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三战定印度(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他万万没想到,大顺对于攻城的技巧是如此娴熟,而且完全没有走教科书般的北侧展开兵力、壕沟接近、炮击之后攻城的办法。   而是在南侧,依靠他眼中的精锐掷弹兵,直接发动了攻击。   他不得不承认,大顺这边的攻击,井井有条,一切就像是戏台上的幕布拉开之后的场景转换一样。   凸角堡的战斗还在进行的时候,古沃姆河到凸角堡这一段路,就有工兵在构建胸墙了。   后面传递材料、土筐的队伍,络绎不绝。而那些工兵把铲子舞的飞快,一共大约四百多米的距离,胸墙竟似忽然拔地而起。   且显然这些士兵对于前面的战斗非常自信,使得这个胸墙完全就是条直线,并没有采取标准的之字壕战术。   直接修直线胸墙的前提,就是确信前面的能够很快攻下凸角堡。否则这条南北走向,专门为了防御东侧中堤火力的胸墙,就会被正对着的凸角堡上的大炮串糖葫芦。   一开始英军的指挥官并不确定大顺要干什么,直到退潮时候,几门大炮从南侧过了古沃姆河,他才反应过来。   天上漂浮着的热气球,为大顺的指挥官找到了整个棱堡的弱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因为,南侧的凸角堡过于孤立,一旦凸角堡被占领,那么这个凸角堡就是個独立的防御单元,且因为主堡并不存在高差的缘故,使得这个凸角堡一旦被大顺把大炮拉上去,就可以形成对两侧的压制,甚至直接轰击指挥所。   英军指挥官也没办法去指责建造者,因为建造者的设计,按照当时,和之前的情况来看,是绝对合格的。   南侧因为古沃姆河的存在,使得南侧根本无法展开兵力,渡河的士兵要在渡河之后整队,那恰好成为了靶子。   炮兵也无法大量部署在南侧,还要考虑涨潮的因素,使得理论上在南侧修筑更多的建筑是无意义的。   但一来,一百多年前的炮舰,的确无法从南侧的海面上炮击威胁,可现在不同了。   大顺这边的军舰,用上了燧石拉发结构。这不只是加快了战列对射的速度,也使得对地炮击的准度大大提升。   毕竟,军舰在海上,来回晃悠摇摆,优秀的炮手需要凭着多年的经验,在摇晃的某个瞬间发射,才能打出相当不错的炮击效果。   而点火和燧石拉发的差距,在对地轰击时候的差异也就体现了出来。   再一个,就是英军之前也法军对垒、亦或者和印度的各节度使打仗的时候,也压根没想过对面会派专业的精锐掷弹兵。   公司是需要盈利的,优秀的设计师到处都有。从大顺到巴黎,从阿姆斯特丹甚至到俄国的西伯利亚,都能找到优秀的工程师,并且设计出理论上完善的真正棱堡。   包括足够的三角堡、凸角堡、防炮坡、主堡、高低落差的完美棱堡。   图纸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这得花多少钱?是否值得修?   印度的节度使人多,但是他们用大炮的水平简直可笑;法国人会用大炮,但是法国人的人数太少;法国的海军还经常性地拉胯,难以在海面上进行威慑,拦截解围的舰队。   在不考虑大顺下场的情况下,这个堡垒,应该说性价比是极高的。而且,一般来说也是够用的。   然而,任谁也想不到,大顺居然会直接参战。   舰队直接封锁了海面。   大量的重炮和非常优秀的炮兵,从淡马锡的海军基地运来,集结重炮炮击。   数千人的专业预备役士兵,可以一声令下就被征召起来,乘船渡海来这边挖战壕。   以及意想不到的精锐的专业攻城部队,会出现了印度。   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   眼看着大炮在胸墙掩护下,一点点被拖近了凸角堡,英军指挥官示意部下,准备投降。   “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义务。继续打下去,已无意义。中国人一旦把大炮拉上去,我们所有的建筑和炮台的背后,都将暴露在中国人的大炮射击范围之内。”   他阐述了一下投降的原因,部下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质疑。   现在,能扭转局面的唯一战术,就是反击夺回南侧的凸角堡。   但是,大顺的士兵登上凸角堡后,就用让英国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构建了胸墙和炮位。   毕竟,那些人只是广义上的掷弹兵,真正的名称是战斗工兵。   而且,大顺这边的那种可以曲射的、轻便的、发射手雷的小炮,给了这些英军足够深刻的印象。   就像是很多很多年前,三十年战争中对瑞典的嘲讽一样:你们没有皮炮,就不会打仗了。   三十年战争之后,皮炮被淘汰。   可百余年后,这种轻便的、可以两个人抬着的小炮,再度用一种特别的形式复兴。虽然已经和皮炮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除此之外,那些射击技术极佳的桅杆射手和散兵,也让英军不想再发动夺回凸角堡的进攻。   因为,没法夺。   从中堤走,那会直接被火枪和手雷覆盖,完全无法集中成横队,发挥火力优势。   从里面走,凸角堡上的大顺军队,相对于里面的空地,居高临下。   从外面走,在东侧的门出去,集合,去攻击,就算不考虑那些散兵和桅杆射手那准的可怕的射杀……在东南侧的空地集结,那不是直接给了海上的大顺舰队一个刷人头的机会?   