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四子献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皇宫中的圣旨,又传了出来。   金銮殿上。   四位皇子都上了殿。   李图和九幽道君正襟危坐。   百官都是凝重非常。   “圣上有旨,着四位皇子,就城中乞丐难民日渐增多一事即日献策,并且照策施行,命九幽道君、平西王监督,钦此!”   司礼太监传下了皇帝的圣旨。   百官都是神色一动。   “这又是一次考量!”   “昨天的入冬猎会刚刚完毕,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   “圣上这是想看看,几位皇子,究竟谁才是治国之才。”   百官都是耸然。   在他们看来,昨日的狩猎,皇帝是想看看,哪一位皇子更能得天地眷顾。   而今日的考察,则是为了比较那一个皇子,更能够治理国家。   这极有可能是最后一道关卡。   结果是如何,很有可能就会在这次考量之后揭晓。   四个皇子的神色,也都是紧张起来,呼吸有些粗重。   “儿臣云壑接旨!”   “儿臣云锐接旨!”   “儿臣云安接旨!”   “儿臣云熙接旨!”   ……四个皇子上前,恭敬地开口。   李图和九幽道君的脸上,也都带着一抹凝重之色。   但是他们,现在也不能说什么。   正如昨天的入冬猎会一般,这是皇帝对他几个儿子的考量,他2绝对不会希望李图或者九幽道君,在这其中挥什么作用。   那样会干扰皇帝的判断。   所以,李图和九幽道君,都只能作壁上观。   不能提任何的建议。   紧接着,百官又各自奏议政事,不多时,散朝了。   四个皇子逐渐走下台阶。   “五弟。”   忽然,四皇子叫住了云熙。   云熙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了一抹疑惑之色。   “四哥有什么事吗?”   云熙开口。   她平日里,和云安几乎没有什么感情。   唯一一个感情好的,就是云锐。   云安微微一笑,道:“没什么事,就是想找你说说话而已。”   他顿了顿,道:“咱们两都是自幼丧母,身世相近,从小,我就对你颇有好感,只是宫中人多耳杂,四哥也不好和你说话。”   云熙微微一笑,道:“五弟明白的。”   云安走过去,拍了拍她肩膀,道:“云熙,你我之间,其实无论谁当皇帝,都不会对另一人狠下杀手。”   闻言,云熙的神色微微一怔。   云安看到云熙的神色,眼中闪过一抹冷意,道:“你有没有想过,平西王如今已经是众矢之的,他现在能够屹立不倒,一则是父皇赏识他,二则是手下有些兵马而已。”   云熙回过神来,眼中也有些冷意,道:“老师如何,我心中自有判断。”   云安摇摇头,道:“李图的做法,浑然是与天下官吏为敌,不用四哥说,你也明白,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他的确是个人才,如果他能够改变做法,转而和道君站在一起,那才是帝国之幸。   你也看到了,他和道君执政的这段时间,朝政清明,百姓无不称赞。”   “你我何必争个你死我活呢?   你不为李图想,也得为自己想想,道君天下无敌,李图硬要碰撞下去,最后只会身死道消,到时候,四哥又该如何对你?”   他叹了一口气,道:“四哥这么多年,虽然不怎么和你说话,但看得出来,你是个心软的人,所以告诉你这么多,你得好好决断才是。”   说完之后,他转身离开了。   云熙的脸色充满了冷峻之色。   她握紧了拳头。   ……四个皇子都回到了各自的宫中。   云熙和云安两人,都明白现在不能询问他们的老师,所以都没有去找李图或者九幽道君。   李府。   “老师,今日离宫的时候,四皇子找五皇子说了许多话。”   严慈遇禀报道。   李图淡淡道:“没什么的,他不可能改变云熙的想法,只是想在此时,扰乱云熙的情绪,让云熙处在愤怒或者沮丧之中,那么一来,云熙在这场比试中表现当然会受到影响。”   严慈遇点点头,脸上带着些许担忧,道:“四皇子城府太深,五殿下会不会……”李图微微一笑,道:“这也是她必须经历的事情,没什么的。”   ……几乎朝中的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五皇子和四皇子。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最后一场。   九幽道君和李图的考量,已经结束了。   两人毫无疑问,都已经合格。   各大皇子也用狩猎的事情测试了一遍。   现在只差检验他们的治国之能。   短期之内,风云将变。   九幽堂。   “老师,都安排好了。”   