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丞相府中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蓟县南门外。   闫山等十三位名匠。   个个穿着斗篷,不愿被普通人发现是他们。   更多的弟子族人,在远处隐秘地方等待。   “闫兄,我们这可是赌上了身家性命,若是被州牧得知,我们这些人必死无疑。”   叶谦低声紧张道。   众人皆惶恐不安。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他们身边。   “你是什么人,赶紧走开。”闫山冷道。   年轻人就是郭嘉,身后跟着二狗子,另有五十个虎卫,在不远处待命。   郭嘉一一看去,这些人只以为做的隐秘,其实早就被刘虞发现了。   但他认为,刘虞在投降后,乐于看到蓟窑垮塌。   因为刘虞依旧是那个效忠汉室的皇叔。   没有人阻拦闫山他们离开,这说明郭嘉又算中了,不无得意。   这时候,一辆马车从背后疾驰而去。   那里面,是幽州牧刘虞,和他的儿子刘和。   郭嘉一笑,“诸位莫慌,刘皇叔此刻可顾不上你们的。”   “你!你是何人!”闫山惊问道。   “对了,你,你是那位公子身边的仆从!”人们有人认了出来。   闫山他们这才发现果然是郭嘉,松了口气。   急忙道:“这位小哥,可是有那位公子的传讯?”   郭嘉道:“我家大公子让我带诸位先生前往邢国,与王国故地北郊,那里出产瓷土,选窑址,建设窑口。”   烧彩陶和瓷器,异曲同工。   所以窑口建设,交给闫山他们就行了。   闫山他们面面相觑,千里迢迢前往邢国,与荒郊野地安身立命。   袁谭都没有露面,就决定他们近千人的未来?   “那位公子是否太草率了一点?”闫山道。   叶谦也说道:“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他姓谁名谁,家居何方。”   郭嘉摸出来了一块印绶,“认识此物吗?”   闫山眼看不凡,恭敬的接了过来,众人围上来一起看。   大汉前将军。   印绶上五个篆字。   对于天下人来说。   可能根本不知道上一任前将军是谁,有可能朝廷百官都要琢磨半天。   但现任前将军是谁。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前将军袁谭。   袁家大公子。   “那位公子,竟然是大公子!”闫山失声了。   其他人也很失态。   内心无比震惊。   稍后。   闫山他们振奋起来,一些担心前程的人,也不再担心了。   随着闫山第一个放下斗篷上一直套着的头套,其他人也是如此。   “你们最好还是带上。”   “哦?好……。”闫山他们又带上了。   郭嘉随后简单扼要的说了一下袁谭的想法。   让闫山他们去修窑。   修十三个窑口,   “大公子说了,个人爱好不同,手法不同,烧制出来的瓷器也会不同。分开烧制,也可排列品相等级,加以合适的价位出售。”   闫山他们就为难了。   “这……所需消耗钱粮巨大,我们手里没有……。”   郭嘉一笑,随着招手,开过来一辆马车。   他走过去,当众打开了车门帘,里面金光灿烂。   “这里有五百斤黄金,够了吗?”   “够了够了!”   闫山他们的眼睛都亮瞎了,顿感这可是大手笔。   戴兴激动道:“随着十三窑口建成,必定一举取代陶器!”   郭嘉又道:“大公子说了,彩陶也不要放弃,继续烧。这也是人文瑰宝,民族文化的体现。一般土陶器,就让天下其他人去烧就好了。”   人文瑰宝。   民族文化   说的太好了。   完全说到了闫山他们心中。   要知道工艺到达他们的程度,已经不再是一笔买卖。   闫山等人无不敬服。   郭嘉道:“大公子还说了,希望千年后,在中土文明的历史展览馆中,依旧可以看到诸位大师的彩陶作品,为那时候的人民所称颂。”   一千年后!   中土文明!   许多人留下了眼泪。   郭嘉的眼睛也湿润,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统一天下外,还特别关心文化传承的君主。   发誓拼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能看到袁谭被别人消灭。   “先全力以赴建立一窑口,也好尽快传授你们工艺。”   闫山他们喜不自胜,率领宗族弟子,随郭嘉而去。   ……   半个月后。   袁谭秘密进了邺都。   也对于大汉崎岖的道路很是无奈。   又带着老人刘虞,病人刘和。   半个月才回来,   立刻前往丞相府。   丞相府在皇宫工地的东边。   行走在帝都中,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工匠正在修建六十丈上下的正殿,乾清宫。   