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日后,高诚同董卓各率诸部兵马,抵达河内郡治,古魏国国都安邑。   在安邑整顿粮草辎重,甲具器械,旌旗羽帜,传书檄文等。而后,合兵一部,径直向东,沿王屋山,出箕关。   两军合计兵马七万之数,其中马军五千余骑,步军五万余,弓弩一万五千余。   又征召民夫高达二十万,负责运输大军粮草辎重,多备刀矛,亦可随时上阵。   数十万人,连绵百里而行,旌旗羽帜铺天盖地,声势浩荡,震慑三河大地。   其中羽帜之上,多言‘忠义报国’、‘清君侧’、“扫荡妖孽”、‘复振炎汉’等自语,蛊惑百姓。   如此大的阵仗,自然是传到了洛阳城内。然而,为时已晚。   清君侧,讨伐朝堂奸佞的檄文,只比这条消息,晚了半日送到刘宏眼前。   檄文,刘宏看了,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高子明的笔迹。毕竟,整个大汉帝国内,能把檄文写的白话言文掺杂的,也只有朕的镇西将军了。   不过,刘宏并不担心。   虽然没有料到高子明居然从河东郡而来,但自己只需要将镇守函谷的大军,调回来防守孟津即可。   自河东直取洛阳,唯有孟津一途。   时值冬日,大河也即将进入冻期,看来高子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   “可曾探的高逆兵力?”   刘宏神色不变,看向大将军何进。   何进当即出列,回道:“启禀陛下,高逆与董贼大军汇合一处,扬言三十万精兵南渡。不过,高逆麾下最多五万之兵,而且关中传信尚有近两万人在与韩遂纠缠。”   “而董贼虽然私自募兵不少,可也最多三万之众。余者二十多万人,应当只是民夫!”   “嗯,那大将军可有何安排?”   “陛下,吾等京畿之地,函谷关有兵一万,洛阳八塞八千兵。城外北军五校三千精锐,南军五部五千人。城内羽林军、虎贲军、宿卫军、缇骑、执戟、南宫卫士、北宫卫士、左右都侯、诸宫门司马、十二门城门校尉部,合计兵力五万余,皆是久经沙场,精悍之士!”   “嗯,如何防卫孟津渡口及平津关,大将军有何建言?”   五万之众,更兼洛阳城池高大,拥民百万,随时可征召壮勇十万人。七万人想要渡过大河、孟津、平津关,攻打洛阳,简直痴人说梦。   只要守住洛阳,并州兵南下断其归路,东面驻扎兖州的两万北军及两万关东锐士,自虎牢进入洛阳。南方两万精锐入洛,高子明唯有败途。   “启禀陛下,臣欲以车骑将军苗为大将,调度函谷关及南北两军,进驻平津关和孟津,两万之兵,足够使逆贼望洛兴叹。”   “洛阳城内各部兵马,由大将军府调度,加强洛阳守备,防止有宵小趁机作乱。兖州征东将军府四万精兵,臣已发去文书,着其速速经虎牢进入洛阳。”   “征南将军府荆州孙坚所部及驻吴会之兵,也将在三月之内,回到洛阳。征北将军府驻冀州巨鹿的两万精兵,亦会即刻南下,经黎阳与征东军会合。”   “如此也好,那此战,便由大将军指挥,诸卿务必尽力相协,早日平定叛贼!”   “臣等遵命!”   朝会一散,刘宏便回到寝宫,对高诚与董卓的叛乱,丝毫不以为意。   这天可是大汉的天。   四百年天下,早已深入人心!   清君侧?   倒是好名头,可惜……   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然而,事实上,这世间有许多人都是傻子!   有的人是真傻,而有的人则在装傻!   高诚与董卓大军一动,冀州也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清君侧,举大义!   冀州刺史王芬,在第一时间就响应檄文之邀,聚刺史部众人,联络下面各郡国。   中山国相张纯当即聚兵,南下冀州州治高邑与冀州刺史王芬会合。清河国内,故党人之首陈蕃之子陈逸,亦是联络清河国、巨鹿郡、赵国、魏郡、安平郡(国除了)以及豫兖青徐四州郡国党人势力。   兖州泰山郡郡守张举,更是联络泰山群寇,一同举兵。   长沙大盗区星也聚拢宗族、山民、贼寇,起兵响应。   便是刚刚消匿一阵子的黄巾诸贼,也再度复起。   河东白波军郭太、青州管承、黑山张燕、汝南刘辟等也哄哄嚷嚷,插上一脚。   当高诚与董卓率领大军出箕关,刚刚进入河内郡时。不过十余日功夫,整个北方似乎全都反了。   冀州大地几乎再无一片炎汉之土,王芬、张纯、陈逸及各郡国郡守、国相聚兵高邑,合计兵马竟不下十万众。   原本征北将军府驻扎在巨鹿郡的两万精锐,还没来得及收到朝廷调令,便已土崩瓦解。   无数世家召回军中子弟,泰半兵马被拉走,成为士族私兵。余下的一万人,面对高邑逼来的十万大军,在冀州刺史王芬的号召下,加入了清君侧的大队伍。   至此,冀州全反。   驻扎在兖州的四万汉军精锐,也并非如同刘宏所料想一般。   除了两万北军精锐,家小尽在司隶,接到朝廷调令后,立即发兵东进外。余下的两万人,一样,被士卒吞并,尤数张邈、张超兄弟。   征南将军府,孙坚率领的两万大军,在抵达汝南后,不再北上。吴会一万精锐,更是连长江都没见到,就被四大家族召回各郡。   而同时,居于并州美稷的南匈奴也再度造反,攻杀了并州刺史张懿。并州陷入群龙无首之样,面对南匈奴的叛乱,手忙脚乱,有心无力。   关中长安的马腾,也听宣不听调,坐拥三万兵马,观察战局。   这还不是让刘宏更加生气的,那些党人虽然一同叛乱,但他们距离都很远。   只要两万北军抵达,京畿七万大军对阵高子明的七万兵马,胜算依旧很高。   可是,朝中的局势,让刘宏的心,跌落谷底。   十二常侍背倚皇室,自然是不敢有所动静。大将军何进,已经命自己回到老家,说是避乱,可真正的心思,猜的到。   最重要的是袁家,袁隗使羽林中郎将袁术,回到汝南,言是聚拢部曲,发兵勤王。又使袁绍北上冀州,不知做甚。   刘宏想要惩戒袁家,可是袁氏二子尽皆出走,自己得到消息时,为时已晚。   袁术不用说了,拉拢兵马部曲已成必然,至于勤王?呵呵……   而袁绍……   怕是去跟党人陈逸、王芬谈条件去了吧~   袁氏积四世之功,终成关东士族首领,心思也开始变成行动了。   朝内,大量的世家子弟,开始返回故乡。   几乎,   没有人看好,   这个垂垂老矣的大汉帝国!   或者说,他们都在等待着高逆与董贼入朝,而后发兵勤王。   成就,属于他们的大业!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原来,高子明,还算一位忠臣啊~   原来,这朝堂诸公卿,尽入高子明所言~   哈哈……   刘宏跪坐在殿内,眼角布满血丝,神情恍惚不定,宛如这大汉一般,毫无生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