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 李世民召开了一次小范围内的朝会。 所与会的都是大唐的核心权力层,也可说是李世民的智囊团。 他们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李承乾和李治谁更应该做太子。 “纵然晋王才华横溢,可他始终年纪尚轻,还有诸多不安的因素,诸如权臣当道等等。” “太子资质平庸,但做事勤恳并无过错,贸然更换储君只会令大唐陷入危险之中。” 魏征作为大唐的谏臣,这次站在了李承乾一面。 不是他不喜欢李治,而是他觉得,道义和正统更为重要。 所谓的传承法统,就是有长不能立幼,废长立幼的结果就会带来国之动乱。 李世民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下面的臣僚自己来讨论。 房玄龄道:“太子平庸,将来大唐江山是否能守得稳固,还是个问题。” “以晋王在北方疆场上的造诣,恐怕是无人能及,将来若是太子继承……咳咳,难道晋王就不会作乱了?” 房玄龄隐约的意思也不是在支持李治。 而是觉得,既然李治这么强,不单纯体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军事上也是那么出类拔萃,如何保证在李承乾当皇帝之后,李治不会造反呢? 就算李治不造反,李承乾会安心让这样一个能力突出的弟弟在朝中拥兵自重? 肯定还是会造成内乱。 长孙无忌作为如今的中书令,众人也在等他的意见。 半天之后,长孙无忌才叹道:“既然皇上已经定下了比试之期,为何不等期限结束之后,再行探讨呢?” “若太子在三个月中,表现实在差强人意的话,让晋王当太子,又有何妨?” 到此时,李世民仍旧未有表态。 好像李世民已经不打算干涉两个儿子的纷争。 这种绥靖的政策,在大臣看来很危险。 当初李渊正是明知道几个儿子之间的内斗而坐视不管,才出现了玄武门之变兄弟阋墙的惨剧。 “诸位卿家,今天的探讨就先到此结束,你们各自回去吧。” “臣等告退。” 众大臣感觉到解脱了。 在皇帝面前讨论立皇储的事,一向都是带有忌讳的。 长孙无忌也要走,却被李世民留下。 …… “辅机,你也听到了,现在朝中保太子的一派,还是很强。” 李世民并不是想得知结果,而是想试探朝中大臣的口风。 长孙无忌善于揣摩李世民的心机,试探问道:“那陛下意下如何?” “太子若是中规中矩,朕也不好对他如何,可就怕他走上歧途。” “任由谁有个有能力,跟自己争夺储君之位的兄弟,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你说呢?” 李世民的话,分明是在暗指什么。 长孙无忌突然就恍悟了。 他想起来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不说的就是当初李建成见到李世民才华横溢,主动出击要对付李世民,逼着李世民造反吗? 若是套在今日的环境中,那就是说…… 李世民在等李承乾铤而走险? 到现在,长孙无忌才算是明白了这关节之所在。 显然属于后知后觉的那种。 “辅机,你可以提醒他,让他注意,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超出兄弟之情,若是有所违背的话,朕也不能留他。” “你以自己的名义给他如此的建议便可。” “朕累了,今日朝中事也不必来打扰,朕先回去歇息。” …… 长孙无忌从洛阳宫出来,人还在震撼中没回过神来。 “太狠了!” “身在皇家,果然思维都与常人有异。” 长孙无忌有种后怕的感觉。 李世民这是在逼着儿子造反? 那就怪不得会把李承乾安排到长安去,再让李承乾轻而易举拿到一些不属于他的兵权。 李承乾在长安城内胡作非为,李世民也只是说两句气话,然后就听之任之。 这不正说明,李世民最初的心思没变,还是要更换太子,但要等李承乾自己犯错吗? “那陛下让我给太子去信劝说,让他重兄弟之情,这又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感觉自己脑袋瓜不够用了。 政治觉悟很高的他,在皇权斗争面前,却好像个名利场的初哥。 “难道说,陛下对太子还有情义,或者说这次就是对太子的一次考验?” “若是太子能通过考验,就还能继续当太子,否则就只能退位让贤?” 长孙无忌本来不想写这封信去劝说外甥。 但这是李世民的旨意,他又不能违背。 他回去之后,赶紧写了书信,劝说李承乾在长安城内做一下收敛。 并劝说李承乾能更重视兄弟情义…… …… 长安,东宫。 李承乾收到了长孙无忌写来的密函。 他最初都没打算把密函给李百药看。 在李承乾看来,自己想继续当太子,能得到长孙无忌这个舅舅的支持很重要。 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和能力,可比一个李百药强多了。 本来满心憧憬以为舅舅会相助自己稳固太子之位的他,看完了书信之后,脸色很失望。 他甚至把李百药叫来,把书函的事还是说了。 “长孙令公这是何意?为何他……要这么劝说太子殿下?” 李百药看了书信之后,也是觉得很奇怪。 长孙无忌身为中书令,乃大唐的宰相,照理说只要长孙无忌出手相助的话,李承乾的胜算将会大增。 结果长孙无忌非但不提供援助,还写来这么一封态度很古怪的书信,就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早前就听闻,他奉命去了一趟弘农,得到了老九所赐给的不少好处,回到长安之后就升了中书令。” “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他这是被老九给收买了。” 长孙无忌的一片好意,却被李承乾理解成狼子野心。 其实长孙无忌最近在朝中运作方面,一直都是偏向于李承乾的。 但李承乾显然没看到这一层。 “即便长孙令公被收买,他也没必要写如此的书信,劝说太子殿下重兄弟之情……对他有何好处?” “书信落到有心人手中的话,他如何对陛下解释呢?” 李百药还是理解不了。 李承乾将书信拍在桌上道:“他不想为人知晓,那就让人知晓,把这封书信送给父皇,就说国舅无端来信,在这比试之时颇为不妥。” “成全了他一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