框架已经高耸入云,像一座高山坐落在城市中心点,好不巍峨。   每日里,多少文人墨客,士族豪门之人,前来瞻仰。   便是此刻马车里面的刘虞,看到汉室的威仪宫城后,也很是兴奋。   而丞相府占据了整个一条街。   一边是府邸,一边是军营,驻军过千。   更是隐秘了许多死士,时刻保卫袁绍的安全。   到了街口,就被拦下了。   “来人止步!”   一员小将,带着一队兵围拢过去。   对于这种不眼熟的车驾,他们是很谨慎的。   “是左柱吗?”   袁谭策马近前道。   “大公子!末将左柱,拜见大公子!”   “吾等拜见大公子。”   这里的守备,单膝跪地。   袁谭的威望,不单单是在神策府,在整个袁军,也不必多说。   “我父亲可在府中?”   “启禀大公子,丞相正在和诸位大人议事。听说,是商议三公子带兵出征幽州的事情。”   左柱犹豫了一下后,还是告知了自己的道听途说。   显然,大公子这次无功而返,还被三公子夺去了出征的机会。   袁谭一笑,便过了卡口。   此刻的丞相府。   议事厅内。   袁绍堂上高坐。   其下文武列席。   这些威震天下的名将,名满天下的名士,让这里充满了威严的气息。   更何况,这里是大汉丞相议事厅,可以说是天下的一处核心。   在这里每商议一件事情,就决定了几十万,乃至于数百万人的生死存亡。   此一刻。   袁绍之下,也就是堂下,最显赫的位置是空的。   第三个位置上,一个帅气的年轻人滔滔不绝,将这段时间五万大军的军务,详细道出,可见井井有条。   最后道:“父亲大人,孩儿已经整军完毕,不知大哥现在回来了没有。”   袁绍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吾儿,你又成长了,为父很高兴。”   当着麾下核心文武的面这么说,可见袁绍十分喜爱袁尚,不遗余力的培养。   袁尚并未露出得意,反而谦虚谨慎,“这都是父亲的教导,还有诸位大人的指点。”   袁绍很满意。   如今他的长子,已经是威震天,他很愿意看到三子成长起来,成为袁家的擎天柱。   外甥高干这时候起身道:“启禀主公,密探前几天刚回程,一来一回肯定需要时间,怕是还要个一两天才能够得到新的情报。”   袁绍十分信任这个外甥,而高干也从未让他失望过。   这时候,厅门口出现一个侍从。   众人的目光不免汇聚过去。   侍从没有资格入厅,在门口礼道:“启禀丞相,大公子回来了。”   这番话,在所有人心中响起。   众人面面相觑,这肯定是密探上一次前脚刚走,袁谭就离开了邺城。   导致没有赶上趟。   袁绍看了看下面第一的空位,“传大公子进见。”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为丞相后,袁绍的排场大不同。   少顷。   外面出现了袁谭风尘仆仆的身影。   显然,在刘虞那里无功而返,肯定很落寞吧。   这是众人的第一感觉。   袁尚看着二哥袁熙,用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袁熙就当没看到,他打定主意了。   反正他大哥勇冠三军,他三弟最得老爹喜爱。   他要是也争嫡位,恐怕都见不到袁绍百年的那一天。   所以他不争。   袁绍摸着胡子,他打算要好好安慰一下自己的儿子。   这种机会实在难得。   同时心里也有很多遗憾,毕竟能够劝降才是最好的方式。   节省钱粮,节省兵力。   要知道一打仗,不单单袁绍消耗,刘虞也会消耗。   拿下幽州后,里外里,消耗双份的。   但平定天下就是这样,有些人誓死不降,哪怕是拼到一兵一卒。   刘虞能够镇守边境多年,异族都敬畏,肯定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父亲大人。”袁谭大步入厅,双掌重叠,大拇指相对,一礼。   袁绍老气横秋,“显思,不必气馁,那刘虞不愿投降就罢了。我袁家大军到处,管教他悔不当初。”   大手一挥,示意道:“谭儿,入座吧。今日这个会议,是在商讨你三弟带兵征讨幽州的事情,为父很想听一听你的建议。”   随着袁绍话音落地。   众人才找到机会,起身行礼,“见过大公子。”   袁尚也是起身行礼,不过鼻子有点歪。袁家这些核心的文武,虽然对他也很尊敬,但就从未这样见过礼。   什么时候,他也能拥有这样的地位,不让他大哥独享声威。   相信征讨刘虞归来后,地位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想到这里,袁尚攥紧了拳头,我命由我不由天!   堂中,审配和逢纪两个三公子派的谋士,对视一眼。   逢纪低声道:“谨防大公子抢夺出征幽州的机会,要好好想一想一会的措辞。”   于是深思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