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真侯当有所谋。”   盖聂微微一笑。   正常情况下,李信绝对不可能继续为将领兵灭楚的,但武真侯那般做,明显属意李信。   那么……可能会发生一些其它的事情。   “终究……灭楚之功!”   对于秦国能否灭楚,顿弱没有丝毫怀疑,楚国有足够的力量抵挡,但大秦有足够的力量击溃一切拦阻。   一战不成!   大秦还可继续第二战!   楚国……能够坚持几次?   李信将军或许继续领军,但……那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中枢之内,当有所谋。   “武真侯出身道家天宗。”   “阴阳一心,乾坤一体,李信将军果然获得灭国之功,那么……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盖聂倒是没有多想。   武真侯处事向来稳重,他的手段,当不会令伐楚其余主将不满的。   “王贲将军的偏师已经从兰陵旁侧西行了。”   “果然汇聚两支偏师,那么……在平舆之地,汇聚的大军可就近四十万了。”   “兵力上,足可同楚军争锋。”   战场之长,兵力多寡非取胜之道,但相近的兵力,总归多了许多可行的谋略,以少剩多,终究不显。   “兰陵城!”   盖聂将面前冲泡好的一杯茶水推过去,听及这个熟悉的地名,亦是微微一笑,根据自己所得消息。   那个人还在那里。   而且生意相当不错。   就是……兰陵城那里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   “从罗网传来的消息来看,兰陵城那里也该给予整顿了。”   “农家、墨家、儒家有点过于放肆了,真以为大秦东出,军事没有数十年前的虎狼了?”   双手接过茶盏,闻盖聂先生提及兰陵城,顿弱也是皱眉。   那座城池早该给予整顿了。   可惜……那些百家之人很聪明,一直以来,都安守秦法,并没有任何违法之事,秦法……后发制人。   奈何!   除非那些人有所行动。   “面对秦国驻军,那些人就算有动静,也不会太大的。”   盖聂摇摇头,兰陵城内,百家之人的确活跃,他们很聪明,没有令秦军整治城池的矛头对准他们。   他们应该在等待一个机会。   一个有外在强大力量为援的机会。   不然,不足以解释他们的动静。   “终究还是百家的抉择。”   “曾听武真侯一言,顺天应人,则无事不成,秦国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农家、墨家等执意如此。”   “自取其祸。”   身为名家的一员。   顿弱早就洞悉诸夏大势,寻找到属于名家的发展之地,而一观其余百家,实在是不解,不……不是不解,而是可惜了。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之言,非虚妄,侠者,儒者皆如此,或有阴阳,终究于大王看来,他们就是不安稳的存在。”   “三晋之地、燕赵之地,禁武令初显,农家、墨家难以行走,它日大秦一天下,等待他们的只有两条路。”   盖聂轻抿了一口茶水,这是齐国南部一个小海岛上产下的毫长,且多了一缕海域的清凉,夏日……饮用正好。   于百家的事情,十多年前便是存在,现在不过是更加明显罢了,记得入秦之初,野王之战。   百家谋秦,欲要杀大王,便是成为他们同大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矛与盾……韩非之论,只有一个胜者。   “盖聂先生。”   “数年来,通过名家在齐鲁之内的原有渠道,在下倒是得知一二隐秘。”   “先生可知封建邦国之论?”   顿弱颔首,随即……左右而观,屏退侍者,微微近前些许,同面前的盖聂先生提及另外一个话题。   封建邦国!   是先师公孙龙子嫡孙公孙玲珑从儒家小圣贤庄内传来,儒家有人正在探讨封建邦国之论。   而且参与者不少,颇为隐秘。   “封建邦国?”   “大周之法?”   盖聂英气的眉目挑动,这个词并不陌生,大周立国八百年,开国之初,分封诸功臣、子嗣于诸夏大地。   镇守各地,拱卫王室。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   奈何人心不可窥探,一个个诸侯国立国之初,那些人感恩甚大,忠心耿耿,其后代未可知。   随即,烽火诸侯,连绵不休。   直至今日。   只是……,顿弱先生提及这个话题做什么,大秦现在所行乃是郡县一体制,封建邦国……虽有残余,似乎不为大用。   “昔者,文信候所语《吕氏春秋》内,便是推崇此道,《慎势篇》有语: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   “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地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   “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   顿弱小声说着。   甚至于此语还可以诵出。   “……”   “百家……预谋此法?”   盖聂静静闻之,沉吟十多个呼吸,而后陡然神色微变,看向顿弱,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顿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中枢之内,也有要人承袭文信候之策。”   “顿弱只是有闻,但具体为何不可知。”   顿弱徐徐颔首,封建邦国之论,郡县一体之论,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治式,数十年来,也看之不清大王之属意。   若言属意郡县一体,则卫国早该不存,三晋之地、燕赵之地也该全部设立崭新郡县了。   若言属意封建邦国,可也没有增加新的邦国。   “中枢之内?”   盖聂略有思忖,想到了一个人。   “且大王膝下诸公子不少。”   顿弱又是一言。   之前,自己还没有特别在意,可……细细一想,觉得那个可能性还真不小,起码诸公子就是相当大的助力。   相对于郡县一体,封建邦国更合诸公子之心。   “先生属意何种?”   忽而,盖聂一笑,看向顿弱。   “封建邦国!”   “郡县一体!”   “各有所长,不可知,先生以为呢?”   顿弱摇摇头,这两种制式都有优劣,大周之乱,不全是封建邦国,魏国之亡,亦是郡县一体。   “两者之决,在于大王!”   “将来便会有答案了。”   盖聂亦是摇摇头,这个话题……他们可以讨论,做决定与倾向的话,就没有必要了。   “算着时间,大王膝下诸子中,扶苏公子也成年了。”   “不知道他会如何决断?”   大王虽未有立下王储,可……诸公子中,眼下扶苏公子最为年长,于情于理,都是王储的最佳人选。   除非将来丽夫人为王后之尊,其膝下的公子高,才更加的比扶苏公子有资格,但据传言……丽夫人拒绝了王后之位。   这倒是……令人惊叹。   尽管丽夫人现在的荣宠、地位、荣耀丝毫不逊色王后,可终究不是王后,法理之上,扶苏公子仍最有资格。   果然一论封建邦国与郡县一体,身为长子的扶苏公子会是一股力量。   “咸阳宫内,在下也有数年未有见到扶苏公子。”   盖聂而应。   数年前,儒家伏念入秦的时候,扶苏公子便是出宫入中央学宫了,其后入护国学宫。   现在……应该第三年了,按照护国学宫的惯例,此刻应有很大可能性在伐楚战事之中。   “扶苏公子,那是一位性情敦厚之人。”   顿弱轻语,对于扶苏公子的印象,也是数年前咸阳宫一见,近年来……却是没有见到扶苏公子了。   “你们三个都来说说。”   “接下来……楚军会有何应对?”   承武真侯之令,南阳郡郡守叶腾率领伐楚五万混合步兵、水军、骑兵偏师,东过云梦大泽,北上楚地,汇入平舆。   途经云梦大泽,一路而过,楚军避退,未敢与秦军交锋。   夜幕降临,寻地驻扎,并不算大的幕府军帐内,叶腾身披黑色轻甲,立于面前的一座沙盘前,那是南郡所绘制的云梦大泽以及楚地部分地形。   军司马在侧,视线落在沙盘前的三个年轻人身上,岁数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岁。   三人……亦是浅黑色的轻甲着身,装束如同普通的秦军士卒一般,麻衣布袍,束发成髻。   只是三人身上扩散的气韵又与普通的士卒不同,静立如松,姿态如龙,此外更是多了一丝儒者恬淡的韵味。   这是今岁护国学宫计谋院堂的学员,过了今岁,便可以毕业入军了。   现在算是他们随军亲自一观战场,印证所学,以为精进,护国学宫那边,计谋院堂的人本来就不多。   自己这里有三个人,应该不少了。   记得武真侯临走之前吩咐自己,让自己好生教导一下这三个人,如此,自是不敢忘记。   闻叶腾将军之言,三个年轻不由相视一眼。   “叶将军,林厚先一言吧。”   “否则,待桥松一语,怕是我二人当无话可说了。”   当即,便是三人中体态略微壮硕的一位走出,拱手一礼,笑语而出。   “尽情所言,无需顾虑太多。”   “纵为百战名将,也有失策之时,何况你等。”   叶腾亦是一笑。   三人中,的确……桥松连月来的表现最为优异,诸般之论,较之其余二人都超出一筹。   见解独到,眼光如炬,想法谋略合大战之用。   果然入军,怕是很快便可立功得爵,将来不失为军中少壮支柱,乃至于上将军之位都不是不可能。   而现在……是他们历练的时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