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战略反击(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郎,我们把大军撤回对岸吧!”   齐军淮河大营里,高长恭正在读兵书,没想到在河对岸的秦方太,直接过河来找他!   “怎么了?你不守河对岸粮仓,来这里做什么?”   高长恭不悦的训斥道。   “四郎,卑职已经以四郎的名义,将大部分粮草转运光城郡(今河南省光山县),除非周军孤军深入,才能烧毁粮仓。   四郎,如果我没有料错,此番高大帅已经败了,我们放弃这里的大营,固守对岸,还能维持防线!”   卧了个槽,你想害死我啊,假传军令?   高长恭的脸都气红了。   对岸的粮仓,你他喵的下令搬运到相邻的郡?(光城郡挨着北义阳郡)   “秦方太!你的狗胆怎么能如此的大!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罪行!”   “四郎,我一个人死,好过我们这一堆人死,你现在不撤退,很快就撤不走了。   最新的战报在这里!”   秦方太大大方方的将一张带血的纸递给高长恭,上面写着攻占随县的段畅,力战不降。但城门被人打开,现在已经被侯瑱俘虏。   守军突围的寥寥无几,几乎全军覆没。   “四郎,信是段畅的亲兵送来的。   此人还说在路上看到了很多齐军尸体。四郎,等你想走的时候,已经晚了!”   秦方太跪了下来,苦苦的规劝!   古代打仗,受限于交通与联络的限制,当主帅或者主将做出决定之后,往往一天乃至几天后才能显示出效果。   这时候就很考验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力。   如果敌人都打来了,才知道要准备防御,干脆洗洗睡吧,还当什么主帅啊。   此时此刻,很明显秦方太就比高长恭想得要远。   “如果我撤了,那高大帅是不是……很危险?”   高长恭沉声问道。   这个时候离开,放弃营地,回到对岸,确实可以把残余的齐军带回邺城。   可是也会被高洋军法问责。   因为主将高归彦失踪或者死亡,你这个旗下的大将居然活着回来了不去搜寻,这明显是要吃板子的行为。   秦方太作为参谋,才智和品德都不缺,唯独缺了大局观。   “高大帅…很可能被围攻了。留在这里或者不留,都没有什么影响。”   果然,秦方太是高长恭的幕僚,自然不会考虑高归彦的死活。要知道,高归彦跟高欢不是一脉,秦方太一家是跟着高澄混的,怎么可能给高归彦面子!   而为高澄儿子高长恭出谋划策,则是人臣的本分。   “那我就更不能走了!我要守在这里,直到有高大帅的消息。”   高长恭的倔脾气又上来了,对着秦方太说道:“帮我披甲,我要去巡视大军。”   战败的消息肯定会零零星星的传来,这个时候稳定军心非常必要。而主将雄赳赳气昂昂的出现在军营里四处游荡,就是稳定军心的不二法门。   兵法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正在这时,传令兵急急忙忙的冲进来,大声叫道:“高将军,高大帅在天河口被王琳军和周军伏击,大败。现在正带着人突围,请高将军赶紧去增援了,迟了,高大帅恐怕…凶多吉少!   送来口讯的人刚刚死在了大营里,全身是血,好惨啊!”   晴天霹雳!   秦方太果然料中了!   高长恭吓得有点抖,随即冷静下来,对秦方太道:“我要点兵,你去把我那一千装具骑兵都凑齐。我要去救援高大帅。”   高长恭还没动,胳膊就被秦方太拉住。   “刚才我劝四郎撤退,是因为我也没料到高大帅会败这么快。现在不行了,请四郎点齐兵马,以镇军固守营地,以那一千装具骑兵为预备,死守淮河大营!”   “败军会陆陆续续到这里的,四郎守住浮桥,让高大帅带着残部退到对岸,然后我们再找机会过河,退到光城郡,如此就算是收兵了。   卑职之前将粮仓搬迁到光城,高大帅估计也会退到光城,四郎……此时不能轻动。   装具骑兵一旦被伏击,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四郎要三思啊!”   穿装具要时间,你穿着装具走不远,不穿的话被突袭没办法,所以率骑兵营救高归彦根本就不是什么好点子。   倒是守在营地里,用装具骑兵以逸待劳,打退各路神仙,才是正确的展开方式。   不得不说,秦方太的话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   “你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   高长恭有一种预感,自己被那个蠢女人放回来,似乎就是一种宿命,这个宿命让他在此战中挑起大梁,在此战中成为中流砥柱。   在此战中,跟高伯逸兵戎相见!   “那好,你去安排镇军的防卫,我去召集那一千装具骑兵,我们分头行动。   此番齐军能不能回邺城,就看我们这下能不能建功了!”   高长恭激动的拉着秦方太的手说道。   不过对方却没有他那么乐观。很简单的道理,敌人已经收拾了高归彦和段畅,那么自然也能腾出手来拔掉齐军的淮河大营。   估计申州城里的周军,已经在淮河对岸四处寻找齐军的粮仓所在了。   秦方太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暗暗庆幸。   没了这批粮草,齐国的光州恐怕最后都要沦陷,到时候高洋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   现在齐军淮河大营的位置便于进攻,却不利于固守。高长恭当机立断,带着大军退到伏龙城,这座窦毅当初修筑的小城附近。   然后以这座城为根基,在城外三面(有一面是靠着淮河)布置木栅格,将大营安置在了此地。   此城背靠三座浮桥,方便渡河。此外两岸之间本来就建立了渡口,有不少船只可以方便运兵。   可以说是一处撤退的绝佳桥头堡!   ……   听从高伯逸建议出击的窦毅,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如果攻击齐军在对岸的营寨,自己手里不过四千府兵,好像不太够用。(主要是弄不清虚实,被反杀那就郁闷了)。   而寻找粮仓的位置,又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   窦毅判断是齐军有所防备,将粮仓后置了,拉长了补给线。   这么做有利有弊。   好处就是可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粮仓。   坏处就是拉长了补给线,敌军断粮道的可能性更大了。   很难说哪种最有利,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么做。   “窦将军,我们要不回去的时候击破齐军淮河大营,至少去试探下虚实,怎么样?”   副将看到窦毅面色不好,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喜欢北朝求生实录请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实录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