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风轻云淡(感谢红妆狐狸的打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药师此番只带来了两万人马,原本五万大军,一万驻守在大散关,一万驻守在萧关,剩下的一万在关中各地追杀那些李源的溃兵。   此次过来,李药师带来了从陇西那边俘虏的反贼家眷,其中投诚的关中贵族家眷自然是秋毫无犯,全部让其认领了回去。没有投诚的家眷,男子尽数斩首或是充军发配,女子则没入宫廷亦或教坊司。   还有就是,李源父子四人的尸首。   李济世为了给父亲争取逃亡的机会,战死在贺甫伯手中。李源父子三人战死在大散关之下,麾下士卒亦是如此。   让姜承枭稍微意外的是,李源的三子李元鼎居然尸首分离,身上有着诸多的伤口,至死也是双目圆瞪。   “此人异常凶猛,龙骧将军一时也拿他不下,好在秦将军斩杀了李安民和李源之后前来相助,这才将此獠斩杀。”李药师说道。   校场上,姜承枭看着李元鼎的尸体,旋即抬目向谢映景看过去,后者红了红脸,低头不语。   “没想到还有人能和孤的龙骧将军打得不分胜负,想来也不是个俗人。”   谢映景抿了抿嘴,抱拳道:“末将知错。”   “你有何错?”   “末将见猎心奇,一味与其缠斗,不分场合,让我军士卒损失惨重。”   姜承枭笑了笑,摆摆手,“无妨。”   顿了顿,姜承枭又道:“秦玉京将军和王伯驹将军呢?”   “末将在!”一名黄脸大汉,背负双锏,走出列,低头抱拳。   这时,李药师在旁解释道:“王伯驹将军暂不在大营,末将派他去扫荡李源余孽,估摸着还要几天功夫才能回来。”   姜承枭颔首,看向秦玉京。   几年前他曾远远见过这位声名远播的秦玉京,那时候是神举向自己推荐的。   不过碍于身份和时机,他便没有与其见面。后来天下大乱,神举在来信中告诉他,秦玉京不愿投降反贼,携家人离开了青州,这让他感到高兴。   “秦将军,抬起头来说话。”   “是!”秦玉京缓缓抬起头,目视姜承枭。   昭王给他的感觉很年轻,太年轻了。他身材欣长却显得消瘦单薄,面容十分俊毅,双眸沉静如水。他只是负手立在那里,秦玉京却感到了丝丝压力。   “当年,孤在朝中之时,便听闻齐郡郡守张素虢麾下有两员猛将,一是孝勇无双秦玉京,二是白衣神箭王伯驹。今日一见,将军正气蓬发,果是不俗。”   秦玉京心里稍稍惊讶昭王居然知道他的过去,沉着道:“多谢王上赞赏。”   姜承枭正色道:“孤从不妄言,秦将军当年秉公直忠,力抗反贼,虽结果不如人意,但是将军一心为晋室之忠,孤看在眼里。此番将军拿下大散关,功不可没,待回到太原,孤必定重赏。”   “末将谢王上厚恩。”顿了顿,秦玉京解释道:“拿下大散关的命令是大将军的决定,末将只是执行,不敢恬居首功,望王上明鉴。”   “好啊,胜不骄,这才是良将!”姜承枭赞赏一声,旋即道:“孤现在提拔你为宣威将军!”   秦玉京因为在新军之中表现突出,朝廷任命其从六品振威校尉。之后在与突厥一战中获有战功,与王伯驹一起被李药师提拔为从五品车骑将军。   现在,姜承枭又将他提拔为从四品宣威将军,可以说他一路走来都是跳级升职的,一众将领无不羡慕。   不过他们也没有不服的,秦玉京确实武艺高强,而且为人随和,军中上下都能与其相处。   当然,军中能说话的只有‘拳头’和‘战功’,秦玉京二者皆有,众人自然服气。   “谢王上,末将定不辜负王上栽培!”   姜承枭点了点头,旋即迈步走向最后一具尸体。   那是李安民的。   李药师掀开白布,李安民死状惨烈,满脸刀伤,身上插满了箭矢,双目亦是不干的睁的老大。   再见故人,姜承枭面无表情,内心也丝毫没有波动。   尽管他曾经将李源这一支关中反贼视为大敌,在听闻李安民冒险袭击长安之后感到震惊,但是他此刻依旧风轻云淡。   成王败寇!   