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为裴茂声势所震,沉默不语。 “滚,且告诉尔等家中长者,顺者昌,逆者亡!” 裴茂再爆粗口,眉发横起,声声慑人。 对于这帮京兆、冯诩世家,裴茂可没有什么好感。 众所周知,裴茂乃河东望族,为领一郡之士林。尤其是追随周王后,裴氏更是声名鹤起,日渐茁壮。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河东盐田。 经由大王训意,革以盐制,新定制盐之妙法,重分货殖之厚利。河东盐田,如今养活的可不仅仅是河东士族,更有数之不尽的盐户。 裴氏失了泰半盐利,却是博得了河东士林的推崇,以及数十万百姓的敬仰,获利尤有胜之。 钱帛之利,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委实算不上什么。 望族,是怎么产生的? 靠的可不是数世高官贵胄,便能博以望族之名。一如河东卫氏,家族之显赫,岂是裴氏可比。但是,裴氏就是郡望。 靠的是口碑的日渐所积,是士林的众望所归,是悠悠众口的不吝夸赞。 哼~京兆韦杜,枉有虚名。 想借着杜畿、韦康之才,为家族博以贵胄。想谋取河东之厚利,为家族取以财帛。 痴心妄想。 河东诸族,又岂会如彼等虚念。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 河东盐利之厚,可没少受其余世家觊觎,裴茂能有好脸色才叫怪事。 今日表现的如此严厉,也是在向所有人表明态度。 河东盐利,没尔等之事。 长安国学士子游行,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被裴茂给摁下去了。 粗暴,粗糙! 但确实好使。 这场博弈,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妇人之仁,也绝对不能开万世先河。 随着国相府正式布告张贴闾里,不过一日功夫,整个长安便知晓了游行士子所受到的惩罚。 为首诸世家二百余子弟,悉数除去学籍,永不录用。 余者受蛊惑学子,悉数罢学三载,罚通宝万钱。 世家子弟不多说,没了学籍,名声臭了,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们家里有钱,不缺吃喝用度,大不了自己以后不出门了,该过活还是一样过活。 甚至,实在不行,奔走他国、外州,未尝不可。 然而那数目众多的八百余士子,却是惨遭当头棒喝。 通宝万千,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款项。尤其是其中的寒门子弟,更是懊恼万分,不堪回首。 而且最关键的是罢学三载,三年之内,只能依靠自学。纵是罢学之期过后,也将会错过三年后的第二次科举。 如此算来,白白六载光阴虚度。 …… 国学士子,成为了长安街头小巷百姓谈首论足之事。不少人都在对这群不知所谓的年轻人嗤之以鼻,甚至论其德行,更有甚之。 不过,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才是科举真正的威力。 科举在一方面加强皇权,必然也会在另一方面对皇权形成掣肘。待到百年之后,当天下科举出身的士子一多,利益纠纷在一起时。学子游行示威所造成的影响力,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沦为笑柄了。 而高诚更不知道,一场更加庞大的运动,已经开始崛起! 率先由槐里、武功、雍县三地学子发难,在地方士族、豪强的勾连下,三县县学、郡学及不少在野士民,都开始规模宏大的示威运动。游行队伍更是直逼县府外,当道抵辱正在任上的科举士子。 尤其是郡治槐里,鲁肃等人刚刚上任,连县中状况都尚未知晓。再加上一名科举士子,倾身自污,假爆出科举徇私舞弊,更是导致其余九人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面对咄咄逼人的示威学子,当真是万口难辨。 好在,已经知晓不少内情的鲁肃,压根就没在意外面局势的变化。领着其余八人,直接窝在县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紧随其后的便是左冯诩郡治高陵、池阳以及万年三县,位于五陵原下平原地区的三县,正是冯诩郡最富饶的地方,也是士族、豪强聚集的地方。 第二日,整个右扶风都爆发起来。 郿县、茂陵、平陵、美阳、安陵、鄂县,合计数万人众,声势浩荡。同时,京兆长陵、霸陵、杜陵、新丰、郑县,弘农郡治弘农、陕县、湖县亦是声援他方。 短短两日功夫,整个关中腹地都如同一锅沸水,蒸腾而起。一二十县,近十万士民、学子,游行示威。 彼等也不强闯县衙、仓廪等军事重地,搞得各地县府颇是无奈。 毕竟,仅仅是一个聚众游行的罪名,还真没办法治下十多万人的罪。若有是冲击县衙之类的倒还好处理,直接安上乱民的名头,大军一到,须弥尽焚。 面对如此庞大的示威队伍,郡府都没办法处理。 说到底,还是法不责众! 消息最先传到长安的便是槐里,接着是高陵,之后便是一涌而现的长安周边诸县。 当最远的弘农县也有游行士民、学子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已是五六日过去了。 长安城,也从先前的小闹腾,变成了鸦雀无声。 一众百姓,皆大气不敢轻出。任谁都能看到,目前的局势显然很是不对劲。 而国朝诸卿、中央官署也陷入沉默。 高诚一样没有料到局面会发生的如此之快,也没料到韦端居然还有这般布局。 从自己要整顿世家开始,到现在不过半月功夫,根本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来让韦端联络他人。而自己臆想中的先稳定长安局势,再打个时间差,由军队进驻各地,威慑世家的计划也成了泡影。 现在,动用军队强行镇压,明显更加不智。 毕竟,这些人并非是乱民。 不过,让人欣慰的便是,这场示威运动的主力,都是士族中人。哪怕是县学中的学子,也都是士族、豪强子弟。 寒门与平民,都未牵扯其中,让大周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这说明国朝在大周百姓的眼中,还是比较认可的。而人民所能带动的力量,就更非等闲可比。 与三百余万的百姓相比,寥寥不过十万士民,又能算的了什么! 大周从立国之前开始,就并没有倚仗世家、豪强的力量,更多的还是那些平民百姓。而且,科举之制下,皇权、世家、寒门、平民四方阶级之中,获利最多的仍旧是寒门和平民。 因为,这是寒门与平民,第一次与世家子弟、勋贵子弟在相较公平的状况下,竞争逐利。 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出众的实力,足以力压群杰,夺得状元。 而后,刻名状元门,声传十三州。 放到之前,寒门、平民子弟,唯一的出路便是从军入伍,以功勋博富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