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薨了~” 洛阳城大将军府内,一声嘶喊,惊动了全城。 相距不远的张珪,第一时间就直奔父亲的居室,而后失魂落魄的看着这间房屋,心境尽丧。 室门外,二十多名负责日宿卫的亲兵,已经自刎于院落中。 而室内,一张桌案前,张勋低着头,彷佛睡着了一般。 但案上咳出的血液,却是永远的印在上面,诉说着一名将军的身前身后。那封遗书,也沾着滴滴血迹,留下了楚国大将军最后的言语。 张珪失神近了前,跪在案前,看着已经没了呼吸的父亲,情不自禁的垂下头颅,抽搐了两下后,便猛吸下鼻孔,毅然站了起来,拿起那封遗书,细心的观阅。 看完后,张珪长叹一声,摇头叹道:“阿翁啊,何必如此矣~” 话音落下后,张珪抬步走出了屋室。 一开门,便见百余名亲卫,团团围在院落中,一个个瞩目盯着少将军。 他们刚得到消息,有点不知所措,急需一人来当他们的主心骨。 “诸位将军都在路上了吗?” “将军,已经派人通传诸位将军了。” “好,传讯张府,命人挂白布丧。大将军府,亦是如此。另外,再派人于城内,搜寻良木,给大将军做副好的棺椁。” “将军,大将军真的....” “去吧!” “诺!” 当诸将来到大将军府时,张珪已经换上了一身麻衣,府内的亲兵也寻了些许白布,挂在府邸内。 正厅张勋的遗体,便放置在一张木榻上,身前摆着三碗栗饭,以代祭品。 诸将虽说在途中已经有些时间来缓和心情了,可到了大将军府,还是六神无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待众将一一祭奠过后,张珪便带着他们来了旁边的偏房。 “少将军,节哀顺变啊!” “是啊!” “.....” 到了屋内,众人又纷纷与张珪说道。他们现在,只有将希望寄托在大将军之子的身上了。 张珪面色肃穆的坐了下来,看着诸将,言道:“诸位叔伯,家父临走前留下遗书。希望叔伯们能带领城内将士,开城投降赵军。家父不想看着爱戴他的将士们,活生生的冻死在城内。” “少将军,吾等坚守洛阳已有两月,要想投降,早就投了。如今,大将军尸骨未寒,吾等便开城投赵,岂不为天下唾弃!” “不错,不能投啊。吾等就算是冻死饿死,也绝不投降赵军。纵不能为大将军报仇雪恨,亦能陪大将军,同死于此。” “少将军,吾等决心已定,岂惧生死。今日,大将军先于吾等一步,城内诸将士,不能无首。末将请少将军暂代大将军之权,统领三军,坚守洛阳。” “末将等请少将军暂代大将军职权,统领三军,坚守洛阳!” 一人起头,余者纷随。 张珪也怔住了,闭目缓思片刻,言道:“诸位叔伯抬爱,珪幸甚之。然珪尚有自知之明,又无朝廷诏命,岂敢觊觎尊位。诸位,家父的遗言,也是为诸位好。早在留守洛阳的那一刻,吾父子二人,便已怀死志。唯不曾想,有诸君相随。家父不忍,珪又何忍?今天寒粮尽,洛阳已是绝地,诸位出城,不只是家父之愿,更是珪之愿。” “少将军,吾等何尝不是心怀死志哉?” “对啊,虽然没粮,但再拖上赵军几日,那也值了。” “朝廷和陛下早就跑远了,谁还管吾等。少将军继大将军之位,何人敢有异议!” “可是尔等考虑过下面的士卒吗?” 张珪反问一句,诸将却是瞥着头,不愿去想这一方面。 谁都知道现在城内是什么情况,可以说天天都有冻死的人。但那又如何,困守孤城的那一刻起,城内的人就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城破人亡。 怕死的人,早就跑出城投降赵军了。 再者说来,先前赵军是为了打击城内军心士气,大肆接收降兵。