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无心大谋(求票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说说……,接下来如何?”   一炷香之后,秦王政静静的坐于上首王案后,看着兴乐宫殿内的中枢重臣,无力的探询问着。   “大王,昌平君熊启反秦,所行之后果,唯有所谋李信将军的二十万大军。”   “从文书传来的消息来看,此刻昌平君应该汇同楚国之力,南下淮北之南,同项燕主力夹击李信主力。”   “那才是危局所在。”   丞相王绾近前一步,朗声一语。   “寡人不是来听你等言语危局的。”   “可有解决之策?”   秦王政眉目一挑,看着王绾,那般危局下场,自己自然想到,如今无需王绾继续重复。   眼下,自己需要的是应对之策。   而非其它。   “臣不通兵事,此事国尉同上将军应有所谋。”   王绾一礼,神容未改,单手指着旁侧的国尉尉缭子与上将军王翦。   “大王,楚国之事,业已成危局。”   “欲要解决,则需从关外、南阳诸郡调动大军,调集粮草辎重以为援。”   “果然李信将军可以突围,则当救之。”   “若是被昌平君后方突袭,被楚国夹击,则是更大的危局,则不能救之,可以兵拦阻在边界,以图后续。”   国尉尉缭子近前一礼,直接说到策略。   李信大军主力不出意外,绝对会受到楚国前后两军的夹击,面对粮草辎重、器械等的被断,李信将军所能够选择的不多。   要么强力突围,有一线生机。   要么被楚军困杀,二十万精锐大军覆没,虽然这个结局不太好,但却是在危局的后续存在之一。   说到底,还是李信将军行军太快,对于淮北之北的广袤之地没有好好的经营,留下一个相当大的隐患。   闻此,上首的秦王政神色越发的难看起来。   视线落在尉缭子身上,沉吟数息,看向王翦。   “大王。”   “老臣之见,李信将军主力受楚军前后夹击,生机唯有突围。”   “可若言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不可能,纵然被楚军所困,以项燕行军手段,也不会大军直接正面搏杀,而是要将李信主力困杀的。”   “那就是缓冲之机,当即刻调遣宛城大军,火速南下,调集左右偏师与蒙恬助力入楚。”   “或可接应!”   王翦感此,亦是近前一礼,说道己身解决之策。   实则,李信行军的危局已成,目下所思唯有救援,尽可能的保存秦军主力,以图后续之策。   语落。   诺大的兴乐宫厅殿之内,不自觉陷入一股别样的寂静之中。   王翦没有后续之言,虽然知道所言非大王所希望听到的,但……那就是事实,消息传来的太慢了。   如果在知晓昌平君反秦的瞬息,宛城大军而动,则救援李信的可能性增加十倍以上。   二十万秦军主力,也能够保存更多。   “大王!”   “昌平君反秦,伐楚大军定然有损。”   “则三晋之地、燕赵之地怕是接下来也有不稳,也当传令驻守大军,给予镇守。”   十多个呼吸之后。   廷尉李斯近前一礼,说道所思,楚国的战事,自己插不上嘴,但大局而观,楚国所发生的一切,对于诸夏仍有相当大的冲击力。   秦军若失利,或许有些人就要蹦出来了。   不可不防。   语落。   兴乐宫殿内一如先前的寂静,秦王政于上首陷入沉思,不发一言。   下首群臣相视一眼,亦是不语。   形势已然如此。   现在能够做的,唯有尽可能的弥补以及预防。   “报!”   “大王!”   “武真侯有文书从南郡传来!”   不知过了多久,灯火通明的兴乐宫殿内,仍旧无言。   随着殿外李仲洪亮一语,直接打破宁静。   殿内的蒙毅闻此,从位上起身,对着大王一礼,从李仲手中接过文书,武真侯的文书可不能怠慢。   行至上首,落在大王面前的案上。   “武真侯?”   看着蒙毅递上前来的一份文书,秦王政那紧锁眉目的神态念叨低语,再次叹息了一口气。   将其接过来。   王弟这个时候传书?莫不有其它的紧要之事?   亦或者南郡那里也有危局了?   心中平添数分烦躁。   揭开密封好的火泥,拿出里面的文书,随意阅览着,王弟的文书定有要事,不能不看……,视线当即落在那一枚枚熟悉的文字之上。   “嗯?”   “这……,好!”   五个呼吸之后,正心烦无力看着文书的秦王政陡然神情一怔,而后……豁然间从上首王位上起身。   大呼一语。   下手群臣见状,为之惊疑。   “好!”   “大好!”   目光紧紧落在手里那封文书之上,信息不多,但都是……自己现在最想要以及最需要的。   “哈哈哈!”   “你等一观!”   “武真侯已经在数日前……,算着时间,应该是熊启在淮北以北行动的时候,武真侯便是持寡人秘密文书调集宛城十万军。”   “同时传令蒙恬五万黄金火骑兵火速南下,前往城父、寝县、平舆等地,以为援军!”   “武真侯离开咸阳前,寡人曾有密令,若然伐楚出现意外,可直接调遣兵将以为后手。”   “本是无心之谋,却是眼下紧要之机。”   “哈哈哈!”   秦王政瞬间大喜,先前那烦闷万分的心情不存,算着时间,武真侯现在已经调遣大军纵横楚地了。   绝对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接应李信大军!   或许如王翦所言,李信大军会损失不少,但援军及时赶至,二十万大军当可能将损失降低至最少。   那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十五万精锐大军南下,无论如何,都是一股相当大的力量,而后文书所语,左右十万偏师也在急速进军。   王弟此举……实在是给自己惊喜。   实在是意外之喜。   拿着手里的文书,直接看向旁边侍者,传递给下方中枢要臣。   ……   ……   “大王,果然武真侯如此进军,则……可以赶在楚军合围李信大军主力的同时赶至。”   “内外相合,突围不难。”   国尉尉缭子阅览完毕手中文书,亦是颔首一笑。   武真侯在南郡,临近楚国,自然可以知晓最新的消息,能够做出最为明智的决断,否则其人也不能够位列上将军。   “以武真侯进军手段,应该会带领先锋铁骑赶至,果然汇合李信大军主力,颇有可能同楚军形成相峙局势。”   “于大秦而言,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战果,而且淮北之北则纳入秦国掌控,只消休整掌控,便可再度南下伐楚。”   王翦阅览完毕手中文书,亦是一言。   有武真侯这般行军,楚地那边的局势不能说逆转,可……危局已然不存。   “终究昌平君反秦造成眼下的战局。”   “而且,齐国那里也传来消息,齐国丞相后胜已死,大王,没有后胜的存在,齐国接下来亦是不稳。”   廷尉李斯感叹。   虽然武真侯力挽狂澜,令危局的损失降低至极限,可……诸夏其余之地又有异常的情况发生。   罗网的消息传来,后胜死了。   先前大王没来的时候,也和其余重臣说了,不知道大王可收到这般消息。   “后胜死了?”   “谁人所为?那些百家的游侠?”   秦王政那刚有些欢快舒畅的心情,闻此,不由的微微一缓,后胜死了?   数十年来,因为齐国君王后和后胜的存在,齐秦一直交好,齐国也一直没有参与五国伐秦之事。   秦国对于齐国也没有任何侵扰,算是相安无事。   所以,秦国东出才顺利那般多,后胜所出之力不小,眼下……后胜死了?而能够做出那般事的。   心间深处,直接有着最为直接的目标。   绝对是那些游侠!   “从罗网传来的消息来看,是往昔同后胜有恩怨的齐国大夫所为,但根据罗网密查,同百家的确有些联系。”   李斯一礼。   “又是他们!”   “又是那些游侠!”   “待寡人一匡诸夏,非要将他们全部诛杀不可。”   “后胜一死,齐王如何?”   齐王建向来不理会朝政之事,军政大权全部落在后胜手上,现在……后胜死了,齐王当有动作才是。   齐国之力欲要掀起力量抗秦,没有齐王的支撑,绝对不可能的。   秦王政视线落在李斯身上。   “暂未有消息传来。”   李斯摇摇头。   “虽未有消息传来,然后胜一死,齐国庙堂短时间内,必然陷入混乱,于伐楚大局无碍。”   “齐王纵有心匡扶朝政,目下,临淄之内,也无往昔田单风采之人。”   接前言,李斯分析齐国局势。   “田单?”   “纵有田单,又能如何?”   “国府传文书于盖聂、顿弱,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在灭楚之前,齐国不会有大的动静。”   田单!   秦王政对其人不以为然,虽挽救齐国于危难之中,却未能够同商君一般,将齐国带领至强大之国。   临淄之内,有盖聂和顿弱坐镇,他们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的,也无李斯所言,短时间内,齐国只会政乱。   而伐楚……,接下来要彻底定下最后之局。   “喏!”   李斯一礼而应。   “国府、国尉府下达文书,于燕赵、三晋之地大秦官吏、将士之人,果然接下来诸地有异样。”   “不惜代价,将其剿灭。”   “果然有乱,秦法论处。”   乱世重典!   那些诸国旧地的人,果然不服大秦教化,等待他们的只有一条路。   “喏!”   “喏!”   殿内的中枢重臣尽皆颔首一礼、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