啊,我还会骗你不成?”他没去过凤翔,不过金手指告诉他,那地儿适合种这种经济作物!苏辂面带为难,“只是一般田地不许改种粮食以外的作物,到了那边还需要你帮忙协调协调。” 苏轼拍着胸脯保证:“这有何难,我到了那边一定好生与凤翔知府言明此事,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苏辂说道:“那就好,回头我就选个夫子带着学生跟你去凤翔,到那时候你若缺办事的、跑腿的,也可以让他们去干,好给他们点锻炼机会。” 金水书院出去的人,不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苏辂早就想好了,碰上哪个熟人外放就给他们安排出去一年半载。 这些学生家里条件一般,想像富家子弟那样靠家里的支持出去游学是没机会的了,书院这边可以统一给他们安排上! 苏辂都开口了,苏轼自是不会拒绝,兄弟俩凑一起商定之后便去找梁山长他们商量。 沈括得知此事,自告奋勇表示要当领队人。他对棉花种植颇感兴趣,书院这片棉田平时就是他在管! 反正他准备过两年再下场应试,出去锻炼锻炼正好当是积攒经验。 苏辂对此没有意见,当场把沈括引荐给苏轼。 苏轼与沈括一见如故,不须苏辂多加介绍就聊开了。 见两人相谈甚欢,苏辂便不再管这事儿。他自己的任命也下来了,朝廷给他的寄禄官是正八品著作郎,起步就比一般人高一些,安排的职位也令不少人吃了一惊:中牟县令。 按照朝廷对县的分法,一般县城会被分成上中下三种级别,在此之外还有一些更要紧的地方,不如靠近开封府、洛阳府、大名府周围的县城会被成为“畿县”,意思是靠近京畿的要紧地方! 畿县地理位置优越,往返都城一般不会超过一天一夜的距离,其重要程度、繁华程度自然与别处不一样! 正因如此,这些地方连选个主簿都是正经进士出身的,等闲人压根不可能被安排到这种好地方去。 更别提像苏辂这样空降县令。 苏辂把他堂哥安排得明明白白,对自己的任命却有点犯愁,忍不住去找他岳父张方平嘀咕:“我还小,上来就当地方一把手,不太好吧?别人都说知县是地方父母官,我才十几岁,怎么就给几千户人家当父母了呢?” 张方平听了苏辂这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话,有点想踹他一脚。 张方平骂道:“人家敬称一声父母官,不是真给你当儿做女!” 苏辂说道:“我心里不踏实啊,那可是几千户人,要是没管好怎么办?你们这些大人,安排职务的时候怎么就不动动脑子,您看我这岁数,像是能压得住人的吗?” 张方平横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那你可以别去。” “那不成,我辛辛苦苦考来的官职,凭啥不去?”苏辂腆着脸提出自己的要求,“您放心吧,等我到了地方要是镇不住场子绝对不会硬撑着,肯定第一时间写信向您求助。我知道到时您一定会立刻派几个心腹过来帮我的!怎么说我都是您女婿对不,我丢人就是您丢人啊!” 张方平让他滚。 苏辂喜滋滋地滚了,并且转头去找了司马光等人,挨个表达“我肯定第一时间向您求助”的中心思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