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解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回。   看着结结巴巴的曹操,李知自得一笑之后,说道:“孟德兄长,你还记得当初在下第一次来京城之时,所遇到的事情吗?”   曹操闻言,思索了一会儿之后,皱着眉头,不确定的说道:“你是说……诛杀曹节之事?”   “没错”李知点了点头之后,说道:“当初在诛杀曹节之时,为了引开宫中的侍卫,在下让文若兄长去皇宫之中弄了几份空白诏书,这便是其中之一。”   “咕嘟!”曹操在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脸色更加惊讶了。   他在咽了一口唾沫之后,问道:“难道……   在当初,贤弟便猜到了董卓会作乱?   不然的话,你为什么要让文若贤弟多拿这几道诏书?”   “孟德兄长想什么呢?”李知翻了个白眼之后,没好气的说道:“在下怎么可能在初入洛阳之时,便知道董卓将要作乱?   在下之所以让文若兄多拿几道诏书,是为了有备无患。   你也知道在下的性格,在下喜欢未雨绸缪。   而且,在洛阳之中,在下敌人无数,说不定什么时候敌人就会对在下动手。   所以,在下想用这几道诏书做保命之用,但是……”   说到这里,李知一脸出乎意料的表情,摇了摇头之后,说道:“没想到,这几封诏书竟然会用在此处。”   听到李知的解释之后,曹操了然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便满脸兴奋的看着手中的诏书。   有了这封诏书,只要他将这封诏书上填上讨董的内容,分发于天下,那他便有大义在手。   到时候,天下之人定然会纷纷景从。   看着陷入自己遐想之中的曹操,李知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道:“孟德兄,不要再做梦了!   你现在最主要的事情,还是想想怎么召集兵马吧!   你现在的手中可是连一兵一卒都没有。   你如果就这样两手空空的去参加讨董,即便是你是这次讨董的发起人,也不会得到多少利益,只会让人摘了果子。”   曹操在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皱着眉头说道:“为兄的麾下倒是有几千人马,但是这些人马根本就做不了什么。   行之贤弟有什么办法解决此事吗?”   说完之后,他便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知。   到了此时,曹操即便是再不想承认,他也知道,现在已经天下大乱了!   而天下大乱之时,手中有兵有将才是王道。   所以,他便打起了李知的主意,谁让李知只手中的兵马最多呢。   李知闻言一愣,苦笑的摇了摇头之后,说道:“孟德兄长,在下给你出主意,你却把主意打到了在下的身上,你这么做可不地道啊!”   说着,李知满脸郁闷的揉了揉脸,满脸的苦涩。   但是,他的心中却并不像他表现的那样郁闷,而是有些欢呼雀跃。   因为,曹操既然像他索要兵马,那就证明,曹操的雄心壮志已经激发了。   最少,他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乱世将至这个现实。   而,一旦曹操被激发了内心的雄心壮志之后,一定不会安于现状。   等他发现汉室不可扶之后,定然会自立为主!   到时候,李知那个宏伟计划,就可以慢慢的实施了。   当然,现在李知不能表现的太过于高兴,以免被曹操看出他的算计。   是的,今天他和曹操的谈话,从头到尾李知都是在算计曹操。   他就是想激起曹操的雄心壮志,让他尽快的自立为主。   所以,他才会早早的把圣旨给准备好了。   甚至于,现在曹操像他索要兵马,他也早有预料。   不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所以他才会满脸的苦涩,就是为了让曹操知道,这些兵马来之不易。   只有这样,他才会更加珍惜这些兵马,并且,更加的重视李知。   一切正如李知所算计的那样。   曹操在看到李知脸上的苦涩之后,尴尬的挠了挠下巴,很是不好意思的说道:“贤弟也不要怪为兄太贪心,为兄实在是没有办法。   为兄家中虽然薄有家资,但是想凭那点钱财来组建一只兵马,实乃是天方夜谭,所以兄才求到贤弟这里。”   曹操之所以如此窘迫,也是李知的锅。   在原来历史上,曹操可是得到了卫家的全力支持。   但是现在嘛……   卫家正在李知的控制下拼命的挣扎求生,哪有功夫支持曹操。   “唉……”李知闻言,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口气之后,满脸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吧,你我兄弟一场,在下也不能太小气了!   在下麾下的虽然有二十余万大军,但是这些大军皆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在下还要依靠他们实现在下的那个宏伟计划。   所以,现在在下麾下,也只有从世家之处所俘虏的那些奴仆军可以动用。”   说到这里,李知略一停顿,在思索了一会儿之后,一拍手,满脸坚定的说道:“这样吧,既然孟德兄急用,那在下可以给你调派三万奴仆大军,外加一万精锐士卒。   孟德兄在接收这些大军之后,加上你原来的那些人马,就差不多有五万人了,   如此,这五万人,足以让孟德兄在讨董的联盟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操闻言,满脸感激的站起了身,对着李知深深的行了一礼,说道:“多谢行之贤弟鼎力相助!   这次为兄若是讨董成功,行之贤弟乃是首功!   到时,为兄定然向陛下为行之贤弟表功!”   李知闻言,满脸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之后,说道:“孟德兄长不必多礼。   在下之所以帮你,乃是因为我们二人之间的友谊,而不是为了陛下!   而且,即便是你成功的将董卓诛杀之后,最好也不要将在下借兵给你的事告诉陛下。   不然的话,说不定,你也会受到在下的牵连,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因为,我们这位陛下,现在非常的讨厌在下。”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直起了身,不解的问道:“为何?   陛下现在被董卓囚禁于皇宫之中,你这位骠骑将军,是洛阳城中唯一能抵抗董卓之人,他为何要讨厌你?”   “呵!”李知闻言,嗤笑了一声之后,回答道:“三日之前,我们这位新近登基的陛下,托人给在下带来了血书。   他在书中说,只要在下将董卓诛除,他便封在下位大汉国师,洛阳王……”   李知的话还没有说完,曹操便满脸急切的打断道:“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答应……”   说到这里,曹操突然愣住了。   随后,他便恍然大悟的拍了拍了额头,苦笑着摇了摇头之后,说道:“你看为兄这记性,为兄险些忘记行之贤弟的目的了。   行之贤弟就是想让这天下大乱,怎么可能会阻止董卓。”   说到这里,他也不再谈这个话题,转而问道:“行之贤弟,在我们讨董的时候,你如果不出兵,那天下人岂不是会将你看作是董卓一流?”   李知闻言,笑呵呵的回答道:“在下早已做好了准备。   明日在下便暗示董卓,让他逼迫陛下,给在下写一封不得妄动的圣旨。   到时候,在下便可以将这封圣旨作为不出兵的借口。   届时,天下人也怨不得在下,最多也就是在背后骂在下迂腐罢了。”   曹操在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皱着眉头问道:“行之贤弟是不是太小看天下人了?   天下智者数不胜数,总有人看出行之贤弟的计谋。   届时,行之贤弟又该怎么应付那些人的责问?”   “呵呵……”李知闻言,自信一笑,之后说道:“孟德兄长有些杞人忧天了。   他们看出来又能如何?!   不忠于皇室之人,即便是看出来,他们不会在意这些。   而忠于皇室之人,他们在看出来之后,更不会到处乱说。   一个董卓就够他们受的了,如果因为他们的责问,而逼反了在下,你觉得这天下还有救吗?   所以,即便是他们看出来了,为了安抚在下,他们也绝对会守口如瓶!   毕竟,在下又没有跟着董卓谋反,只是两不相帮罢了。   在没有彻底的将董卓诛除之前,他们绝对不会与在下为敌!   至于诛除董卓之后……”   说到这里,李知笑着摇了摇头:“到那时,天下都已经大乱了,谁还有会抓着此事不放?”   曹操听到李知的解释之后,沉默了良久。   随后,他长长叹了一声,感慨说道:“如行之贤弟这般智谋通天之士,却不愿为汉室所用。   可见,汉室确实是走到了尽头……”   多谢所有给我投过票的兄弟们,你们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多谢!(* ̄3 ̄)╭♡❀小花花砸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