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坟头蹦迪(5) 杨坚难得的坐到了宇文邕身边并排,这在礼制上说,乃是难得的恩宠。当然,宇文邕现在是心情不好,若是平时,哪怕恩宠也会有度。 “陛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杨坚轻声问道,宇文邕不是小孩子了,他是威严的皇帝。现在你不能离他太靠近了,所谓的距离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自己看吧。” 宇文邕将一份帛书递给杨坚,感觉身上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杨坚摊开帛书一看,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难怪宇文邕会生气,换做他是北周的皇帝,也一样要砸书房! 帛书是突厥那边派人送来的,说的事情是跟宇文邕大婚有关的,却又与婚姻本身没什么关系。 突厥人在帛书里表达了这么个意思。 大概就是说阿史那公主是草原上最皎洁的明月(杨坚都想吐槽这句话)和最美丽的鲜花,所以北周皇帝给的聘礼,有些羞辱了公主。 一句话概括,联姻不是不可以,得加钱。 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友谊可言,只有永恒的利益。突厥现在看到北周势弱,坐地起价,倒也能够理解。 杨坚觉得,宇文邕断然不会因为这个就跟突厥人翻脸。所谓生意,不过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来回扯皮而已。 这一点,跟突厥慢慢磨,还是可以磨出来结果的。 比较严重的是第二点。 突厥人在帛书上说,如今天下并不太平(这也是实话),皇帝要迎亲,不能草率了,所以需要皇帝本人出塞,到周国边境去迎接公主,并且带上聘礼。 只有这也才能显出诚意来! 这一点,让宇文邕完全无法接受。 当然,杨坚也没办法接受。 如果说多给突厥一点财货,就能跟对方联姻,找一个“靠山”还算是能够接受的话,那么亲自去边境接突厥公主,就显得有些低三下四了。 就好像突厥公主是下嫁一般! 一个国家的皇帝,也代表着国家的体面。宇文邕去那边低头,所代表的,乃是周国向突厥人低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皇帝,都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去做那样的事情。 历史上李唐虽然跟突厥有过城下之盟,那是因为突厥当时发展到了势力的巅峰,而李唐的人口,已经不足隋朝初年的八分之一! 他们拿什么跟突厥人打呢?而且还是在自家打,难道把家里都打烂了,就会很爽吗? 可现在的北周,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守住基本盘是绰绰有余,更别说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家正朝着正轨而去,根本看不到衰败的迹象。 宇文邕凭什么给突厥人低头? 可以想象,如果这时候低头了,那么突厥公主阿史那氏,就会成为突厥干涉北周内政的重要工具。 大丈夫混成这样情何以堪?要真混这么惨,那还真不如不杀宇文护,自己当个“儿皇帝”算了。 不过能成大事者,都是忍辱负重之辈。这一条宇文邕也有可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去接公主就走一遭,而那个女人到了长安以后,就是到了宇文邕自己的地盘。 哪怕对方有些手段,也是客场作战,效果有限得很。 杨坚觉得突厥人触怒宇文邕的,乃是帛书里面的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 在帛书最后,突厥人要求宇文邕对突厥称臣,以后他就不是北周的皇帝了,而是突厥封的一个王!帮助突厥“代管”关中和蜀地! 这是一种极为轻蔑的漠视,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试探。 说白了,突厥人确实知道宇文邕不可能接受这种无理的条件,但是他们就是想看看宇文邕会不会翻脸!或者说以什么样的形式翻脸! 然后根据宇文邕的态度,来确定周国的真实实力,以及突厥以后的国策。 所以说对方并不是无脑傲慢,而是有着深沉的算计,非常歹毒。 “陛下……对此事有何看法?” 杨坚不动声色问道。 这份帛书像是灌了宇文邕几口臭蛆一样,让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帝王恶心得不行。宇文邕无力摆摆手道:“突厥人的算计朕很明白,只是有些不甘心啊。” 形势比人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微臣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婚姻大事,是陛下的家事,然而陛下乃是一国之主,此事又不单单是陛下一个人的事情。 所以,微臣也有些犹疑。” 说了半天,不过是想免责而已。宇文邕叹息一声道:“都这个时候了,但说无妨。” “陛下,突厥者,豺狼也。他们欲壑难填,我们割肉喂狼,何时才能将对方喂饱?永远都喂不饱的。 微臣觉得,陛下不妨率军亲自去迎娶阿史那氏,然后在边境演武,展示我周军威武!甚至可以想办法攻打某个最为桀骜的突厥部落,当然,是以剿匪为名。 一方面,我们要展示我们希望两国同盟的姿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是软弱可欺,能被人随意揉捏的馒头,不妨给对方一点教训。 突厥乃是北方大患,现在却也只能徐徐图之,实属无奈,却不能因为现在的无奈,而放弃原则啊陛下。” 杨坚对着宇文邕深深一拜,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好!” 宇文邕大喝一声! 他走过去激动的拉着杨坚的手说道:“朕就知道不会看错你!” 说完,他挥一挥衣袖,端正的坐到龙椅上,面色肃然道:“朕在春耕后就会点齐兵马,到时候,定然会给突厥人一个大大的教训! 哼,还草原上的明月!到了长安,是龙,要给朕盘着,是虎,要给朕蹲着! 在周国,朕才是说了算的人,由不得他们突厥人撒野! 今日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朕要开朝会,到时候你要跟朕一起唱一出戏!” “微臣遵旨。” 杨坚依旧是一板一眼的给宇文邕行了一礼,并未有丝毫的骄狂。 …… 长安的宇文邕和杨坚君臣在商议抵抗突厥的大事时,邺城的某一对君臣却在不务正业的商量怎么在春天出去玩。 邺南城皇宫的御书房里,高洋兴奋拉着高伯逸的袖口问道:“滑翔伞果然能飞?” “确实能飞,微臣的门客从鼓山顶而下,落地后毫发无损。神策军数百士卒都是见证者。” 高伯逸平静的说道。 “那你还不带朕去看?” “陛下,稍安勿躁,此滑翔伞还有改进的空间,陛下暂且忍耐一下,到时候滑翔于空中的时候更加安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