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大势(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一日,家眷们都在府中安定了下来。   宽阔的书房,姜承枭斜坐在软垫上,目光看着帷幔飘飘的庭院。   长孙清漪坐在一旁给夫君煮茶,时不时看看夫君的侧脸,心中不觉安定。   “夫君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姜承枭微微一笑,“院子中种着不少的花,只可惜要等些日子才会盛开,我倒是想起了长安府邸的桃树了。”   “夫君说的可是我们在长安的故府。”   “是的。”   当初他们搬去洛阳的时候,长安的琅琊郡公府邸中的桃树并没有带走,而是放在那里。   现在关中陷落,只怕是短时间回不去了。   长孙清漪素手斟茶,笑吟吟道:“夫君,日后总有机会回去的。”   姜承枭点了点头,“夫人说的不错,日后总有机会回去的。”   长安,他是一定要回去的。   “夫君,妾身有些担心阿娘她们。”   洛阳的事情,姜承枭已经告诉了她。   想起现在洛阳的状况,她不免担忧赵王妃等人。   “不用担心,阿娘她们在来的路上。”   赵王遣人送消息给他,赵王妃等人在来太原的路上,想必这两日就会抵达。   据此,他也更加的担心赵王。   只怕是赵王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他不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样的心情,只是有些压抑。   长孙清漪将香茗送到夫君手中,柔软的身子轻轻的倚着夫君。   “夫君,陛下大行,我们该怎么办?”   皇帝已死,天下大乱。   洛阳的朝廷不过是个笑话,过几日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只怕是群雄割据,自立为王的时代将会降临。   姜承枭伸手将夫人揽入怀中,和声道:“不用担心,这是我要考虑的,你不要想这些。你呢,只要替我管好府中的事情,那就行了,外面的,我会处理好。”   “嗯,妾身相信夫君。”她低低的说了一句,旋即抱紧了丈夫。   相思之情,最是难熬。   “夫人,为夫想你了。”   “妾身也想夫君。”长孙清漪喃喃的说了一句,旋即吃味道:“妾身还以为夫君眼中只有无难和常乐呢。”   闻言,姜承枭微微失笑。   “傻夫人,想什么呢,我们才是心心相印,孩子都是意外。”   “胡说八道。”长孙清漪啐了一声,心中不知怎么的,却十分的欢喜这句话。   皇帝姜况身死的消息,飞快的传遍了天下。   同时传遍的还有宇文述立了小皇帝,自封摄政王的消息。   霎时间,天下暗流涌动。   如果说之前大家都说李源等人是反贼,洛阳是正统。   但是随着皇帝大行,三岁小儿登基,天下再没有人承认洛阳是正统,相反的,洛阳的宇文述也变成了士人眼中的反贼。   至此,整个晋朝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彻底的变成了混战的局面。   从前不敢称王的,现在纷纷称帝建制。   李源等人造反的负面影响已经被降到了最低。   本来百姓都不喜欢皇帝,现在皇帝死了,听说宇文述也是个篡位的,所以造反的李源等人的身份和地位也变得光明起来。   甚至得到了独孤家和窦家支持的李源,在关中已经收拢了民心,大有变成正统的趋势。   扶风郡,雍县。   李源的临时大营就设置在此处,此刻,他已经得到了皇帝身死的消息,并召集了一众部下商议。   “诸位,宇文述谋害陛下,欲行王莽之举,吾等该如何是好?”   李源一身甲胄,目光落在左右两边的众人。   这其中,独孤整和窦玮自然是坐在首位的。   虽然李源也是造反,但是他打的是清君侧的名义,并非像于秉鸿一样直接造反,所以表面上他还是要为晋室说话的。   李孝通拱手道:“大帅,宇文述乃是乱臣贼子,望大帅下令,早日攻入长安,另立新君,以明朝廷正统。”   