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皇帝和大臣,都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皇帝和大臣,都懵了!   皇宫。   金銮殿。   正在进行早朝。   不过皇帝和众大臣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什么心思商议其它朝政。   大楚皇朝的头等大事,莫过于这第三轮的“国试”,将选拔出二百名通过国试的举人。   这是科举新政,最重要的一个关节。只要通过“国试”,保底也是朝廷小吏,吃上官家饭碗。   两百名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吏,即将出现在朝堂上。   皇帝项燕然和三公九卿众大臣们都在等着这次国试的神秘考卷。   选出的官员如何,当然要看考卷。   这份国试考卷的保密性做的太好,除了小昏侯之外,无人知晓。   “皇上,国试考卷到了!”   几名太监匆匆而至,带着一百余份考卷,赶到皇宫。   金陵贡院的考试正式开始。   太监们终于在金陵贡院,拿到了国试考卷,赶紧送来给皇帝和众大臣们过目。   皇帝项燕然随手取了一份考卷。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采取科举大考的方式来从整个大楚遴选人才。   他当然很好奇,小昏侯出的国试考卷。   这份国试试卷一共只有九道题,比之前的县试和郡试少多了。   “国试第一道题——天文算术考题。   请听题:   一纸厚一毫,对折一次增高一倍。如果反复折叠四十一次,厚度可从大地达月亮。那么,大地到月亮之间多远?请写出每次折叠的计算过程!”   项燕然愣住了,脸上抽了一下。   从地面到月亮多远?   他发现。   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   身为皇帝,他也算是通古博今,阅书无数...但怎么计算这道题,他不知该如何下手。   先不管这道题了。   看下一道题。   “国试第二道题——物理算术考题。水,为何成冰,为何化气,消失不见?解释其中原理。”   皇帝项燕然拿着手中的茶杯,懵了半天。   这道题,每一个字都能看懂。   但是组成一句话,他就看不懂了。   水为什么成冰,水为什么化气?   你问我?   我问谁去?   他怎么知道?!   “国试第三道题——历史演变和农耕考题:石器、青铜器、铁器、钢器,从古至今的农具变化,对增加耕地和增产粮食起到多少效果,增加多少人口,增加多少国力?”   “算了,下一道!”   “国试第四道提——医学考题:大楚发生过多少瘟疫。瘟疫的种类,对皇朝和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什么情况下爆发,以及如何治疗、防疫、隔离?”   “算了,朕还是回头去做第一道题,试一试折纸吧!”   毕竟,折纸容易一点。   皇帝项燕然拿出一张空白的昏侯纸。   不就是对折吗,多轻松啊!   项燕然暗道。   折一下,两毫。   折两下,四毫。   折三下,八毫....十六毫...三十二毫...六十四毫。   折八...!   呃,完蛋,折不动了。   这张纸要折多少下,才能叠到月亮上?   皇帝项燕然使劲全力,也没折到第九下。至于计算,算到十多次之后,他就不知该如何算下去。   项燕然颓然放弃了。   他堂堂大楚国皇帝,一道题都答不对。   小昏侯是从什么古书上,搜刮了这些稀奇古怪的考题?!   ...   朝堂上,大臣们也在拼命解题,不时交头接耳碎碎低语。   “小昏侯这考题出的太扯淡了,太没有水准了。   一张薄纸折叠四十一次,恐怕还没有我家屋檐那么高,怎么就抵达月亮上了?”   有官员极为不屑道。   大农令杨褚闻言,却摇头道:“这可不一定,你家屋檐若是高一丈多,只需折十二次便可。...不信你折一折试试。”   “怎么可能!”   那官员不服气,取了一张白纸折叠起来。   才折了八次,他使足了劲,涨红了脸,依然折不动。   折不动,只能拿笔来算好了。   可是算着算着,便算不下去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算了,越算到后面越恐怖啊!   ...   “这份考卷,哪位爱卿来答一答出来?”   项燕然不由朝满殿的众臣们问道。   朝堂上。   太尉李荣、太常卢梓等等众朝臣们,不断的翻看着国试的九道考题,眼皮直跳,面面相觑,没人敢吭声。   这考题,咋一看上去,好像都是很小的问题。   可是仔细一想,脑子里一片懵的,啥也答不上来。   “臣,请召集本朝所有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专精筹算的博士,共破国试考题!”   大农令杨褚道:“并把相关的书籍都找来!”   “准!”   皇帝项燕然立刻召集大楚皇朝的众博士,一起上殿,破解这国试第一科的考题。   众朝臣和博士们,一起苦翻古籍,寻求解答之法。   一炷香过去...一个时辰过去...大半日过去。   殿内众臣满身大汗。   第一道题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只需要反复的叠加计算。   但依然极难。   因为大楚皇朝用的方法,没有后世人常用的公式,并非是“算盘”,而是更加古老的“筹算”——一袋子的“竹筹”当做计数器。   横着放一到五根,分别代表一到五个数字。   竖着放一根,代表五。竖两根为十。   一竖四横,代表九。   采用十进制,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   众大臣们在地上摆“筹算”,不断的翻倍计算,翻倍四十一次。   用了几个时辰之后,他们终于算清楚了。   大约是七十六万里左右,从地面到月亮的距离。   这个数字,让皇帝项燕然和众臣们感到骇然变色,难以置信,却又欣喜若狂。   从大楚的帝都金陵城到遥远的成都县,这才几千里而已。东西之间,南北之间,都不超过数千里。   地面到月亮,居然要七十多万里远,超过了几百个大楚皇朝的疆域。   他们没有用尺子,居然把天的高度给量出来了。   这是何等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啊?!   当然,为何小昏侯这么确定,纸折四十一次的厚度,就能抵达月亮?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他们不想去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烧脑。肯定涉及到一大堆极为复杂的计算。   然而,这仅仅是国试的第一道题,后面每一道考题都让众大臣感到头疼无比。   翻遍了各种书籍,费尽心思才解答出了其中一小半道的考题,众朝臣和博士们都脱虚了。   这国试考题,太过恐怖。   完全超过了他们所能掌握的学识,在儒家、道家...书籍上,根本找不到任何答案。   难怪小昏侯允许秀才们携带书本入考场,开卷考试。   金陵贡院里的秀才们,恐怕遭遇了此生最艰难的一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