理论上说,在凸角堡的后面,应该还有一处高出来两米左右的主堡,从而在凸角堡被攻破口,从主堡射杀,同时从主堡发动反击。   但现实是,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主堡。唯一类似的结构,三角堡背后有凸角堡、高度依次增加的解构,都在北侧。   圣乔治堡百分之六十的建造费用,都花在了北侧和西侧。   这是对自身海军的自信。   这种自信,此时恰恰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既然现实不存在这种理论上应该有的东西,那么在大顺的大炮没拉上来之前选择投降,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很快,英军的指挥官达成了一致,所有人都在投降的文件上签了字,大家均摊这个未来可能的责任。   举着白旗的士兵,被派出去,朝着凸角堡走去。   大约是害怕被那些可怕的膛线枪散兵或者桅杆射手射杀,举着白旗的英国士兵不断挥舞着白旗,并且大声地用法语、有时候也会掺杂着荷兰语叫喊着。   因为他们相信,大顺这边的军官,应该能听懂法语或者荷兰语,但是未必听得懂英语。   跟在白旗后面的军官,在许多次祈祷之后,终于抵达了凸角堡。   暂时交出了武器保管后,大顺这边的军官,非常熟练地拿出了投降条款。   大顺保证投降者除武器之外的随身物品,但不保证他们在这里的其余不动产。   大顺保证不会虐待投降的英军。投降的士兵需要劳作,主要是把堡垒重新修建加固。   战争结束后,大顺不会扣留任何一个投降的士兵。只要英国方面,不管是东印度公司还是英国政府,派船来接,则皆可释放,不会收任何的赎金。   建议投降的文件,都是英文,既不是法文也不是荷兰文,显然,大顺这边已经蓄谋已久。   来谈判投降的英军指挥官看过文件后,大顺这边的军官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建议你们把这个签了。你也知道,你们赢不了的。只要大炮被拉上来,你们最多撑到明天。”   “我们的舰队已经完全控制了海面,陆地的救援也无可能。鉴于法国人和印度南部节度使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你们的敌视态度,伱们不要心存幻想。”   “我们也不需要你们对我们士兵的战斗素质表达赞叹,因为你们的赞叹过于廉价。我们的士兵经过多年的训练,是为了攻克真正的堡垒而存在的。这里还不配被叫做真正的堡垒。殖民地的防御堡垒和殖民地士兵的军事素质,不配赞扬我们。”   几句话说完,英军指挥官无奈地点点头。   “我们接受你们的条件。”   大顺这边的军官看了看表,说道:“下午两点半之前,你们放下武器,在下面集合。在此期间,我们不会主动进攻。但是,我们的大炮也会部署到位。”   两人对了一下表,调了一下时差,确定了所说的两点半,到底是马德拉斯的两点半还是锡兰的两点半后,英军代表便退去了。   至下午两点,圣乔治堡的战斗结束,英军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交出了武器。   此战,大顺伤亡四十三人,虽然比起许多年前杜普莱克斯以伤亡六人的代价夺取圣乔治堡的略差一些,但此时此刻终究不是彼时彼刻,此时的英军和当年的英军也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这个战果,杜锋还算满意,但他也知道,现在大顺距离在印度塑造一种军事神话,还差一步。   诸如什么满万不可敌之类的军事神话,终究是有意义的,可以严重震慑别人。当年法国人在南印度的优势,也是建立在杜普莱克斯伤亡六人攻破圣乔治堡这个军事胜利之上的。   并且,这个神话建立之后,愣生生坚挺了十余年,哪怕法军一再战略失误,依旧可以拉到足够的盟友。   现在,杜锋想要建立大顺在印度的军事神话,那么就必须要尽快夺取加尔各答的威廉堡。   让他难受的地方,在于威廉堡在几年前,被孟加拉的小节度使西拉杰,攻破过。   但幸运的是,在西拉杰攻破了威廉堡后不久,又被英军用内奸击败,至少给了他一个创建神话的机会。   不然的话,那就尴尬了——孟加拉自己也能攻破威廉堡,那大顺就算攻的再漂亮,总归叫人觉得,不都是攻堡吗?   现在圣乔治堡已经攻下,锡兰还有一个专门用来补员的补充营,战斗工兵营的损失都可以迅速补满。   在考虑之后,杜锋和参谋部的人说道:“我之所以要尽快攻下乔治堡,是为了挤出时间,用一场真正的攻城战,去打加尔各答。”   “西拉杰既然在我们手里,他可以邀请孟加拉的领主们,来观看这场战斗。这有助于他们清醒一些,等着朝廷收税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交税,而不是选择反抗。”   “乔治堡如果足够快,那么加尔各答就可以足够慢。”   “要给英国人集结孟加拉的背叛的领主,试图和我们野战的机会。反正早晚要打的,不如趁着机会,把他们的那点反抗之心打没。”   “朝廷给的时间足够,我也在乔治堡抢出了时间。海军方便辛苦些,最好后天就能起航,把先头部队运过去,构建营地和防御工事。”   “南洋那边,我相信他攻个明古鲁,还是易如反掌的。很快,他那边也会有兵力支援的。派快船过去淡马锡知会一声,我这边已经打完了,按照第二个预定计划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