长史裴冀出列,言道:“大帅,晋帝荼毒百姓,天下苦晋久矣,若是立姜氏子弟为帝,只怕不得民心啊。”   闻言,李源暗自点头,到底是自己的发小,很懂他的心。   他其实从没想过立姜氏子弟为帝,他比谁都痛恨皇帝。   “那裴大人说说,我们该怎么做。”李源笑眯眯道。   裴冀脸色一肃,郑重道:“大帅行仁义之举,胸怀天下百姓,起义军,伐暴晋,属下以为,大帅当登基称帝,建社稷,惠万民!”   “大帅当登基!”   一众李氏子弟纷纷出口劝李源登基。   但是李源没有立即表态,因为独孤整和窦玮都没有劝他登基。   虽然他借兵吐番,让自己变得强大,但是在人脉,粮食,资金等方面,他必须要依靠关中贵族。   如果独孤整和窦玮不同意,他就不能轻易登基。   去岁左羽卫进入关中,但是他却一点消息没有得到,这其中若是说没有猫腻,打死他也不信。   甚至他怀疑这就是关中贵族给自己的警告。   “独孤大人怎么看?”李源笑着问。   独孤整气定神闲的摇了摇头,“京兆未取,大帅以何为根基之地啊?扶风?陇西?”   独孤整其实有些不满,李源想登基想疯了吧。   现在京兆郡都没有拿下,关中尚有多股势力并存,他居然都想要登基了。   虽说关中除了宇文述和于秉鸿的势力之外,其他的都不用担心,但问题是李源现在连长安都没有拿下。   难不成在陇西郡登基?   这和那些草头王有什么区别。   “独孤大人说的不错。”窦玮开口道:“大帅,还是先拿下京兆郡,再谈其他的吧。”   李源稍稍有些尴尬,虽然不满意独孤整说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独孤整说的其实没错。   拿不下长安,他若是轻易登基,确实有些急躁。   那样也会显得不是很有威慑力。   “两位大人说的不错,发消息给安民,让他兵进京兆郡!”李源当即下令。   他在这边被阻塞的够久了,必须要拿下京兆郡!   相比较李源的信心满满,独孤整则显得有些担忧。   他已经得到了消息,于秉鸿率领十几万大军离开并州,进入了延安郡,如此看来,于秉鸿的目标应该也是京兆郡。   更关键的是,于秉鸿的背后是魏弘!   这个对手可不好对付。   宇文述虽然兵多,但是他在关中的根基不深,可是魏弘和于秉鸿不同,他们俩之前就是关中贵族,在关中耕耘已久。   一旦起兵,将会成为李源最大的威胁。   延安郡,肤施。   于秉鸿率军渡过大河之后,迅速出兵扫清延安郡内的造反势力,将延安郡吃下。   同时,他联系了之前关中的各大家族,不少曾经和于家友好的家族纷纷送了粮食物资给他们,这让于秉鸿欣喜不已,对自己离开并州的决定不由得沾沾自喜。   留在并州才是死路一条,只有回到关中,他才能如鱼得水。   而现在,他又得到一个消息,皇帝**养心殿,宇文述扶持三岁小儿登基。   陇西李源驻军扶风郡,正在猛攻京兆。   于秉鸿明白,他的机会来了。   皇帝已死,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代来了!   “诸位,皇帝已经死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于秉鸿目光扫视堂中的将领、谋士。   他和李源不一样,他没有找什么狗屁的起兵借口,他就是造反。   所以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该说什么自然说什么。   再者,皇帝都死了,洛阳的三岁小儿有什么民心?   “父亲,儿建议立即出兵攻打上郡,早日拿下京兆郡!”于峻站起来说道。   于秉鸿点了点头,“我儿说的有道理。”   拿下京兆郡,他的基业也就有了。   “大帅。”吴伷缓缓站起来,提醒道:“此事,是否要和魏公商议啊?”   闻言,于秉鸿脸色一沉。   于峻在一旁不满道:“我们起兵对抗暴晋,不正是他们希望的么,现在出兵,他们有什么可说的。”   吴伷没有回应于峻,只是默默的看着于秉鸿,等待着他的回复。   于秉鸿沉默一会儿,反问道:“先生以为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