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裴王开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谶言的事情虽然被皇帝用一纸诏书一笔带过,但是在聪明人的心中,却不是这样。   姜承枭能想明白的事情,裴矩等人自然心里也是十分清楚的。   闻喜县公府。   裴矩已经烧好了一壶上好的茶水。   他知道,一会儿一准有人上门找他,昨日王鸿的拜帖已经送到了裴府。   “大哥似乎并不担心。”   裴昀跪坐在一边,老神自在的端起茶水,轻抿一口。   纵然喝了无数次的茶水,但是每一次喝入口中,裴昀还是觉得这种‘纯茶’实在是太对他的胃口了。   现在你让他不吃饭可以,不喝茶是不可能的。   听了裴昀的话,裴矩笑呵呵的,眯着眼说道:“贤弟不也是一样嘛。”   裴昀嘴角一勾,说道:“谶言的事情,虽然让武都王被困洛阳,但是却也不是坏处,过早的出头,只会适得其反,关中土匪尚在蛰伏,这时候可不是出头的好时机。”   “贤弟看的通透。”   裴矩道:“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冲着赵王和武都王去的,实际上是冲着陛下去的。”   裴昀道:“不错,此举的根本目的还是在离间陛下与赵王父子之间的信任。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赵王与武都王影响力最大的地方就是在军中。”   “幕后黑手此举,是为了杜绝赵王与武都王领兵。”   说出这个结论,裴矩与裴昀都显得了然于胸。   裴矩接着道:“现在最忌惮赵王与武都王的...”   “关中贵族!”裴昀接口道。   裴矩点点头,感慨道:“看样子,关中贵族终于开始有动静了,趁着山东与河北两地不安稳,他们也忍不住了。”   “大哥觉得,谶言会是谁放出来的?”裴昀问。   裴矩想了想,说道:“应该是独孤整那个老狐狸。”   “为何?”   说到这里,裴矩嘿嘿一笑,道:“贤弟你不知道,太原祁县那边传来消息,于家最近暗中和魏家的商队接触频繁,私下里招募县兵对抗太行马匪。”   “所以魏家现在的注意力应该是于家,更何况魏弘离开朝堂,他们在这边的掌控力有所减弱,只有独孤整有这个能力。”   裴昀道:“为何不能是窦家呢?”   “应该不是他们。”裴矩摇着头,“前些日子,我在朝中偶然发现一封来自陇西的奏折,信中密报李源暗中训练家丁,招募乡勇民团对抗乱匪。”   闻言,裴昀顿时一震。   “大哥的意思是,关中贵族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太原的于秉鸿,一手是陇西的李源?”   魏家暗中和于家接触,李源是窦家的女婿,如此一来,这不正是两手准备么。   裴矩颔首,“你说的不错,我现在甚至怀疑青州的匪患也与他们有关系,那个在北海郡造反的李法主...贤弟知道他的真名吗?”   “什么?”   裴矩冷笑一声,道:“此人真名叫李蒲,宏业二年中正选士,此人来自陇西。当时他的细则就是在我手上过的,只不过我没批朱红。”   裴昀倒吸一口冷气,“这些土匪,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细想之下,裴昀只觉得冷汗倒流,万万没想到现在造反势力最火热的青州,居然背后也有关中贵族的身影。   “相比较而言,咱们可真是后知后觉啊。”裴昀苦笑。   裴矩狡猾的笑了笑,“咱们什么时候后知后觉了?”   闻言,裴昀仿佛明白了什么,旋即苦恼道:“可是因为谶言的事情,咱们要把武都王送去太原的事情不就没办法了么。”   赵大王,青小王,鹿走入北疆,晋室中兴兆。   简单的一句歌谣,却将武都王困死在了洛阳。   “那可不一定。”裴矩摇了摇头。   “大哥有什么办法吗?”   “我不是说了太原有于家在么。”   听到这里,裴昀明白了。   “不过此事,还需要王家出面,毕竟祁县在太原郡,他们比较熟悉。”裴矩道。   兄弟俩都是聪明人,有些话点到即止。   便在此时,王鸿带着王祎来了。   双方见礼之后落座,王鸿率先开口道:“裴兄,现在事发突然,咱们该怎么办?”   裴矩道:“我倒是不觉得事发突然。”   嗯?   此言一出,弄得几人都有些懵。   “裴兄此言何意啊?”王祎连忙问道。   裴矩解释道:“你们忘了么,当初陛下将武都王召回洛阳的时候,其实心中就有些担心他。只不过谶言的事情加剧了陛下心中的猜忌。”   “当时我们也是想办法将武都王送去太原,现在还是一样想办法将他送去太原,你们说说,这有什么突然的。”   王祎苦笑道:“可这不一样啊,现在陛下如此猜忌,甚至让他入朝任职礼部侍郎,这不摆明要将他留在朝中么。”   “这不好吗?”裴矩突然反问。   王鸿皱着眉思索着裴矩的话。   这时候,裴矩从袖子中取出两封奏折分别交给王鸿与王祎。   “一封是祁县县丞的,一封是并县县尉的,两封都说了一件事情,于家和李家在招募民团乡勇对抗乱匪,两位能从这里面发现什么吗?”   王鸿放下奏折,淡淡道:“暗中私募士卒,居心叵测!”   裴矩笑了,这才是他觉得姜承枭暂时留在朝中是最好的选择。   “裴兄的意思是,过早的将武都王送去太原,这样会暗中遭人惦记。”王祎也反应过来了。   裴矩点点头,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不错,既然他们忍不住了,我们就给他们加把火,来个火中取栗!”   “先动那一边?”王鸿问。   裴矩眸子中闪着亮色,“太原!”   “为何?”   裴矩道:“李源积蓄尚短,暂时不能成事,必须让于家分散注意力,给李源提供机会,让他能够顺利拿下关中。”   “关中一旦失守,陛下绝不会容忍。”王鸿道:“到那个时候,武都王就能动了。”   裴昀迟疑道:“可是,如果李源抵挡不住朝廷的大军呢?”   闻言,王鸿呵呵一笑,不动神色的从袖子里面拿出一封奏折递给裴昀。   “这是昨夜送到政事堂的,我手抄了一份,宇文化及率领的三万左骁卫在青州全军覆没。”   话音落下,裴矩俩兄弟对视一眼,心中了然。   青州的背后果然有某些人的影子。   裴矩放下奏折,冷笑道:“陛下也真是宠幸宇文述,居然将左骁卫的精锐交给宇文化及这个斗鸡走狗之辈,焉能不败?”   王祎道:“现如今青州战败,陛下会不会派遣武都王去平匪呢?”   裴昀摇头道:“应该不会,陛下刚刚让武都王入朝,不会朝令夕改。”   王鸿道:“关中,并州,青州,三地的匪患一旦同时爆发,到那个时候,陛下不得不考虑重新启用武都王,那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或许还要加上一个江南。”裴矩补充道。   此言一出,王鸿俩兄弟顿时一愣,不太明白着什么意思。   旋即,裴矩解释道:“此次武都王南下调查水灾的事情两位都记得吧。”   “怎么了,难道其中有什么玄机吗?”王鸿问。   裴矩道:“当然有,前些天我从御史于拯那里得知,江南之地,此次的水灾爆发之后,出现了两个神秘的势力,‘南梁会’与‘南陈会’。”   这两个名字从裴矩嘴中吐出来的时候,王鸿下意识就想到了南陈、萧梁。   “难道...”   裴矩点了点头。   得到裴矩的肯定,王鸿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原以为,只有关中贵族和他们山东士族在插手,没想到江南也动手了。   这实在是很出乎人的意料。   因为江南没理由反啊。   不管是他们山东士族,还是关中贵族,都是因为被逼无奈,可是江南造反的理由是什么?   复国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