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洋青天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州城,又称盘城,辽代始筑,为辽西走廊交通要冲,军家必争之地。   洪武二十四年,因旧城址重筑,弘治、成化年间分别加筑,使城之形状如盘,故俗称盘城。   自崇祯十五年,伪清爱新觉罗·黄台吉七年,此地为满清占据。   按照倭岛都护府奈良刘老根大排档掌柜刘根大的说法,他祖上便是那个时候,深陷匪穴,被迫成了汉八旗。   被迫不被迫,此事已经无从考据。   但这些年,随着大明海船频繁往来扶桑、朝鲜、天津,明货遍地,禁书难禁,煌煌大明的声威的确让无数辽地百姓浮海来投。   原本就荒无人烟的关外,变得更加凋敝了。   不过锦州却不一样。   大清国第一巴图鲁,国朝柱石,拥兵十万的通辽可汗索特那王爷的王帐便坐落于此。   他原本是驻扎在天津的。   不过随着英国势力进入近畿地区,索王爷便跑去了锦州。   他不喜欢洋人,不想看到他们。   这当然只是一个方面。   最主要的是,所谓英国驻军,除了一部分精锐部队是正宗白皮之外,大部分都是殖民地仆从军。   其中廓尔喀师的师长,索王爷一眼就认出来了。   不是奥运会上被自己背摔好几次的那个铁废物后卫还能是谁?   在绿茵场上,索王爷是不怕那个郭尔喀人的。   串串蒙古人也配和自己这个地道的老蒙古王爷同场竞技?   背摔走你!   但如今,这个郭尔喀人身后可是站在英国佬。   索王爷不得不退出关外,避其锋芒。   不过索王爷选择驻守锦州,虽说是身处关外,但一有风吹草动,旦夕便入关,可算是进退自如了。   此外,驻扎在这里也方便筹措军费。   东北物产丰富。   除了辽东半岛所产之鲍鱼扇贝,还有各种貂皮、人参、鹿茸等物,至于说来自草原的牛羊肉铺,奶酪之类,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都是大明百姓所喜爱的。   花旗参卖给南唐的小赤佬吃的,大明本部的百姓,还是更中意长白山的老山参。   老山参也是朝鲜王朝像中原皇帝进贡的传统贡品。   一时之间,索王爷的挖参队和朝鲜挖人参的山户在长白山上屡屡发生摩擦。   官司打到大明鸿胪寺,最终裁定,长白山自古以来非高丽故土,高句丽与高丽并无传承关系。   当然了,朝鲜本为箕子朝鲜及汉四郡,与室韦蒙古皆为中华之土,所以彼此争执无甚意义。   为免除纠纷,即日起,大明户部农业司将会同卫健委,共同制定每季度采参上供之额度,委托蒙古索氏代挖代采。   必须注意资源保护。   超出采挖额度的,一律不予采购。   同时,朝鲜如今掌权的国太公李氏昰应自明皇通传以来,南洋忠义军,大西洋高仙芝师团募兵诸事宜尽数配合,恭顺有佳,天心甚慰。   其还著有《石坡东学》一书教化朝鲜人,宣扬大明一统东域之必要性。   因此,明皇决定予以褒扬。   准许进贡高丽婢三千充入殷洲各市归化所安置。   每个婢子,朝廷将回赐白米二百斤,白面二百斤,棒子面五百斤,印花布二十匹,大明宝钞100元。   这可绝非一笔小钱。   朱富贵赐给朝鲜的棒子面,可不是给南方州的猪饲料玉米粉,而是人吃的玉米粉,最多就是陈了一点而已。   三千高丽婢,光是换棒子面就换能换回一百五十万斤,价值人民币都快五六十万了。   这可是朱富贵400亿内帑的重大损失啊!   更别说别的布匹和米面了。   时人云,历年进贡秀女,以德武朝回赐最厚。   朝鲜上下感激涕零,愿再献3000婢女,以感天恩。   然后就被鸿胪寺的门卫叉回去了。   进贡的高丽婢可是都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户口。   人家倭岛上多少抚子、惠子、园子、贞子们都排着队,等大明的青年才俊们看中,娶为妻子,好一步登天。   这次一下子给了你们3000个名额,尤不知足?   真是狗棒子!   总之,索特那王爷在此次纠纷中压过了朝鲜人一头,获得了大明皇军认可的挖参人身份。   持证挖参。   结果这件事被居心叵测的御史捅到了伪清朝廷那边。   以往,通辽可汗与大明私通只是传闻,可如今,这是是暴明亲自认证的!   实在是罪大恶极啊!   彼时,大清朝廷的政局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动。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鬼子六成功上位,再次成为了大清第一摄政王。   和十年前那次不同,这一次,奕早就学乖了。   他把自家银窖里的没奈何,全都变成了香港汇丰银行里的存款。   也多亏奕还没学会炒股,不然他估计得损失惨重。   当然了,除了存款,恭亲王府中还是有不少金银珠宝的。   辛亥革命后,奕的孙子溥伟心有不甘,曾利用爷爷留下的家产策划复辟。   上门收购恭王府珍宝的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有这样的描述:   “恭王府中,有一排排堆满宝物的库房,有如意库、书画库、青铜器库,大概有几十间。库房里还能看到无数的翡翠珠宝首饰,多都就像米店里的大米,随便一颗就够一个日本女人一年的收入。”   此外,奕手里还有价值200万两的地契。   只不过如今这些地契已经大不不值钱了。   暴明那边早就放出风声,旧有地契、身契,大明朝廷一概不认。   并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三年免租,五年减半”的口号。   甚至有佃户泥腿子编排出了“吃他娘,用他娘,明皇来了不纳粮”的歌谣,一时间传唱大江南北。   对此,大明方面是予以批评的,更声明,大明不养懒汉流氓,也不迫害忠良地主,允许他们改变生产方式,重新致富。   反而是对于歪解朝廷政策,作奸犯科者,将一律枪毙。   即便如此,暴明有类李闯、洪杨之说还是甚嚣尘上。   故而,越是消息通衢之地,土地价格就越是暴跌。   之前北京城的宅子已经三天一降价,五天一跳水了。   这下子,近畿郊县的良田也统统开始打折了。   各位地主老爷心忧如焚。   好在洋青天及时主持了公道。   随着大英派遣第17、第20、第23、第26印度步兵师和第254印度骑兵旅进驻廊坊,近畿的房价、地价才总算稳定了下来。   洋青天来了,公道就有了,泥腿子就翻不了天了,大伙的良田美眷就保住了!   一时之间,皆大欢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