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贼心不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牧这话,直接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他深深看了秦牧一眼,似笑非笑道:“秦小子,这话还真是只有你敢说,你看看这几位大臣们,他们可就不敢议论什么。”   李世民视线扫过房玄龄他们,几人顿时干咳起来,依旧是装傻充愣。   他们到底是做臣子的,有很多事情都不敢逾越规矩,心中既对秦牧的直言敢说敬佩,又对李世民的帝王心思感到畏惧。   别看李世民在秦牧这儿每次都吃瘪,但别忘记了,他的皇位可是弑兄囚父硬生生抢来的。   “咱们私下议论而已,二公子你该不会还要到皇上面前去告我的状吧?”   秦牧也装起傻来。   李世民不置可否,突然又道,“秦公子,此番前来除了给你一个交代之外,还有一事相求。”   “哦?”   能让李世民说出这话,显然是一件大事了。   秦牧看了看房玄龄几人一眼,却发现几人也是大眼瞪小眼,显然李世民事先并未给他们提起过此事。   “二公子,但说无妨。”   秦牧点了点头,静等下文。   李世民却并未马上开口,而是看向房玄龄他们道:“此事事关重大,是今日皇上才告诉我的,所以你们并不知晓。”   房玄龄他们听到这话也都是神色一凝。   看来事情真的很大,甚至要远超于废除太子了。   杜如晦突然想到什么,面色微变,问道:“二公子,敢问是否和边关有关?”   “老杜,不愧是你,竟然能够猜中此事。”   李世民差异的看了杜如晦一眼,而后点头道:“幽州大都督黄幽昨日汇报,高句丽在一个月之内接连犯境十余次,据线报,高句丽大军也在不断向着幽州边境集结,恐怕要不了半年,就要在幽州边境屯兵十数万了。”   高句丽?!   秦牧冷哼一声。   相比突厥和吐蕃,他最为讨厌的还是这高句丽。   毕竟在前世的时候,高句丽的后代们可真是把他恶心坏了。   整天偷华夏的文化,还要大肆宣扬这是他们自己的,简直就是小偷行径。   而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劣根性,究其原因便是他们的祖先高句丽的遗传。   房玄龄几人互相看了看,脸色也是难看到了极点。   现如今大唐刚刚让突厥臣服,左右群狼环伺,高句丽偏偏在此时压境,恐怕是看准了大唐现在内忧外患,无御敌之师呀。   李世民见众人都是满脸凝重之色,缓缓开口道:“既然你们都知晓情况了,可有什么御敌之策吗?”   “皇上,此时可千万不能再起战事了呀。”   杜如晦连忙说道。   他很清楚,现在的国库空虚,虽说已经有了建造都护府的计划,但一切才刚刚实施,万万不能在此时多生事端。   “不错!”   魏征跟着附和,“倘若再起战事,百姓们名不聊生还是小事,军队如果发不出军饷那才是大事哇。”   要知道,因为军饷问题造反的军队历史上可是不少。   魏征很确定,现在倘若要打仗,绝对发不出军饷。   士兵们都为大唐卖命了,结果拿不出钱来发军饷,这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说的有理,咱们能拖就拖,此时千万不能起正面冲突。”   房玄龄跟着附和。   听到三人众口一心的说词,李世民叹息一声,“是呀,皇上也十分担心此事,所以才将消息压下,至今未曾告诉其他大臣。”   “可千万不能说。”   房玄龄立刻道:“倘若让李靖,程咬金他们这些武将得知,恐怕会立马调兵遣将敢去前线,到了那时候皇上就是不想打也得打了。”   李世民点头,这也正是他担心的事情。   大唐武将众多,好战分子更是不少。   倘若让他们知晓边境战乱,恐怕会联袂请命前往前线。   秦牧看着李世民他们犯难,却只是淡笑一声,“皇上,就连突厥我们都能打下来,区区一个高句丽应该不在话下吧,如果是因为钱的问题,不妨增加税收,让百姓们先承担,等战乱结束再免他们的赋税,以作补偿。”   一听这话,房玄龄几人心中大喜。   “是呀,秦公子这个法子不错,现在我们大唐的赋税可谓是十分轻薄,就算是加上两成,相信百姓们也能承担。”   “的确是这个道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相信百姓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说的不错,二公子,秦公子的法子挺不错的。”   几人连忙向李世民说道。   但李世民闻言却是面色微皱,始终都没有开口。   “怎么?二公子有为难之处?”   秦牧微微挑眉,不知道李世民究竟作何打算的。   “秦小子,你的这个方法的确不错,但这一次恐怕皇上并不会采纳。”   李世民说着摇了摇头。   “这是为何?”   秦牧不解。   现在内忧外患,值此家国危机之时,百姓们理应负担一些才对呀。   “因为皇上并不想增加税收。”   李世民重重说道:“百姓们才过每两年安生日子,皇上一直都十分关注民生,多年来始终秉持着轻摇赋税的原则,从来不曾更改,如果现在让皇上增加税收,他愿不愿意暂且不说,百姓们心中又会如何作想呢?”   李世民自问自答道:“恐怕增加税收的圣旨一下,民间就会瞬间沸腾了,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和严苛税收已经把他们折腾怕了,皇上可不想成为隋炀帝那样的皇帝。”   听到李世民这话,秦牧终于明白了。   多年来,李世民一直在百姓们面前树立着明君的形象。   如果现在让他增加税收,恐怕多年积攒的好声望就会瞬间一扫而空。   这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对于名声,他看得很重要。   不想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任何不好的痕迹。   “可是皇上如果不这么做,到时候高句丽大军压境咱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房玄龄这时沉声问道。   “是呀,二公子,现在是顾头不顾尾了,只有先将高句丽打退咱们再谈民生一事才是正理。”   杜如晦也是开口劝道。   “行了!不用再多说了。”   李世民大手一摆,制止了杜如晦接下来的话,而后认真道:“若真的让百姓们增加税收,这无异于是逼他们造反,总之这个方法不行。”   李世民的态度十分坚决,房玄龄几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无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