而现在,在城外熬了这么久,文丑未必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一时间,室内陷入了沉寂。 直到有人打破! “少将军,话不多言,末将唯有以死明志,先去追随大将军了!” “嗯?” “慢~!” “噗!” 一腔热血,洒到周边数名将校的甲衣之上。 人群之中,一人应声而倒。 张珪看着倒在地上的这名校尉,自己都记不住他叫什么名字,可现在..... “少将军!吾等宁死不降!” 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的老将,当即铿声喝道。 “对,宁死不降!” “宁死不降!” 众人纷纷大喝应之。 “唉~” 张珪猛然挫下身躯,微微颔首,低语道:“传令下去,把城内所有能吃的东西,分发给将士们。待到家父归府,魂归家兮后,三军抬棺出战,攻赵营!” “诺!” 众人心气一振,皆尽力应声。 等待这一刻,太久了。 哪怕是知道必死的一行,他们也不会畏惧,反而会感到开心。 这种煎熬,终于要结束了! 午时,阳之极,亦阴之极! 数百名亲卫披麻带桑,内衬甲衣,手持长戈,列着齐整的队形,护卫着中央的车架,缓步前进。 车驾是军中大車,亦是大将军生前,唯一的一辆车架。 内里的棺椁,取木于宫城内的名贵之木。可惜,军中的匠户,早就跑光了,不能替大将军按照规制打造一樽好的居室。 当头者,张珪披麻戴孝,手中抱着一面牌位,阔步于前。其后,军中将校,皆尽随之。 于队伍之后,亦有二十一尊棺椁,由数百名城内将士扛着,紧紧跟在大将军丧队之后。 不等队伍抵达张府,城内各处闻讯进入内城的将士,就不断的加入到队伍之中,为他们的大将军送行。 过张府,张珪搂牌位入祖祠,将先父的灵位,放置在其间。而后,告祭列祖列宗。 临走后,张珪又叮嘱了一直留在府内的几名老仆两句。 随即,领诸将校、兵卒,抬棺起行,向中东门而去。 军令早已传遍全城所有部队,队伍刚出内城,便见数不尽的将士们,持戈持矛,伫立大道两侧。 身上的单衣,在寒风中来回摆弄,一股股凉气,不断的涌入逐渐消失的体温。 但是,没有人妄动。 在大将军车驾经过眼前的时候,还不忘伏地跪迎。 越过之后,士卒们自觉的加入到队伍之中,越来越庞大的丧队,慢慢的与中东们缩短着距离。 ———————————————— “开城门!恭迎大将军!” 军吏伫立在城门洞前,在看到二百多步的送丧队伍时,当即大喝道。 “开城门,恭迎大将军!” 伴随着士卒的一声呐喊,高大的中东门城门,在十几名将士的齐力协作下,逐渐打开。 城门外不远处便是一座楚军哨寨,每天都有人盯着洛阳的各个城门。也正是如此,使得城内的守军,根本没有出城偷袭的机会。 而今,紧紧关闭了近月的中东门,居然突然打开了。 伫立在哨塔上,裹着厚厚冬衣的赵兵将士,疑惑的瞅着门洞片刻后,便大声冲着下面吼道:“快去大营,楚兵开中东门,恐欲出城一战。” “快,快去通报车骑将军。其余人,披甲,准备战斗。” “诺!” 周圆不到二百步的小哨寨,当即热闹起来。 一名名赵军将士,匆忙披上甲衣,拿起长戈、刀盾,聚集到寨门后,打算倚仗拒马作战。 不过,他们的队率在眺望了中东门片刻后,就疑惑的冲着上面吼道:“什么情况?楚兵呢?” “不知道,可能正在整队吧!” “狗屁~” “快,快看,楚军出来了。!” 队率闻声凝目望去,只见中东门处果然出现了不少人。只是,有些让人感觉奇怪! 随着时间的过去,自城内涌出的楚兵越来越多。 赵军将士们,自是也看到了楚兵的一切。 披麻之兵? 什么情况? 谁死了? 这些在脑海中过滤了一下后,队率便不再迟疑,冲着身旁的弟兄们吼道:“快,报车骑将军,楚兵全军尽出。” “诺!” “其余人,速速撤退!” “诺!” 