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出宫后,一路直奔国相府,寻到了老国相阎象。 “阎相~好生悠闲啊!” 郭嘉笑眯眯的朝着在官署池前,垂钓静心的阎象走去。 阎象闻声回头相视,见是郭嘉,也是露出会心笑意,言道:“唉~汉中粮秣的用处,已经定下来了。国朝户口普查的事情,也都忙得七七八八了。再加上布政使一设,老夫总算是能偷些闲时了。” “哈哈~看来嘉来的正是时候啊。眼下,正有一要事,需请阎相相助。” “唔~汝小子不会又出什么馊主意了吧!” “哪有,真的是要事。” “说来听听!” “荀攸,荀公达。不知阎相是否有所耳闻?” 郭嘉说完,看向阎象。 阎象点了点头,感叹道:“当然听闻过啊,毕竟荀氏八龙之后的两大才俊,与王佐齐名啊!” “正是!不过,荀攸自当年国朝拿下河东后,至金下落不明。而且,其也未曾入晋阳。” “下落不明?” 阎象促然回首,盯着郭嘉,疑惑问道:“奉孝的意思是,这么一位俊杰,正在吾大周境内?” “所料不差,当是如此!” “老夫这就安排人去查典户籍,只要他还活着,必然遗漏不了。” “不仅是户籍,还有其他往年书录典册。而且,其归隐山林的可能性,也不小。” “不会,即便是归隐山林,也必然与人接触。只要他与人有所接触,户籍之上,必有此人!” 阎象信誓旦旦的话语,听的郭嘉有些发愣,不禁疑惑问道:“这户籍普查,这么厉害?” “嘁~” 阎象冷嗤一声,言道:“不然呢,若是一如汉制所查,哪用的了两三年的时间!不过,过阵子,又得忙活益州的户籍普查了。骤时?估摸着又得两年时间哩。” “嗯,公达此事?就有劳阎相了。稍后?嘉还要去徐车骑那里走一遭。” “不碍事,去吧。当初?文良是主将,他知道的应该不少。” “那嘉先行告辞了。” “嗯?慢走~” 出国相府?转过两条街?郭嘉就来到了徐荣的府上。 清冷的很,丝毫没有那权贵府邸之相。 然而,徐荣就是这样的人,不声不响。 先前?受封大周车骑、辽阳县公。 他是大周第一位受封公爵之人?到现在连中尉段煨、国相阎象,还仅是侯爵呢。 按照常人言,这般大喜事,肯定要操办一番不是。 结果徐荣倒好?啥也没干。 现在,看着这府邸前的门匾?还是简简单单的徐府二字。 “清廉忠义,莫过徐公也。” 低吟一声,郭嘉便命仆人叩门。 一小仆闻声而出,疑惑的看了眼府外的车驾,而后问道:“敢问公子何来?” “在下郭嘉,特来拜见徐公。” “原来是郭祭酒,祭酒快快入内,仆速禀主君。” 小仆确实是第一次见到郭嘉,虽有震惊,但好歹礼节没失。 跟着小仆,走了没多会,就迎面见到了徐荣。 “奉孝步子还真快!” 亲自出来相迎的徐荣,不禁笑言道。 郭嘉稽礼言道:“金日嘉有要事劳烦徐公,自然步子快了些。” “噢~走,入书房详谈。” “徐公请!” “请。” 越过府内园林,折路一转,便至徐荣所言的书房,单独的两间屋舍,煞是清静。 走进书房,郭嘉过目一眼,便叹言赞道:“真是清闲雅处。” “长安市闹,寻一清闲尔。” “徐公笑言尔!” “哈哈哈.....” 两人调笑几句,促案对坐。 “奉孝此来,有何要事?” 徐荣率先问及。 郭嘉轻嗯一声,言道:“徐公,当年国朝拿下河东,率先进入安邑城内,是哪支部曲?” “嗯~” 徐荣不由拧起眉头,想了半响后,才言道:“是李利的骑兵。破安邑,有内应开城,轻而下之。” “那李利所部,当初入城,可造杀戮?” “未曾!这一点老夫记得清楚,其所报轻破安邑,而后尽俘城内之众。” 徐荣坚定一言,然后就露出不解,疑惑问道:“奉孝问这么多,究竟是所为何事?” 郭嘉苦笑叹声,说道:“唉~还是为了荀公达啊。当初河东战后,公达便下落不明,至金已有数载。” “数载?这么长时间,恐怕难寻其踪啊!” 徐荣亦是摇头感叹。 乱世之间,失踪了数年的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没了。 “对了,姓荀?他叫什么?” 徐荣突然相问,荀姓?似乎有点印象啊! “荀攸!荀公达!” 郭嘉眼前一亮,紧紧盯着徐荣。 最终,吭哧了半天的徐荣,还是没想起来。 时间太久了,几年前的小事,哪记得住! “奉孝不如去石渠阁,查询当年战报,老夫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战报中有所提及。” “多谢徐公,那嘉先行一步,告辞了!” 得到了只言片语的信息,郭嘉如获珍宝,再也按耐不住,当即起身告辞。 说完就走。 徐荣看着急匆匆的郭嘉,不禁哑然失笑。 荀攸? 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莫非没有这个人? “哎呀,坏了,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突然,徐荣猛拍了下大腿。 当初河东有不少汉庭官员归附,自己应该让奉孝去问问这些人啊。 算了,算了。 反正查以前的战报,奉孝也自会发现那些归附之人,到时候如无所获,也应该自会寻他们。 而郭嘉匆匆出了徐府,又乘上马车,马不停蹄的朝宫内赶去。 没办法,所有的军事情报、战报、行令等,都保存在未央宫石渠阁内,由总参寺负责安排人掌管。 石渠阁,非常恢弘。 比王莽毁坏之前的阁殿,还要恢弘。 东汉这么多年来,仅仅是重建了天禄阁和石渠阁,但从来没怎么使用过。因为,都城在洛阳。 而大周定都长安后,修缮未央宫时,由于皇室人丁不旺,就让二阁并了其周围的几座宫殿,再加以修缮。 两阁东西相对,间隔二里。 东为天禄,存放书籍史册。西为石渠,存放各类档案。 天禄阁内外,时不时都有中央官署的官吏进出。毕竟,就挨着了这么大的一座图书馆,那些好学之辈,怎么可能放弃进去抄阅的好机会呢。 要晓得,如金的天禄阁,不仅有诸大世家贡献的藏书,还有许多国朝大儒对经典名作的注释呢。 反倒是对面的石渠阁,冷淡的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