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粗野!直接!【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凭谁都没想到,成都的这个暴雨,远远下的不止三天。   虽然第四天已经放缓了许多,但第五天忽然又开始下起了暴雨。   就这么一直下,总共下了十来天的时间,直到把除了官道之外的所有道路全部泡软了,才算罢休。   但老天爷都没有放出晴天笑脸来,天空中还是飘着小雨。   得了吧。   小雨都是恩赐了。   至少人们敢出门了。   古代的这种连续下暴雨,对于基本上所有行当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拿裕王府的各种作坊来说吧。   是。   你是可以光起门来在大棚和屋子里生产。   但生产的原料你就能一直备着,五六天、十几天都不用补充吗?   当然不可能!   可这种时候哪里又能大批量的给你运送原料过来?   这又没有地下通道,完全不现实!   就连最基本的食物保障,在这个时候都显得很困难。   所有的蔬菜在这段时间几乎都被雨水浸泡在其中,根本没办法生存。   只有提前就收割好的,才能及时的卖出去。   但那又是一个天价。   只有有钱人才能吃得起。   柳铭淇现在有点担心自己的红薯。   希望看管红薯那群人,是按照自己做的预案,及时的用棚子遮挡住雨水,保下了红薯吧。   哦,还有烟草种子。   烟草种子那边柳铭淇第一天就用飞鸽传书去通知了何飞,让何飞去让那群士绅地主们立刻竖起棚子,不要让雨水浸泡土地。   根据何飞传回来的消息,他们都照做了,于是刚刚播种下去的烟草种子总算是保住了。   成都府里面,一出门便是泥潭。   小孩子一脚踩下去,直接半条腿都得陷下去,拔不出来。   可大人们总是可以行动的,各种马车也能通过官道进行初步的运输。   但饶是如此,柳铭淇还是闻到了屎尿的臭味。   没办法。   这里是古代。   十几天不出门的人们,该怎么倒夜香?   没有在街上看到恶心的一幕,都得感谢这里是葛松道坐镇了。   耳边传来了音乐丝竹的声音,还夹杂着欢笑。   要说会玩,还是这群公子哥们会玩。   这段时间下暴雨,花楼的姑娘们没有了上门生意,于是就有了送货上门服务。   无论多大的暴雨,只要能挣钱,那么送货上门服务就是非常积极热情的。   每天柳铭璟他们都能欢歌笑语的玩个不停。   白天就听歌看跳舞,下午大家就玩游戏,晚上也是玩更好玩的游戏。   也多亏有了这些才艺俱佳的姑娘们,柳铭淇和八姑她们几个,才不会那么无聊。   当然了,他也不会无聊。   毕竟这些公子哥大小姐们,随身还携带了麻将。   麻将这个东西肯定现阶段不适合出现在赌坊,但是在家庭娱乐来说,在聚会娱乐来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好东西。   包括在花楼也是如此。   在进房间贡献万千子孙之前,客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听完歌看完跳舞后,几个人坐一起,让姑娘们陪着一起打麻将。   还经常出现打麻将打得太晚,干脆直接让姑娘们先去睡了,哥几个直接战通宵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不仅仅发生在中年人身上,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   京城第一牌友柳昱函,就曾经创下过除开上茅房,三天三夜不下麻将桌的记录。   只不过这一次来到了成都,他有着别样风情的小姐姐们的陪伴,打麻将的时候少了许多。   柳铭淇被八姑等人拉着来砌长城,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比较菜的了,结果八姑她们更是人菜瘾还大,第一天开场就被柳铭淇赢了三百多两银子。   第二天柳铭淇又赢了她们五百多两。   第三天……   第三天柳铭淇便被驱逐出场了。   于是,柳铭淇这几天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了姑娘们的歌舞秀之后,早早的睡觉。   要不是现在雨停了,他估计还得闷出病来。   ……   此时虽然全成都都成了一个泥塘子,可大家伙儿还是兴高采烈的出门,然后积极的清淤除水。   中华大地上的民众就是这么勤劳,就是这么的善于给自己找事情做。   要是换了欧美大地上的那群老爷们和黑懒鬼,想都不要想自己动手解决。   全部都叫政府做。   不做我就投诉你,就是你不好!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封闭了一二十天,就一个个的哭着喊着不行了,没钱了活不下去的原因。   你自己都不“丰粮备荒年”,难道真的等着上帝来拯救你?   话题说回来。   在大家的努力下,仅仅过了两天时间,成都城里便又重新的热闹起来。   雨这一次是彻底的停下了。   成都也开始恢复了和外界的大量联系。   人一时半刻派不出去,也回来不了,但是信鸽却能在这个时候发挥极大的作用。   从早到晚人们都能看到城里各处都有信鸽起飞、降落。   柳铭淇实在是没有事情做,干脆就又到了总督府。   葛松道不愧是干臣。   他此时根本就没有在总督府,而是早在雨停了的第一时间,就赶赴了宜宾和重庆两个地方。   虽然现在普通的道路泥泞难行,不过至少官道还可以通行。   区区的十来天暴雨,还不足以让千锤百炼的官道也被泡坏。   也多亏了官道还能通行,不然紧随着葛松道而去的麸糠运送车辆,还是只有停在仓库里呆着。   葛松道这么十来天的时间并没有闲着。   他召集了在成都的粮商、粮商掌柜等人,跟他们吩咐了自己要用大米调换麸的事情。   上一次暴风雨的时候,葛松道便直接按照一比五的比例,兑换了六百万石的麸糠,用以赈灾。   四川是天府之国,之前又连年丰收,这点麸糠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这个比例还算合适。   而这一次,葛松道想要兑换一千万石粮食,也就是五千万石的麸糠,却让粮食商人们为了难。   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手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麸糠。   如果想要凑齐,必须要到乡下去跟那些地主们购买。   但地主们都是小农户思想,根本不会看什么大局,不可能因为害怕葛松道,就“贱卖”自己的“粮食”。   毕竟现在遭遇了这么多天的暴雨灾害,又都听说很多地方受灾了,大小地主们一来想要保证自己的所需,二来也是为了多赚钱,所以才不会那么容易卖出来。   