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丞相心中的纠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丞相心中的纠结   大楚皇帝和大楚们吃完这顿晚饭。   心头滋味各是不同。   皇帝是很高兴。   但是大臣们心头酸溜溜的,饭菜在嘴里,那都不是滋味。   等慢腾腾的吃完晚膳,已经到了入夜时分。   夜。   丹阳县居然又变了一副摸样。   白天的丹阳城是一座大火炉,几乎像是在燃烧一样,到处都是叮当当响。   入夜之后,丹阳城迅速安静了下来,只有极少数铁匠铺还在赶工。   但是,铁匠们并未回家,反而来到小巷子深处,一些农家大院子,一二百人成群的聚拢在一起。   皇帝和众大臣们都奇怪,跟着去查勘情况。   他们进了小巷。   发现这丹阳县城,家家户户,夜不闭门。   屋内屋外,随处可见昂贵的铁器。   也没人特意去收拾。   也不怕被盗走。   上古尧舜时代,所谓的圣人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莫过于此吧!   在巷子深处,一座很大的土院子中央,却看见一名读书人,手里拿着一卷教材,站在一块巨大的木板前面,写写画画。   “这是1、2.,用来记账的数字。今日,我们教新学的加减发、乘除法。一把菜刀二百文,三把菜刀是多少文铜钱?”   那读书人讲道。   那些粗糙铁匠们围了一圈,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跟着读书人,笨拙的一个一个念木板上的数字。   这应该是一座非常简单的学校。   皇帝和大臣们站在成群的铁匠人群的后面,难以置信。   看样子,不管老人妇孺,这里似乎谁都可以来学。   也没人让他们这群外人出去。   “这...这是什么学校?”   太常卢梓惊呆了。   “这是丹阳夜校,这夜校咱们丹阳城内有几十所,就是教算术、识字,还有,教怎么打铁。   这先生,是县令大老爷出的银子,请来教咱们这些老百姓的,不用教学费。不学白不学,三天不学就落后了。   很多打铁不懂的东西,都要在这里学,切磋技艺。你们是外来人吧,多学学也有好处!”   旁边一个老铁匠转过头,看了他们一眼道。   皇帝和众大臣们都是难以置信。   丹阳县民,居然在读夜校。   丹阳县政绩清单上,只写新办一堆私塾。   他们原以为,教授一群低龄的蒙童而已。   却没想到,全城百姓都要学。几万人,全都在上夜校。   白天没时间学,干脆晚上,在夜校里学。   “这里的先生还教你们打铁?一个读书先生,比你们打了一辈子铁的匠人,还会打铁?”   卢梓诧异。   “先生当然不会打铁,可是县令大老爷会啊!他写了很多书,让先生们照着念就行了。   县令大老爷啥都懂,这新式土高炉、炒钢就是他发明的。   他还写书,《钢铁材料和原理》,说往里面加不同的东西,就变成了不同的钢。让我们丹阳铁匠们都要学,发明出更好的钢。有新钢材出来,他重重有奖。”   老铁匠很是自豪。   众大臣面面相觑。   小昏侯太强悍了!   小昏侯这是以一人之力,把丹阳县炼铁术,给拔高了一个档次啊!   就像他发明昏侯纸一样,把大楚皇朝从竹简时代,带入了纸时代。   “你们县令大人,就不怕别人学去了?大楚各郡都有铁匠...他们外地人学去了,你们岂不是挣不到钱了?”   项燕然问道。   “哈哈,铁匠来我们丹阳学冶铁,丹阳县欢迎啊!   这小半年,大楚至少来了几十位打铁宗师,都是想要偷学带走...只是来了之后一个月,他们就不愿意走了。   他们说,这天下没有比丹阳县更适合打铁的地方了。就算回去老家,既没有小高炉,也没有铁矿山,当地官员对他们也浑不在意。   几个人打铁有什么劲啊,几万铁匠一起打铁那才叫有意思。   这丹阳县,才是铁匠发家致富的宝地。外地铁匠来了,可以直接加入本县的户籍。   县令大人就不用说,对咱们铁匠是恩重如山,再生父母啊!县衙上上下下所有小吏、衙役,对咱们铁匠都是客客气气,把咱们当成上等人。   这在其他县城,谁会多瞧咱们匠人一眼?他们又不傻,这种宝地不待,去其它地方。”   老铁匠大笑。   ...   皇帝和众大臣们看了小半个时辰,听了一堂课,便离开夜校。   皇帝缓步走着,沉默着,似乎在深思着什么。   这丹阳县治理的好啊!   小昏侯这金手一指,把丹阳县化废为宝   这个法子,能复制到其它县去吗?让大楚,冒出几十座,上百座丹阳县吗?国力成倍成倍的暴增?   估计,很难!   这丹阳县的马鞍山,一座巨大的铁矿山,矿石几乎不费什么钱,只要人工就行了。光是这个巨大的好处,就不是别的县城可以媲美的。   丹阳县占了这么一个好处,找对了方向,使足了劲发展钢铁,全城百姓一起打铁。这才短短半年,成为一座钢铁重镇。   别的县。好像,做不到啊!   皇帝项燕然心头有些遗憾。   不过,就算无法复制。这座丹阳钢铁重镇的价值,对大楚的作用也是极高。   太尉府每年都要督造大批的兵械。   让丹阳铁匠来打造,大楚将士的兵刃,会变得更加锋利。铠甲,会更坚固不可破。   平日无战事,丹阳县打造农具、家用铁器,也是对农夫耕田有大好处。   这对大楚皇朝是大利。   大臣们也沉默了。   心里,更难受了,更憋屈了。丹阳县上报的政绩清单里面,连学校都是真的,只有少报,没有多报。   孔寒友心中很痛苦,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有私心。   他希望有朝一日,儒家能独尊,一统诸派学说。   可是身为大楚皇朝的丞相,但也有公心,有梦想。   他也盼着,自己身为宰相,主政大楚皇朝,给他五年、十年的功夫,打造出一个巍巍盛世。   他希望自己史册留名,成为大楚皇朝最赫赫有名的丞相。   小昏侯治理丹阳县,政绩显赫的亮瞎他们一群三公九卿大臣的眼,堪称大楚的县令中的楷模。   虚报了政绩吗?   没有。   有做错了的地方吗?   没有错。   唯一错的,只是小昏侯不是儒派,也不是门阀勋贵派。不是他们的自己人,而是....政敌。   政敌,就是儒派掌权道路上的障碍。   哪怕小昏侯做的都是对的,也必须打倒在地!   否则,儒派的崛起,迟早要毁在小昏侯的手里。   如果不能给小昏侯定罪,此番微服私访回到金陵城。全国郡县政绩大考排名出来,皇上肯定要给小昏侯升官。   该下决心了!   孔寒友深吸了一口气,朝旁边的一名官员微微点了点头。   那名官员心领神会,目中露出阴狠的光芒。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