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五年(198)年,四月七日。 许安领兵入主陈都,尽收豫州六郡九十九城。 交州牧士燮献州投降,递交降表,送至陈都,也宣示着统治着华夏四百年的汉庭最后残余被扫清。 张燕领军南下前往接受交州,巴东兵备道赵祗受命兵出巴东军区接管了荆州。 徐荣领冀幽两州之兵接管了兖州,管亥领青州兵南下接管扬州。 联合舰队一路向南,运送民夫于扬交两州,共修建港口五座,分别是处于扬州会稽郡的永宁(温州)、东治(福州)、厦门三座港口,以及交州南海郡的番禺(广州)、珠海两座港口。 扬州三座、交州两座,共五座港口许安准备同时修建,从五州世家豪强的库房之中收缴的钱财,许安准备将其全部用之于南方的基础建设,以及迁移的费用。 除去将联合舰队的军卒迁移入南之外,许安还将北方的造船厂基本都迁移到了南方,那些船工也被一并迁移,同时又招募汉庭控制地区的流民以充实港口。 那些当初被曹操赶出了青州的流民,大部分的人都被 原本的联合舰队也被一分为二,被许安分别划归到了扬州和交州两州的名下。 三分之二的战舰归于交州,三分之一的战舰被划归于扬州,各自成立舰队,与海东舰队的地位相同,不分高低。 辽州舰队的编制正式被裁撤,对于这一安排,公孙度自然是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天下已定,见过了许安,见到了明庭治下的情况之后,他的心中再也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想法,要海军也没有任何的用处,他甚至连军权都交了出去。 如今的辽州,许安已经是派遣了三司入驻分权,公孙度也极为配合,并没有抗拒,他是个聪明人,直接让出了手中的权力,无比的恭顺。 太平时节和战时所实行的制度必须要有所区别,现在天下已定,制度自然也需要改变,巡抚的权柄绝对不能过大,否则必然生祸。 陈都宫城,东明殿外。 许安一身劲装,手持着雁翎刀站在青砖地上,他脑海之中回忆着不久之前马腾所教给他的一套刀法,手中的雁翎刀大开大合,呼呼生风。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所谓刀法,枪术都只是套路,但是时常习练,形成了肌肉记忆,在关键时候往往能够收获奇效。 这是许安从战场之上一刀一枪所实践出来的道理,他当初能够从战场之上活下来,一部分是因为运气,另一部分则是因为靠着手中的刀枪。 自太行起家之后,他没有放下习练刀兵,在很多时候,他必须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他一直保持着每日清晨起床之后习练武艺的习惯。 一套刀法习练完毕,许安收刀回鞘,稳定了身形,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明公还是如同往常一样,一刻都不曾懈怠。” 阎忠的声音从背后传入了许安的耳中。 许安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之前习练到一半的时候便已经是听到了阎忠的脚步声,只是刀法习练到了一半,他一直习惯于有始有终,所以还是继续习练了下去。 “十多年的习惯了,突然间不去练习,反倒是是感觉不适。” 许安转过身,将雁翎刀交予了守在一旁的徐鸿,迎了上去。 “阎公和文和这么早到我这里来,可是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阎忠和贾诩两人在清晨便来找他,这还是第一次。 许安的第一反应便是某地出了什么状况,需要他来决断该如何去做。 “明公调冀、幽、青、益、中五州共计二十余万军兵云集于此,要是还有人敢生什么事情,恐怕是得了癔症,头脑不太清醒。” 阎忠面带笑容,看起来精神焕发,比起当初在青徐好了不少,甚至还有气力开玩笑。 “难道,没有事情就没有来找明公了吗?” “自然可以。” 许安心中稍安,看到阎忠精神好了些许,他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一些。 阎忠坚持要随军南征,一路的长途跋涉,让许安尤为担心其境况。 当初华佗身兼多职在长安根本走不开,新开的医学院,编纂医学书籍,开创新科一堆事挤压成山,最后只能是让他的弟子樊阿随军照看阎忠。 医学院所开创的新科,正是外科。 华佗研发的麻沸散确实有用,但确实是没有后世技术成熟的麻醉剂有效,不过两者直接相隔的上千年,自然是不能这样相比。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却是极为超前外科技术。 后来华佗终于是抽身于繁忙的事务之中,而战事也已经尘埃落定,于是许安立即派遣了一支骑兵护卫着华佗南下陈都照看阎忠。 “华先生没有来吗?” 华佗和阎忠两人虽然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谋士,但是两人却是意外谈得来。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华佗昔日作为游方医者四处行医,而阎忠年轻之时也曾任侠走遍了四方。 两人一般都是在一起出现,今天阎忠是和贾诩一起到来,却是没有看到华佗,所以许安有此一问。 “他这几天都在和另一名在南阳郡遇到的一名名医聚在一起,似乎是在讨论关于医学之上的问题,这几天两人相谈颇欢,自然不好去打扰他……” 谈好华佗,阎忠先是一笑准备解释,但是他有些记不清了之前所听到的内容,他面露思索,回忆着之前的事情。 “对了,他门两人好像都准备出书,那个……” 华佗准备出书的事情,许安还算是比较清楚,华佗早年就一直在编写一本医书,当时还向他要了不少的纸张,名为《青囊书》 “阎公可知和华先生在一起的那位名医叫什么名字?” “那位名医的名字我有些忘记了……” 阎忠摇了摇头,他尝试着去回忆,但是如今的记忆却是大不如以前了。 “不过那医生要出的书,书名我倒是记得。” “应当是叫做《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许安眼神勐然一凛,脱口而出。 “张仲景!” 南阳郡、名医、伤寒杂病论 阎忠和贾诩两人俱是一惊,听到这本书的名字,许安居然意外的出现了失态。 “对,那人的名字确实叫做张仲景。” 阎忠眉毛微挑,疑惑的看向许安,许安对于华佗的情况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能够根据一本书的书名确定作者是谁。 对于张仲景和华佗的交谈,他记得还算清楚,那本叫做《伤寒杂病论》的书还没有出版问世,书稿好像都还被张仲景放在南阳郡的家中。 贾诩眼神微动,同样看向许安,不过他的面上却是没有任何的表情。 “此前鹰狼卫说过南阳郡有一位擅长治疗伤寒的名医,我有所耳闻,听到书名才敢确信。” 许安注意到了阎忠的神色,当下解释道。 反正大部分的事情他都可以推给鹰狼卫,这是他掌握出来的规律。 如果还是解释不清楚,那就是黄天的安排。 “此人乃是大才,若是能够请入医学院中,必然能够推动医学进步。” 许安心中激荡,两位东汉末年的名医如今尽在迟尺。 华佗擅长外科,而张仲景擅长内科,一内一外,正好补足了所有缺憾。 后世中医的没落,很大程度是因为战乱的影响和家学的固有观念。 原本的时空之中,华佗所着的《青囊书》就是因为战乱的影响而失传于世间,华佗本人也被曹操所杀。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着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因为战乱还有其他的原因早已散失不存。 若是能够招募张仲景入医学院,发行医术于天下,储存于其书阁之间,副本万千,再无失传之危险。 “阎公,可否为我引荐一二?” 许安双手作揖面色郑重道。 “明公果然还是闲不下来。” 阎忠摇了摇头,颇为无奈。 他和贾诩今天来找许安,就是为了让许安能够休息几天。 许安如今才而立的年纪,但却是早生华发。 有时候太过于勤勉也是不好,物极必反。 若是累垮了身体,赚再多钱,取得再大的成就都只是无用。 阎忠到如今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的状态,生机的流逝无法扭转。 曾经他领兵冲锋陷阵,北上太行,清扫盗匪,乘马持枪。 但是一路的风尘,满桉的文书,他忘记了他那个时候已经不再年轻,疾病萦绕在他的身侧,若非是华佗医术过人,恐怕他早已经化为了一抔黄土。 “明公还是应适当休息一二,有很多事情,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处理,没有必要事事亲为。” “阎公所说的是,事必亲躬却非良策,知人善任,分配得当才是治国之正理。” 许安从善如流,他已经下放了很多权力,但是有些事情真得需要他来解决,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要应付汉庭这些世家豪强,一刻都不能松懈,他很清楚那些世家豪强手中掌握着的力量,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许安跟随着阎忠一路走过宫门。 陈都,或则是说陈县更为贴切一些。 汉庭覆灭之后,陈都便不再作为都城,不再被成为陈都,而是被改为了原来的名字——陈县。 刘协所居住的皇宫并不奢华,很多地方装修简朴,占地面积并不大,甚至都还没有故汉长安城的北宫大。 这里被许安让人简单的改造成了办公场所,随军的三府六部官员也入住了其中处理政务。 刘协没有多少的妃嫔,那些少数的妃嫔也俱已是为刘协而殉葬。 没有人知道她们是自缢而亡、心甘情愿的殉国,但是被逼着灌下毒酒,绝望而死。 但是当许安入主陈都之时,偌大的皇宫只剩下些许的宦官和宫女。 那些宦官大部分都被遣散归乡,若是不想归乡或是无乡可归者则是交给了户部的官员处理,给他们安排适合的工作。 至于宫女也是一样的安排,不过她们多一项选择。 军中举办了一场小规模的相亲会,若是愿意,她们可以嫁给看中的明军军卒,当然这一切都是双方自愿,并非是强迫。 大部分的宫女都选择了第二项安排参加了相亲会,因为她们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返回家乡,也不敢返回家乡,遥远的路途让人畏惧,她们看不到前路。 战乱带走了太多的性命,使得许多的地方化为了焦土。 腰间佩戴着绶带的官吏来来往往,给这座原本清冷的宫城带来的不少的人气。 一路经过了数道宫门,许安也终于见到了张仲景其人。 蓝巾华服,比起华佗要年轻不少,目光有神,身躯有力,看起来不像是年近五十的人,更像是一名三十多岁,意气风发。 华佗看到许安的身影,先是一惊,立即是站起了身来,双手作揖,极为恭敬。 “拜见道君。” 对于许安,华佗的心中多是敬意。 他跟随着四州的百姓一路而行,走到了并州。 那个时候他就明白太平道治下的国家,才是他真正想要生活的国家,所以在许安邀请之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倾力相助。 “华先生不必多礼……” 许安回了一礼,他正思索着该怎么开口。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张仲景竟然站起身来,对他先行了揖。 “在下张机字仲景,拜见道君。” “听闻道君于长安城开设医学院,不知道医学院中可还缺乏医者?” “嗯?” 许安神色一怔,他在来的路上准备了许多说辞,该怎么劝说张仲景加入太平道。 他想过了张仲景的很多反应,但是唯独没有想到的是张仲景居然会主动要求加入医学院。 章节报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