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续走了。 带着身旁百余亲卫,纵马西去,直奔西河。 世子的离去,对于众将士打击很大。他们效忠燕王,效忠燕国,也同样效忠于世子。 燕国灭了,燕王死了,世子就是他们的主家。 可现在…… 军心低落,不可避免。 赵云也知道众将士的心思,别说他们了,自己心中都感觉突然少了什么。 只是,人各有志吧! 自己要报效大汉,世子想要延续燕国社稷。 其去大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周王待人仁厚,先王与世子与周王虽未曾有过交集,但亦曾无甚纷争。去了周国,或许还能如魏王一般,承燕国社稷。 不求王公,哪怕是一侯国,都足以慰世子之心了。 行至平城,赵云便率余下的诸骑,收拾行装,南奔晋阳。 依大将军布略,道人赵军退去,自己要驰援晋阳。只是,晋阳方向,朝廷大军云集,有十余万众。赵军兵力虽不少,可仅是那连绵群山,便足使其顿兵要隘之下。 疑惑归疑惑,赵云还是坚决的遵吕布将令,赶往晋阳。世子一走,帐下诸部也急需休整一番,恢复士气。 晋阳,是个好地方! 也确实是个好地方! 高耸入云的宫中楼宇之间,年近十一岁的大汉天子刘协,已经褪去了浑身童稚。 伫立在护栏之侧,手持一本韩非子,明亮的目光,俯瞰着整个晋阳城。 大汉万里疆域,短短数年之间,分崩离析至此。天下诸侯纷争,宵逆群起,据州割郡,肆虐县邑。 长安成了周国的国都,洛阳成了楚国的国都,邺城成了赵国的国都。 唉~自己缘何长大如此之慢! 想到此处,满怀壮志的刘协,也不得不垂下龙首。 “启禀陛下,王司徒求见!” 一名宦官快步入阁,伏身汇报。 刘协身形一转,面色张喜,言道:“快请司徒入阁。” 说完,刘协整理衣襟,正身端坐案前,静候王允觐见。 稍后,一名半百老者,华衣锦饰,翩然入内。 “臣允,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王允俯身作揖,声洪音亮。 刘协急忙起身,虚扶一下,言道:“王公不必多礼!且安坐!” “谢陛下!” 王允再躬一礼,落座右首。 随后,刘协挥手示意周围宦官、宫婢退下。这才兴致勃勃的向王允问道:“王公,前方战事如何了?可有捷报献阙?” 王允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颔首作答:“回陛下,战事尚持,无甚捷讯。” 闻言,刘协张口抬手,哑口稍顿,短叹一声,默不作语。 “陛下,老臣与诸公卿谋划得当,此次大战无需担忧。倒是陛下伤年幼,正当汲学之时,万不可分心他处。” 王允带着一丝训诫的口气,躬礼劝言。 刘协嘴角一苦,言道:“王公,朝廷与赵逆数十万大军云集太行,战事成败关乎国运,朕又岂会心无所虑!” “两军交战,乃临阵大将之务。陛下既有忧虑,又能如何,难不成君临阵前,御驾亲征?” 说到这,王允的口气已经算是非常严厉了。接着,又继续说道:“陛下乃天命之子,当放眼天下,而非一军之争。老夫日渐年幼,能为陛下保驾护航的时日,已然不足。此期之间,若陛下才无所学,国朝何以为继,老夫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王公,朕受教了!” 见王允动气,刘协不禁暗自自责,抬礼致意。 “陛下身系大汉社稷之重,万民之望。三军之争,由公卿布筹庙堂,责大将临阵督导。陛下无需尽知,唯善用人尔。州郡政务,亦有牧守、诸吏处置。陛下承国之治,以孝道继之,待人以恩威,纳言以忠恳,赏罚以律明即可。如此,国朝必兴。” “王公,吾大汉以儒道之国,而朕习读韩非子这般法家著作,是否有些不妥?” 说到学业,刘协看着眼前的韩非子,疑惑的问向王允。 王允眉头一展,不怕陛下不学习,就怕陛下习读诸册,却一无所问。 “老臣斗胆,敢问陛下,治国以何为重?” “这……吾大汉以孝道治国,自是孝道为重!” 刘协不假思索的说道,大汉传承数百年,孝道为国之大重,礼之典要。 但王允却是摇了摇头,问道:“臣多有不敬,再问陛下。必欲烹乃翁,幸分吾一杯羹,出为何处?” “……” 王允话音一落,刘协便愣神失色。 出自何处? 这根本不用想! 高祖所言,子孙又怎会不知。 刘协一下子陷入迷茫之中,高祖此言可谓是大不孝之语。偏偏高祖并天下后,又以孝道治国,颇有相驳。 “陛下,敢问汉楚之争,谁胜谁负?” “吾大汉!” “那么,陛下明白了吗?” “这……还请王公赐教!” 刘协虽然聪慧好学,礼仪得体,但终究还是一名十一岁的孩子。 “陛下,孝道治国,并非有误。然此为国运昌隆,安定长远之用。而乱世之争,国之重者,一如兵法所云,奇正相合。以律令治内为正,以阴诈谋外为奇,方百战不殆。” 王允不急不忙的继续说道:“正所谓,律明则吏清,吏清则民治,民治则国盛。律令之重,国之大者。法家律令,虽有严苛,然乱世之中当行重典,方醒人心脾,慑其余胆。且韩非之语,重在变通。秦因变法而盛,赵因易服而强,吾大汉遭此劫难,亦乃旧律晦暗,不行变通,无以强基。” “王公欲行变法?” 这回刘协倒是聪明的紧,当即听出司徒所言中的要点。 王允点了下头,算是承认此事,言道:“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老臣教授陛下韩非子、法经、商鞅书等,所图者亦为法变。不过,变法一事,宜缓不宜急。老臣年迈,自为陛下先驱,效商君故事。” “王公……” 刘协探手呓语,心中颇是感怀。 商君故事! 商鞅一朝强秦,夕为己法所杀! 纵观行变法者,皆无所善身。大汉若是变法,只怕较于战国诸国更难! 四百年来,不仅是汉室深入人心,连带着汉旧律亦深入人心。 “陛下,老臣所虑者一,愿陛下通熟诸律,谙习权谋之道,得以持之新政,以免臣身死法断尔!” “王公谆谆教诲,朕铭记于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