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亭榭,青松绿水,山石垒筑。亭下溪泉,汩汩掠过底石,带起清脆流响。 溪中锦鱼,相携游戏,荡起层纹。周林苑鸟,或鸣,或翔,平添三分愜景。 上亭之内,一老一壮,把酒相持,对视无言,笑意颦颦。 一壶美酒饮尽,二人方作罢休,抬目掠景,轻声细谈。 “子明,孤身渐差,怕不久于人世矣!” 说到这,董卓情不自禁的又捏起酒樽,却突然想起,樽中酒水已尽,不由苦笑两声。 高诚两眸专注着眼前这个老头,心中惆怅不已,言道:“仲颖兄,如今徐荣率大军业已夺回河东,郑泰、何颙等贼逆之首,也送至长安。魏国复势关键之际,正需仲颖兄掌柄,布号施令,重振旗鼓,何故言此妄语?” 董卓面色一僵,随即便甩了甩头,笑意布斥面庞,说道:“好啊,好啊,徐文良不负孤也。只可惜,孤大限已至,不能持之社稷矣。” “仲颖兄~” 高诚还欲再言,却被董卓打断,只闻其接着说道:“子明勿用多言,老夫岁五十有五,已是知命弥留之际。只可惜,老夫年少从军,建功立业,谋划庙堂,得封魏王,立宗作祀,成以社稷。此生功名利禄,颇有多溢,独有一憾!” 听到这,高诚也明白董卓想要继续说什么了,可又委实没有什么好的法子,只能继续听其言语。 “子明也知,老夫老来得子,雄图壮志复生,欲为此子留下一片基业。可此子不逢时啊,偏遇王允狗贼作乱,丧于乱兵之下。今时魏国社稷,竟无人以继。徐荣收复河东,孤心甚慰,魏国全基复存。固有一愿,问之子明……” 董卓说完,看向高诚。 高诚掩面叹声,言道:“仲颖兄的意思,吾知晓,只是姜氏如今业独此子。” “子明,老夫就要走了,并没有想那么多。魏国能留下个宗庙即可,老夫也只想身死之后,能有个人敬奉血食。至于河东和河南两郡,孤会留下遗诏,命徐荣、李傕、郭汜从子明之命。甚至,魏王之爵也大可撤之为侯,可否?” 看着董卓那哀求的目光,高诚实在难以下定决心。姜秉,便是姜叙目前唯一的儿子,嫡长子,也是姜氏一族的继承人。 此子已经快两岁了,而在这期间,不论是董白还是河阳翁主,都再无动静。由此,不得不担心姜氏一族可能独有此子。若是过继给董卓,那万一姜氏绝嗣了怎么办? 所以,高诚迟疑了很久,才言道:“兹事体大,还是唤来伯奕与白儿,问问其意见。若是其二人愿意,诚必使其尊魏王号,承魏国社稷、宗庙,但只食安邑。其若是不愿,待日后白儿再有所出,诚亦不负此诺。” 高诚的话说的很直白,没有带着什么真诚和虚伪,只有利益。可也正因为如此,董卓也深信不疑的点了下头。 自己现在在乎那么多吗?不在乎…… 魏国强大与否,都很快与自己无关。当年魏国与周国相依相靠,也只不过是局势所迫。时间久了,感情深了些,号为兄弟之国。但实际上,两国结盟的同时,也都限制了对方势力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两家分晋的谋划。甚至,这场分晋的计划哪怕没有王允叛乱,在晋国灭亡后,两国也将大打出手,分出个高下来。 所以,自己死后,魏国是否还拥有河东、河南二郡,没有意义可言。自己需要的不是势力的强大,而是宗庙社稷、董氏一族需要有人继承。 否则,纵是魏国再强,董氏一族在自己手中绝嗣,自己又还有何颜面,面见阿翁阿兄? “子明,多谢。老夫,会与文良留诏。” “嗨~那,便唤伯奕了!” “嗯……” 董卓点头后,高诚便冲着园中小道呼唤一声:“彦明,传姜叙及其妻室。” “诺!” 阎行听到招呼,立马闪出身形,拱手应诺。正欲离去,只闻高诚又言道:“对了,再派人去请王妃至此,再添些桌案。” “诺!” 阎行看了眼亭间二王,再度行礼应下,转身离去。 很快,相距不远的姜叙与董白,便来到亭间。几名宿卫,也携桌案、坐垫至此。 两人见礼过后,高诚便言道:“且坐稍后,待王妃至!” 约莫两刻钟,姜纾这才姗姗赶到。 一至亭间,便见到姜叙夫妇亦在,心中便有所想。与董卓、高诚见礼后,姜纾也落座于高诚之侧,俯身躬礼问道:“大王,不知唤妾身前来,所为何事?” 高诚看了眼董卓,又注视姜叙片刻,言道:“纾儿、叙儿,魏王的事,想必汝二人也清楚。孤欲以秉儿,承魏国社稷、宗庙,续陇西董氏一族血脉,供奉血食。不知,汝二人意下如何?” 高诚落音,董卓不由吃惊的看向高诚。心中不由暗叹,子明果然大仁大义。 其以孤命,使秉承继。而非借己之言,请其过继。 姜纾闻言,眉头顿时一紧,一时间也有些难以抉择。若是夫君拿魏王的名头来说此事,自己大可推辞。可夫君是以周王的名义,更像是下达命令。 “大王,妾身以为……” 姜纾刚想婉拒,话未言半段。只见姜叙突然起身,来到亭中,拱手言道:“外舅祖、姊夫,叙已与贱内商量过了,愿以秉而承董氏之嗣。” 说完,姜叙给了自己老姐一个歉意的眼神。 姜纾也顿然落座,不解的盯着自己弟弟,秉儿可是姜氏嫡长子啊! 高诚闻言,欣慰的冲姜叙点了点头。姜叙并不知道自己的意思,而自己也不知道姜叙何时便决定如此做。但,这份孝义,足以敬之。 因为,姜秉是姜氏嫡支的嫡长子,纵是姜叙拒绝,也无可厚非。 董卓更是激动的探出手臂,摇摇颤颤。老目之中,也有点滴浊泪滚动。 “叙儿,老夫无以为谢啊!多谢!” 董卓擦拭了下眼角泪珠,拱手向姜叙连连致谢。 姜叙急忙回礼言道:“外舅祖,孩儿以奉孝为先,天经地义。况且,孩儿与白儿尚岁轻,日后不愁男丁。” 董白在侧,亦屈身行礼,默默点头。 “真是,真是好孩儿啊……得此孙婿,老夫死而无憾矣!”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得到姜秉过继,董卓的心情无比舒畅,在亭间更是与高诚、姜叙感言颇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