李安民是个有才干的,但是他先天不足,终是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回想起来,李安民与他的纠葛还是很深的。   先帝的一封诏书,让他们两个成为了敌人,对他们二人来说,对方都是必杀的。   “葬了吧。”姜承枭让人盖上白布,轻飘飘的说着。   至此,算是他为自己和李安民之间的恩恩怨怨划上定论。   “王上,此人乃是反贼,只能以平民葬之。”杜如明提醒道。   按照规定,似李源一家这样的反贼应该被五马分尸。   “唔。”姜承枭点了点头。   随后,姜承枭又勉励了三军,旋即让李药师整合兵力。   因为拿下潼关和武关需要分兵防守,长安还剩下三万兵马,加上李药师带来的两万,共五万兵马,需要重新整合一番。   御书房。   “哥...王上。”谢映景再次见到姜承枭,显得有些高兴,同时又有点局促。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被囚禁在府的少年,经过师傅的教导,他懂得了人情世故,更明白了他与王上之间的身份差距。   姜承枭拍了拍他肩膀,“不错,长大长高了,壮实了!”   那年萧府,他一眼便相中了似如幼童心性的谢映景,后来将他弄去辽东,又交给孙十常救治,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期盼,他成为了一员猛将。   “李药师将军都和我说了,突厥一战中,你立下了大功,想要什么封赏,我都给你。”   谢映景拱手道:“为王前驱,万死不辞。末将能有今日,都是王上栽培,末将不敢言功。”   “行了,你我之间不必弄这些俗套之言。”姜承枭笑着道:“当年你叫我一声哥哥,现在你也是我的弟弟。”   闻言,谢映景十分感动,当即道:“我不想要什么封赏,只求将来哥哥攻打萧梁之时,让末将前去。”   姜承枭默然,谢映景的身世他现在基本上已经弄清楚了。   怎么说呢,大家族一本乱搞的烂账。   “你想好了?”   “想好了!”谢映景道:“哥哥放心,我现在只想要再见一次娘亲,当面问她一些事情,绝不会暗藏私心!”   “我相信你。”姜承枭顿了顿,道:“我只是担心你,其他人的生死与我何干。”   关中天翻地覆的消息,没有隐瞒多久,随着各个势力的细作以及来往的商贾,传遍了天下。   登时,天下震动。   所有人都认为北晋的目标是中原宇文述,直到关中平定的前一刻,所有人还是这么认为。   可是,万万没想到北晋昭王耍了所有人,拿出十万大军在中原当诱饵,不顾腹背受敌,全力吸引天下注意。   当关中被平定,一切都迟了。   有识之士已经明白,随着关中被平定,北方尽数落在北晋手中,天下再无其他势力能够单独抵挡北晋。   整个天下,北晋已经拿下了一半。   出身世家的人更是清楚,关中贵族已经投降北晋,再加上原来的山东士族,现在的北晋已经具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和实力。   随着关中被北晋攻克,北方连成了一线,如同几十年前的‘北晋’一样。   这个时候,各大势力不得不惊诧姜承枭的胆大妄为。他宁愿坐视中原的十万晋军遭受宇文述和赤举的攻打,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兴兵十万征讨关中。   此人之野心贪婪,可以想见。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赤举早就是姜承枭的人,所以十万晋军从一开始地敌人就只有宇文述。   紧跟着,各个势力的细作纷纷打探此番关中大战的细节,他们不由得再次羡慕姜承枭的眼光毒辣,以及对时机的把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