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 章 最后的战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0章最后的战役(上)   挖掘地道,乃是古代攻城的一种老套办法。虽然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但却是被历朝历代的将领们广泛使用。   并且屡试不爽。   当然,也有玩不转翻车的,最后变成了笑柄。   总之,鉴于古代城池多半都是用“板筑法”填土而成,因此,挖掘地道,确实可以有奇效,能从城墙下方通过,直接在城内开一个洞。   甚至很多城池都有暗道,可以从城内地道直通城外,某些地道,甚至长达十多里地,洞内用砖石衬彻而成,俨然跟现在的防空洞类似。   比如说建文帝逃走的密道,后世被人发现,就建的不仅隐秘,而且工程质量极高。   打仗的时候挖地道没什么讲究,用木杆支撑起地洞,一直挖到城内即可。当然,敌军并非是木头做的,一旦察觉你的挖地道,那么他们也会用各种办法破坏你的作业进程。   比如灌水!比如在你地道上方开个洞,烧树枝放出浓烟!甚至直接让地道塌陷,让你自己麾下的人马陷在里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战术就是战术,没有万能这种说法,会不会奏效,全看攻守双方的对抗如何进行。   李达提出这个战术,倒也是符合金墉城的情况。   城池小,城墙高,军队无法展开,不能形成规模优势。   对此高伯逸不置可否。   办法不能说不好,只是,在此之前,还可以试试别的,比如:劝降!   “诸位,你们还有别的好办法么?”   高伯逸沉声问道。   “主公,不如这样。征调民夫挖掘黄河,引一条沟渠到金墉城下,大水漫灌之下,高演必定手忙脚乱。”   杨素出了个馊主意。   “你是想将来的时候,方便建设洛阳么?”   高伯逸笑着问道。   此举很明显一举两得,在金墉城下开一渡口漕运,可以极大方便洛阳在将来,成为关中和河北的漕运。   “不错,只是这个搞法,工程量浩大,得不偿失。”   高伯逸摇摇头说道。   隋唐的时候,不是没人这么想过。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该工程被无限期搁置。比较起来,还是李达说的挖地道好搞一点。   “李达,那些周军战俘你来指挥,让他们挖掘地道通往金墉城。”   高伯逸当机立断,谁提出来的,交给谁去做。   “主公,派人进城里劝降,也是要得。”   杨素继续补充道。   这个点子成本很低,试一试也不是什么坏事。   其他人想了半天,愣是没找到什么其他的好点子。金墉城太小了,城墙又高得变态,高伯逸有点理解,为什么他所知的历史上宇文护二十多万周军都拿小小的金墉城没办法了。   愣是送了个《兰陵王入阵》的典故。   “主公,卑职觉得,先扫清洛阳城比较重要。金墉城补给有限,完全是无根之木。如果说要想个笨办法的话,那么肃清洛阳其他地区,然后死死围困金墉城,不失为一个保底的好办法。”   张彪以前南梁的时候在扬州做过大都督,提出来的建议四平八稳的。高伯逸微微点头,如果所有的办法不奏效,只能用这个去耗时间了。   “杨素,你去一趟枋头城。我让你准备的东西,你应该都放在枋头在吧?”   高伯逸想起来一件事,看着杨素问道。   东西?   杨素恍然大悟道:“对对对,主公不说卑职还忘了,确实东西都在枋头好久了。”   高伯逸微微点头,现在大概就这样吧,他给高演准备了一些好东西,希望还能用上。   ……   高伯逸率领着神策军及其麾下辅兵共计五六万人,兵临洛阳。他命王峻率领的洛阳边军,将洛阳西北角的金墉城团团围住,并为土工作业做准备。   命鱼俱罗和周敷带着本部人马扫荡洛阳,抓捕奸细和可疑之人,命张彪在金墉城以西的要害位置扎营布防,不到三天时间,洛阳就被彻底占领。   高演手下很多人都心存侥幸,认为神策军只会围住金墉城,他们则是躲在洛阳城的民居内,跟还未迁徙走的洛阳普通民众住在一起。   这些人都被一一逮捕,集中起来审问,甄别。   各地的情报,都被送到驻扎在白马寺神策军总部。高伯逸坐镇于此,分析各方动态,基本上,所有的情况都跟自己原先预料的差不多。   宇文邕逃到了河阳三镇的南城,并且在南城外围建筑泥墙,打算长期坚守。   弘农城的周军大门紧闭,如临大敌。他们已经被王琳所部围困,不过王琳也没有攻打城池,大概是等着神策军攻克南城之后,拿着宇文邕的信物,直接让弘农城的守军开城投降。   渗透到潼关以西的探子回报,周国已经紧急动员了一批边军,死守潼关和蒲坂城,毫无要出征的迹象,大概,是打算放弃弘农防线了。   毕竟,此番周军折损了不少有生力量,作为前哨的弘农已经无法守住,将来或许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被动,这也是难免的事。   洛阳城里,还留下了不少大世家的旁支,尤其是拓跋元氏的人。高伯逸强令他们每家都出人,加入周军战俘之中,帮忙挖掘地道。一时间金墉城外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是垒土堆的人。   时常出现在金墉城城头的高演,对此毫无办法,要出击又没有这个胆子。这种感觉,就像是一根绳索套在脖子上,越收越紧。   攻略洛阳的准备,正在一点点的推进着,沉默而稳定。   直到这天,高伯逸见到了一个人,收到了一封让他很意外的信件。   ……   白马寺的一间禅房内,高伯逸看着眼前五花大绑的年轻男子,疑惑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来找我高某人何事?”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高都督待客之道么?”   这位一看就不超过二十岁的年轻人,不屑的说道。   高伯逸可不敢放松警惕,这年头什么奇人都有,像竹竿那样的,一个打自己十个。要是被行刺,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你乃是不速之客,懂么?”   高伯逸皮笑肉不笑说道。   “鄙人刘休征,高都督看过在下怀里的信之后,自然会松绑的。”   这位带着关中口音,高伯逸已经猜到了些许可怕的事实,面色渐渐阴沉下来。   “来人,松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