听到这个,葛松道二话不说,先让他们把手里的麸糠拿过来,然后等到雨停了,直接让衙役们护送他们带着粮食和钱去各地收麸糠。   你要钱就给你钱。   你要粮食就给你粮食。   可是你绝对不能不卖。   “谁要是不给我葛松道这个面子,我就要让他没有里子!”   这是葛松道吩咐衙役们去说的原话。   柳铭淇在总督府听到陈星贵这么说起时,整个人都吃惊了。   有这么简单粗暴的吗?   你可是堂堂的朝廷从二品大员、西南总督啊!   如此的压迫小地主们,传出去的话,岂不是会落人把柄?   但转而一想,葛松道就不是什么在乎名声的人。   从他拿起刀子,第一天杀戮野蛮土人们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史书上不会给自己留下好名声。   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   这么十几年以来,杀了二十多万土人,杀得土人心惊胆颤,从此西南三省一片安宁祥和。   你看看,葛松道连这样的事情都敢做,在灾难来临之时,压榨一下属下的大小地主们,难道是很困难的事情?   法家是不讲究人情的。   只要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把自己都能牺牲掉。   为了那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葛松道根本不在乎那些地主们怎么想。   “你觉得能成功吗?”柳铭淇问陈星贵道。   陈星贵就是前段时间陪着柳铭淇到处转悠的总督府六品主事小官儿。   现在他也专门来接待柳铭淇。   葛松道有吩咐过,如果裕王世子前来,可以给他看一些赈灾相关的文书。   倘若柳铭淇有什么好的建议,随时都可以通过飞鸽传书让他知道。   这便是柳铭淇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之后,得到的重视。   如果他没有在葛松道跟前说起了防疫的手段和重要性,哪怕他是圣人,葛松道也会把他甩在一边,理都不理。   陈星贵听到问题,想也不想的点头:“当然可以。在我们四川的地界上,只要葛大人想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能做成!”   “他就没有想过那些人联合起来反扑?”柳铭淇追问道。   “他们反扑什么?灾难来临的时候还守着自己的粮仓,一颗米都不放出来?”陈星贵对这群人嗤之以鼻,“他们如果有反扑的能耐,还能只是一群乡间的地主?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在四川的那些勋贵,哪个不是一听说马上就乖乖兑换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晓得,和我们葛大人作对的人,没有好下场!”   柳铭淇又是感到欣慰,又是感到担心。   看得出来,葛松道是得到了大部分属下们的敬佩的。   至少他们都知道,葛松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而且葛松道这样做了,的确是能多救下几万、十几万民众的性命。   一个朝廷能有这样勇于任事的干臣,绝对是巨大的福气。   就跟帝京城有了苗炎,宗室、勋贵和大臣的亲人子弟都不敢放肆了一样,民众们的福气,便是全天下的福气,更是享受着子民们供奉的宗室们的福气。   要全都是南宫忌那样的人在朝廷上,恐怕都等不到柳铭淇老死,这个天下便已经乱了,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改朝换代。   可问题在于,葛松道这样也太不讲究策略了,就是一个硬干,强势压制。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也不在乎别人会怎么对付他,这些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中。   皇帝信任他的时候还好,倘若皇帝不信任他了,或者是太子上位了……万一有什么群起而攻之的时候,太子又顶不住,葛松道恐怕就完了。   不是说他会被处斩。   大康有史以来,从来没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被处斩的,最多就是发放海南岛喂蚊子——都不是去东北和西北,那些地方动不动就冻死了,朝廷还得给他们留点颜面。   只不过葛松道肯定就会从此黯然隐退,再也没办法做事情了。   这就跟货币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一样。   那些无所作为的官员,总想驱逐那些能做事的官员。   因为大家都不努力,就显不出我无能。   就你一个人在那儿拼命表现,这不是想要给我难堪,让大家都骂我吗?   所以你就下去吧!   如若真的有那么一天,柳铭淇觉得自己恐怕也得尽力跟继任皇位的太子说一说。   国家有能臣,这才能保住元气啊!   如果大家都是和光同尘,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往自己兜里揣钱,都是不顾下面民众的死活,这样的朝廷有什么用?   他恨不得把我大明的例子说给太子听。   这尼玛东林党,全踏马的嘴炮王子,只会排除异己,结果屁事都不能干。   最后他们居然还齐齐的当了我大清朝的顺臣!?   你看看东林党怎么侮辱马士英的?   他们在史书里这样评价马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结果人家马士英在众人皆投降之后,一直拼命抗击清军,最后战死还被剥皮充草示众!   看看!   看看!!   你再瞧上面的评价,再看看他们一个个的过着好日子,继续领我大清的俸禄,是不是觉得很讽刺?   这样的畜生们,但凡给我等穿越人士每人一把刀,他们绝对是连碎肉渣渣都找不到!!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柳铭淇根本从来不信大部分的朝臣。   能让一个朝廷不断保持活力,或者维系活力的,一定是那少数人。   多数人一定是不好的,错的!   虽然这样的想法很偏激,但是你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绝对都没有什么大错误!   为了大康长治久安,葛松道和苗炎一定不能少!   或者说,那些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只知道干活儿得罪人的官员,一定不能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