他们的营寨距离城门太近了,只有百余步而已,现在赵军都已经出来近千人了,可后面仍旧密密麻麻的人群。 而且,随着出城的楚兵越来越多,楚兵的前列将士,也更加逼近哨寨。 若是像先前那般,楚兵几十号人百余人,来夺取哨寨,他们或许还有一战之力。但面对城内八千楚兵,他们唯有撤退一途。 几十名赵兵,迅速的从寨后门而出,退往下一个哨寨。 而随后楚兵就来到了这座哨寨,同时中东门处仍旧有大量的将士,不断的向城外走去。 很快,这片人海,就淹没了十几座哨寨,来到了赵军营前五里的一片空荡区域。 而赵军,已经在文丑的率领下,全军出营,严阵以待,静候出城拼死一搏的楚军到来。 只不过,当文丑看到楚军的那一刻时,也不禁触动了下。 能值得城内楚兵为其披麻者,唯有张勋一人,余者皆不足矣。 张勋,居然死了! 唉~一群求死之人! 文丑暗叹一声,望着对面的人海,感觉有些可悲。 根据斥候的汇报,这些楚军将士,大多数人都穿着单衣。稍微好点的人,也就是乱七八糟的衣物裹在身上。 而且人人面色惨白,毫无精气。 严寒、饥饿! 这些楚兵可以说没有一点战斗力! 但他们还是勇敢的出城了! “来人,传令全军,军阵不动,等待楚兵来攻。” “诺!” “汝,回中帐,让人备份酒肉来。” “车骑?” “唉~张勋死了。洛阳应该断粮几日了,他张勋再不济也是袁氏家臣,更是闻名天下的楚国大将军。值此阵前,本将也唯有取些酒肉,为其送行了。” “诺,卑职这便去。” 很快,亲卫便回到了文丑身旁。 文丑看着亲卫端着的一坛酒水,以及一大块可能稍微煮了下的肋肉,暗叹了一声。时间紧迫,没办法等吧肉煮熟了。 “去吧,代本将于张勋柩前,祭奠于其。” “诺!” 亲卫应声而走。 穿越过丛丛军阵,亲卫自本阵而出,端着酒肉,阔步走向楚军散乱的军阵。 而楚军阵前正中位置,张珪伫立在父亲的柩前,凝视着在两军军阵间行走的赵军将士。 孤身一身,手持异物,可能是来劝降的,也可能是来耀武扬威的! “报~” “将军,来者言,其奉酒肉,代赵车骑将军,祭奠大将军!” “嗯?” 张珪怔了下,随后便言道:“让其上前吧!” “诺!” 不一会儿,赵兵便出现在张珪的眼前。 其扫了眼阵前灵柩四周之人,最终在张珪的身上停了下来,抬步靠近,躬礼问及:“敢问将军可是楚大将军勋之长子珪否?” “在下正是!” 张珪微微点头,回之于礼言道。 而后,赵兵亦是再拜,道:“在下见过少将军。奉赵车骑将军丑之命,特奉上酒肉,为楚大将军勋践行!” “多谢,还请壮士稍后归阵,代在下谢过文车骑。” “诺!” 赵兵应诺后,又请问之:“少将军,可否....” “壮士,请!” “请~” 稍微整顿了下,赵兵端着酒肉,恭恭敬敬的踱步至张勋柩前,拜之大礼。而后,将盘中酒肉,一一放置到柩前桌案,折身稍退,再三拜之。 礼毕之后,赵兵再度来到张珪面前,言道:“在下代车骑言,请少将军节哀顺变!” “代某多谢文车骑。” “告辞!” “慢走!” 阵前祭奠对方主将,战场上所有人皆不知道以前有没有这等之事。但今日,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两军交战,虽互为仇寇,然礼节未泯,战事未休。 “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伤及楚大将军张勋灵柩,违命者斩!” “诺!” “击鼓,杀!” “杀!” 就在赵兵回归本阵后一刻,在洛阳中东门外,两军主将不约而同的下达了军令,吹响此战的号角。 “杀~” “御!” “嚯!” 一面严阵以待,一面形如散兵,孰胜孰负,一观可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