辛去病把一叠叠的信封装了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些许担忧之色,道:“但是李图的人,出了那些武林中人以外,其他的都没有现,藏得很深。”   九幽道君点点头,道:“找不出来也没关系,李图的人,肯定已经都到了京城。”   “他的势力与我的人犬牙交错,互相牵制,最终决胜的点,将不在我与他身上。”   辛去病脸色有些凝重。   “好好练笛吧。”   九幽幽幽叹了口气。   ……次日。   四位皇子的奏折,递进了皇宫之中。   “圣上,这是四位皇子的奏折。”   太监将四本奏折递给了皇帝。   皇帝一一打开,从云壑的看起。   “募捐?”   皇帝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他的手已经变得只剩下皮包骨,这几天来,几乎不饮不食,只有太后强烈要求的时候,他才会喝一点儿粥。   他没有食欲。   大皇子的计策,是由皇家带头,为城中的难民和乞丐募捐,这样一来可以收民心,二来可以解决问题……看着大皇子的计策,皇帝摇摇头,没有看完,就扔在了一边。   “圣上,大皇子的计策不可吗?”   老太监疑惑地问。   皇帝淡淡道:“并非出自其内心,没什么看的价值,他怎么样,只有后面九幽或者李图才能知道了。”   说着打开了云锐的奏折。   云锐的奏折上,建议也很符合他的兴趣。   他建议让城中的乞丐和难民去从军。   如今急需补充一匹新兵,而让乞丐难民从军,正是两全其美。   “这辈子,他也就当个将军的料了。”   皇帝摇摇头。   四皇子云安的。   皇帝的眼睛中闪过一道亮光。   “今乞丐难民滞留京城者,以京城富庶而已。   人多则滋乱,乱则京城难安。   故其根本,唯有分流与其他,即日起,城中难民乞丐,悉迁与其他州郡,以京城之力治则难,以地方之力治则易。”   云安的计策就是把京城中的乞丐难民赶出去。   赶到周边的郡县。   然后将压力传到地方。   京城土地稀有,寸土寸金,根本没有地方安排那些难民,但是地方上则会更容易些。   “和九幽道君治理东北流民的计策是一脉同源。”   皇帝淡淡点点头,放在了另一边。   他打开了云熙的。   云熙的计策却是让他眉头紧皱。   “难民乞丐,绝非一时一地所有,历朝历代,千秋百载,乞丐无穷,难民无数。   今能以一策解之,他日又求诸良策哉?   若无良臣,则难民无解已。”   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乞丐和难民。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变成难民或者乞丐。   无论今天是富豪,还是中产,还是普通人……“以儿臣之见,朝中当新建一民政司,专理此事,民有难则保之,民有贫则给之,长此以往,犹如风车运水,源源不断已。”   云熙的解决方法,是新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   专门用来处理乞丐难民等事情。   包括为乞丐提供响应的保障,为难民贫民提供相应的帮助。   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会产生乞丐和难民,但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意识到这些问题。   唯有形成这样一个制度,才能够一劳永逸。   皇帝的眉头缓缓舒开。   “圣上,为何如此?”   老太监不解。   “你知道李图最提倡什么吗?”   皇帝淡淡道。   “爱民?”   老太监试着回答。   皇帝摇摇头,道:“法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一种法治,真正的法治,而不是披着法治匹囊的人治。”   “法治,是一种顶层的设计。”   “云熙的思路,与李图,是一样的。”   “他是个好学生,已经明白思考顶层的问题,从更深处的体制,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话语中分明充满了赞叹之意。   旁边的老太监也笑了。   “这么说来,圣上心中有数了?”   他开口。   皇帝却又是摇摇头,道:“要看疗效。   让他们按照他们计策施行,看看谁的奏效。”   老太监悄然离去了。   “咳咳——”皇帝又咳嗽起来,他用手帕掩着口鼻,拿下来的时候,手帕上却全是殷红之色!皇帝的手微微颤抖着。   他并不怕死。   之所以颤抖,是因为身体有些痉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